來源:《圣濟總錄》
配方:人參、山藥、白術各25克,黃酒(jiu)500克(ke)
制法:
1、將藥(yao)粉碎,用紗布(bu)袋包好。
2、黃酒倒入砂鍋,加入紗布藥(yao)袋,文火煮沸片刻,離火冷(leng)卻(que),加蓋(gai)密(mi)封,置(zhi)陰(yin)涼處。
3、三日(ri)后(hou)開封。每(mei)日(ri)空腹溫飲10-15毫升,每(mei)日三次。酒喝完之后,藥渣曬干,每(mei)次用溫開(kai)水送服6克(ke)。
功效:補元(yuan)氣,健脾(pi)胃,適(shi)用于體虛(xu)氣弱,面(mian)黃(huang)肌瘦,頭發枯黃(huang)脫落。或年老體弱,中(zhong)氣不足。
來源:《養生四要》
配方:天冬、麥冬、熟地、生地、山藥、蓮肉(rou)、紅(hong)棗各等分,米酒適量(liang)。
制法:將藥材在米酒中浸泡7天,每天服(fu)10-15毫升。
功效:安神,益精,用于陰精不足,須發早白,失眠健忘,早衰。此酒益陰(yin)精而延年益壽,黑(hei)須發而葆(bao)春,安神志而常清(qing),取(qu)“為此春酒(jiu),以介(jie)眉壽”之(zhi)義。陽虛體冷之(zhi)人(ren)不要服(fu)。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黃精、蒼術各200克,枸杞(qi)根、側柏葉(xie)各250克,天冬150克,酒曲(qu),糯米適量
制法:
1、先將中(zhong)藥熬煮取汁,加酒曲(qu)。
2、糯米蒸熟,與藥汁酒曲混(hun)合,密封保暖,兩(liang)周可(ke)食。
3、每次(ci)15毫升左右,日2-3次。方(fang)中的枸(gou)杞根,也(ye)可用枸(gou)杞子代替。
功效:凡屬(shu)氣虛,脾(pi)濕,陰虛血燥,頭(tou)發(fa)枯(ku)黃(huang)變(bian)白,肌膚(fu)干(gan)躁易癢,心煩急躁,少(shao)眠(mian)者可用,健(jian)脾(pi)去濕,烏發(fa),潤血燥。
來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熟地400克,懷(huai)牛膝、南五加皮200克(ke),酒曲180克,糥米2.5千(qian)克。
制法:
1、糥(nuo)米洗凈蒸熟,瀝(li)半干(gan),倒(dao)入壇中。
2、中(zhong)藥(yao)加(jia)水在砂鍋中(zhong)煎至3.5千克,冷后倒入(ru)壇中,加入(ru)酒曲末,攪勻,加蓋密封,放在保溫(wen)處(chu)。
3、兩周后開封,有(you)酒味表明已熟,濾(lv)去糟(zao)渣即可。每次溫(wen)飲15-20毫升,一日三(san)次。
功效:補精血,益筋,烏(wu)須發(fa),治(zhi)人年未至四十(shi),頭發(fa)盡白,腰膝酸軟(ruan),顏面無(wu)華。
來源:《普濟方》
配方:女貞子90克(ke)、旱(han)蓮(lian)草(cao)30克,黃酒500克
制法:女貞子與旱蓮草粉碎,裝入瓶中,再倒入黃酒,密封置于陰涼干躁處。七月之后可食,每次15-20毫升(sheng),日2-3次(ci)。
功效:補(bu)肝腎、滋養陰血,明(ming)目,烏發(fa),適用于肝腎陰虧所(suo)致的頭暈目眩,腰膝無力(li),須發(fa)早(zao)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