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菜(cai)(cai)是發源于中國(guo)福建福州一(yi)(yi)帶(dai)的(de)閩菜(cai)(cai)分支菜(cai)(cai)系(xi),為閩菜(cai)(cai)一(yi)(yi)大主流,其(qi)特點為味道偏甜、酸、淡,尤其(qi)重視湯的(de)烹制(zhi),突出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de)美食(shi)風味,且有“一湯十(shi)變”之說,著名菜肴(yao)有佛跳墻、紅(hong)糟(zao)雞、淡糟(zao)香(xiang)螺片、雞湯汆海蚌、豆腐蠣、荔枝肉(rou)等。
福(fu)(fu)州(zhou)小吃(chi)是(shi)福(fu)(fu)州(zhou)菜(cai)的重要組(zu)成部分,它的歷(li)史和影響與(yu)福(fu)(fu)州(zhou)菜(cai)一樣引人注(zhu)目。福(fu)(fu)州(zhou)的地(di)方小吃(chi)很(hen)獨特,共有百(bai)多種,雖然不能說是(shi)全國(guo)獨一,但稱(cheng)之(zhi)為國(guo)內(nei)罕見是(shi)當(dang)之(zhi)無愧的',如鍋邊糊(鼎邊糊)、魚丸、肉燕、蝦(xia)酥蠣餅、芋泥、光餅等等,其中在臺灣同胞還有句口頭(tou)禪:“魚丸,燕丸,扁(bian)肉(rou)燕,男(nan)女老少吃不厭。
福(fu)(fu)州(zhou)(zhou)當(dang)地盛產多(duo)種土特產品,市果福(fu)(fu)桔在全國(guo)柑桔評比(bi)中名列(lie)前(qian)茅(mao);此外福(fu)(fu)州(zhou)(zhou)還薈萃了福(fu)(fu)建各地的土特產,有烏(wu)龍茶(cha)、建蓮、桂圓、荔枝(zhi),還有著(zhu)名的“八(ba)大干”,還有蟶、牡蠣、蛤、蚶“四(si)大貝類”。除此以(yi)外,在福(fu)(fu)州(zhou)(zhou)還應該買些片仔癀、水仙花及清源茶(cha)餅作為禮品帶回家去。
區域 | 必嘗美食 |
晉安區 | 撈化、太平燕、佛跳墻 |
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 | 花生湯、芋泥、醉排骨 |
馬尾區 | 蟛蜞醬 |
長樂區 | 冰飯、杠面 |
平潭縣 | 八珍炒糕、魚餃 |
福清縣 | 番薯丸、福清光餅、芋粿、海蠣餅 |
永泰縣 | 李干、蛋燕、永泰熏鴨 |
閩清縣 | 糟菜、全番飯、茶口粉干 |
閩侯縣 | 閩侯橄欖、尚干小吃 |
羅源縣 | 菜粑、蝦酥、地瓜餃 |
連江縣 | 鍋邊、丹陽肉燕、黃岐魚丸 |
名店 | 必嘗 | 區域 | 地址 |
沒牙伯花生湯 | 花生湯 | 臺江區 | 福清館巷2-6 |
忠惠醬鴨撈化老鋪 | 粉干、撈化,鹵味 | 臺江區 | 老藥洲路62號 |
達道武仔牛肉店 | 牛滑、牛肚、牛百葉湯 | 臺江區 | 廣達路419號 |
耳聾伯元宵 | 元宵、湯圓 | 臺江區 | 達江路8-131 |
如我美食 | 荔枝肉、醉排骨、螃蟹白菜湯 | 臺江區 | 達江路與迎暉橫里交叉口西南100米 |
學軍盛記燉品 | 豬心、豬肚、佛跳墻 | 臺江區 | 臺江區江厝路78-15號 |
林依嫩名牌豬血化 | 豬血化 | 臺江區 | 學軍路79-7號 |
輪工壹號煎包老鋪 | 煎包 | 臺江區 | 南園路5號 |
彬德橋時粿鋪 | 塒粿、梗米糕、芋泥、豆花 | 臺江區 | 南園路19-2號 |
原下杭美且有糕餅店 | 豬油糕、八果香糕、芝麻糕 | 臺江區 | 南園路35號 |
柴火鍋邊糊 | 鍋邊糊 | 臺江區 | 洋中路196號文景苑小區1樓 |
秋英飯團 | 飯團 | 臺江區 | 延平路與白馬南路交叉口(近福州四中) |
永和魚丸 | 魚丸 | 鼓樓區 | 南后街89號(南后街店) |
張氏扁肉拌面 | 拌面 | 鼓樓區 | 省府路肖威新村D座西側店面 |
聚春園 | 佛跳墻 | 鼓樓區 | 東大路18號 |
同利肉燕 | 肉燕 | 鼓樓區 | 澳門路3號(林則徐紀念館對面) |
陳家生煎 | 生煎包 | 鼓樓區 | 楊橋東路42號(衣錦華庭對面) |
隆福記 | 芋頭糕、蒸糕、馬蹄糕 | 鼓樓區 | 達明路51-1號店面 |
達道牛滑 | 牛滑 | 鼓樓區 | 福新西路17號榕城商貿中心1樓 |
味全醬鴨老鋪 | 酒糟鴨腿、鴨架、熏鴨翅 | 鼓樓區 | 福二路新園新村A區2號間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