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魷于西太平(ping)洋海域被發現,水深約183至366米(600-1200英尺)處。這種魷魚的每根觸(chu)須都有一個發光器產生螢光,進而引誘獵物(wu)。據(ju)報導,此種魷魚是(shi)其物(wu)種中唯(wei)一能辨別顏色者(zhe),它擁有3個類似(si)視網膜(mo)的(de)(de)器官(guan),每個具有不同光譜頻率的(de)(de)感光度。螢火魷身長(chang)大(da)約3英寸(7.6厘米),壽命長約一年,擁(yong)有標準(zhun)的8條觸腕和2條觸足。此魷魚一整天都待在百米(mi)深的海(hai)里,只有(you)夜(ye)晚才會來(lai)到海(hai)面(mian)附近,在體(ti)內的發光器與感光器作(zuo)用下(xia),它可依照深度來(lai)調(diao)整自身的亮(liang)度。
螢火魷在日本屬于商業漁獲(huo),據統(tong)計(ji),從1990年至1999年間,日本約捕獲了4,804-6,822噸的螢(ying)火魷。日本本州(zhou)富山(shan)縣(xian)富山(shan)灣(wan)為(wei)此漁獲的主要(yao)供(gong)應(ying)地,因為(wei)富山(shan)灣(wan)的深(shen)層(ceng)水域蘊(yun)含豐(feng)富的礦物質及有機物,加上富山(shan)灣(wan)靠(kao)岸處還有一(yi)個V字型海谷,時常(chang)會有(you)涌昇流由(you)下往上帶,將螢火魷推上岸邊,因此螢火魷在(zai)每年3至6月皆會到此產卵(luan),富山縣(xian)即(ji)因大量產此漁獲而(er)將螢火魷(you)選為(wei)“縣(xian)魚”。
日本的學者發現,螢火魷(you)不僅美(mei)麗,還(huan)含有(you)豐富(fu)的牛磺(huang)酸,可幫助(zhu)降低膽固醇。螢火魷(you)相關研究者不多(duo),有(you)美(mei)國(guo)學者2002年發(fa)表一(yi)篇螢火(huo)魷(you)發(fa)光機制的論文(wen),但(dan)在2008年4月遭到推(tui)翻;推(tui)翻者為2008年(nian)諾貝爾(er)化學獎得主、前海洋生物研究室(shi)(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資深研究(jiu)員下村脩(xiu),及(ji)日本三重大學研究(jiu)所生物(wu)資源(yuan)學研究(jiu)科教授寺西克倫。不過,雖然(ran)下村脩(xiu)已研究(jiu)螢火魷有40年之久(jiu),其(qi)二人至今仍無(wu)法解開螢(ying)火魷發光機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