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琶洲塔
0 票數:0 #古塔#
琶洲塔位于廣州市新港東路的琶洲村,又稱海鰲塔,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有“琶州砥柱”的美譽,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琶洲塔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為八角形樓閣式,青磚砌筑,外觀9級,內分17層,高50余米。首層直徑12.7米,邊長4.95米,壁厚3.97米,辟3門,南北門進首層塔心室,西門原有磚砌梯級上二層(暗層)塔心室。梯級穿壁繞平座式,從第二層起,各層四面開門如十字巷縱橫貫通,相鄰兩層相對錯開辟門;其他各面無門而設龕為假門。以前是可以上塔觀景的,現在由于塔身傾斜,塔被鎖著門,已不能再上去觀賞。
  • 外文名: Whampoa Pagoda
  • 高度: 50余(yu)米
  • 所在地址: 廣(guang)(guang)東省廣(guang)(guang)州(zhou)市海珠區(qu)新港東路新窖鎮琶洲村琶洲塔公園內
  • 開放時間: 全天(tian)開(kai)放
附近有 101 個景點: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紀念園(2km)    周窩音樂小鎮(3km)    廣州中信大廈(3km)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3km)    廣州天河公園(4km)    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4km)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4km)    廣州珠江公園(5km)    小洲村(5km)    仙海湖風景區(6km)    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6km)    廣州市文化館(6km)    廣州大學城(6km)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6km)    廣州花城匯(6km)    廣州太古匯(6km)    廣州天河正佳廣場(6km)    海心沙廣場(6km)    珠村七夕廣場(6km)    富力盈凱廣場(6km)    廣州利通廣場(6km)    珠江城大廈(6km)    廣州塔摩天輪(6km)    廣州大劇院(6km)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6km)    廣州東塔(6km)    花城廣場(6km)    南漢二陵(6km)    辛亥革命紀念館(6km)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6km)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6km)    廣東省博物館(6km)    廣州市廣州塔景區(6km)    時尚天河商業廣場(7km)    廣州天環廣場(7km)    長洲文化旅游度假村(7km)    海珠湖公園(7km)    珠江(7km)    廣州海珠湖(7km)    廣州天河城廣場(7km)    廣州中信廣場(7km)    金星農莊(7km)    二沙島(7km)    廣州大橋(7km)    廣州天河體育中心(7km)    廣東海珠湖國家濕地公園(7km)    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7km)    廣州市正佳廣場商貿旅游區(7km)    華南農業大學(7km)    東風公園(8km)    廣州海心沙公園(8km)    廣州星海音樂廳(8km)    廣州掛綠湖(8km)    陳寅恪故居(8km)    紅線女廣州舊居(8km)    廣州火車東站中心綠化廣場(8km)    廣州北歐圣誕主題樂園(8km)    鵝潭夜月(8km)    廣州東站(8km)    廣東美術館(8km)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8km)    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8km)    陳李濟中藥博物館(8km)    廣東華僑博物館(8km)    廣州市氣象衛星地面站(8km)    廣州市嶺南印象園旅游景區(8km)    廣州市廣東科學中心(8km)    中山大學(8km)    慧因高麗寺(9km)    廣州市越秀區文化館(9km)    廣東省文化館(9km)    廣東粵劇院(9km)    廣州海洋館(9km)    廣州黃金海岸水上樂園(9km)    廣州王府井百貨(9km)    火爐山(9km)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9km)    純陽觀(9km)    中山大學地質礦物博物館(9km)    陳樹人紀念館(9km)    廣州市天河區博物館(9km)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9km)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9km)    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將士陵園(9km)    廣州市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9km)    廣州市動物園(9km)    葉劍英墓(10km)    廣州黃花崗劇院(10km)    廣州白云樓魯迅故居(10km)    曉港公園(10km)    廣州東山湖公園(10km)    廣州友誼商店(10km)    珠江夜游(10km)    西大街百貨(10km)    廣東咨議局舊址(10km)    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10km)    中山大學醫學博物館(10km)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10km)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10km)    廣州市起義烈士陵園(10km)    廣州市黃花崗烈士陵園(10km)   
詳細介(jie)紹(shao) PROFILE +

基本介紹

琶洲(zhou)(zhou)塔位于廣(guang)東省廣(guang)州(zhou)市海(hai)珠(zhu)區的琶洲(zhou)(zhou)(今新港東路),靠近(jin)珠(zhu)江邊(bian),琶洲(zhou)(zhou)塔為八(ba)角形樓閣式,青磚砌筑,外觀9級,內(nei)分(fen)17層(ceng),高(gao)50余米。

坐落(luo)在(zai)廣州市海珠(zhu)區琶洲。首(shou)層(ceng)(ceng)(ceng)直(zhi)徑12.7米(mi),邊(bian)長(chang)4.95米(mi),壁(bi)厚(hou)3.97米(mi),辟(pi)3門,南北門進首(shou)層(ceng)(ceng)(ceng)塔心室,西門原有磚砌梯(ti)級上二(er)層(ceng)(ceng)(ceng)(暗層(ceng)(ceng)(ceng))塔心室。梯(ti)級穿壁(bi)繞平座式(shi),從第二(er)層(ceng)(ceng)(ceng)起,各(ge)層(ceng)(ceng)(ceng)四面(mian)開門如十字(zi)巷縱橫貫(guan)通(tong),相(xiang)(xiang)鄰兩(liang)層(ceng)(ceng)(ceng)相(xiang)(xiang)對錯開辟(pi)門;其他(ta)各(ge)面(mian)無門而設(she)龕為假門。是(shi)清代羊城(cheng)八景之一,有“琶州砥柱”的美(mei)譽。為廣東(dong)省(sheng)文物保護單位。

建筑特色

琶洲塔青磚砌筑(zhu),內膛為八(ba)角直井(jing)式,每(mei)層(ceng)對開四門,另(ling)外四面(mian)均(jun)設佛龕(kan)。從第二層(ceng)起,每(mei)級溢出腰檐(yan)。塔身由下至上逐漸變窄。

這就和我們的傳統(tong)建筑風格一至,拿黃(huang)鶴樓來對(dui)比(bi),兩者皆講究對(dui)稱,有腰檐逸出(chu),塔(ta)身隨高度增(zeng)加變窄。

從塔內的(de)(de)(de)(de)佛相可(ke)以看出中國人當時的(de)(de)(de)(de)思想,如(ru)宗教信仰。而且(qie),身住(zhu)在琶洲塔附近(jin)的(de)(de)(de)(de)人一直都有每(mei)逢重陽登塔遠眺的(de)(de)(de)(de)習慣,這是(shi)廣州(zhou)習俗(su)繼承的(de)(de)(de)(de)一個(ge)反(fan)映。

塔(ta)基(ji)須彌座邊(bian)長5.6米,高(gao)1.15米。紅(hong)砂巖(yan)壘砌,基(ji)面以(yi)灰色斑巖(yan)鋪(pu)砌,上(shang)枋八面按方位刻有八卦符號,束腰轉角(jiao)處(chu)均鑲有石刻托塔(ta)力士。

塔(ta)身轉角均置紅色(se)倚柱(zhu),柱(zhu)頭施黑色(se)額枋。

墻身以灰漿批蕩(dang)成(cheng)白色。

額機上以(yi)6疊(die)菱角牙磚(zhuan)疊(die)澀出(chu)(chu)檐(yan),首層出(chu)(chu)檐(yan)0.85米(mi)。各級(ji)(ji)(ji)腰(yao)檐(yan)上,以(yi)4疊(die)菱角牙磚(zhuan)疊(die)澀挑出(chu)(chu)平(ping)(ping)座(zuo)(zuo),第(di)二級(ji)(ji)(ji)平(ping)(ping)座(zuo)(zuo)寬0.69米(mi)。各級(ji)(ji)(ji)平(ping)(ping)座(zuo)(zuo)設(she)木護(hu)欄。

塔頂(ding)(ding)為八角攢尖頂(ding)(ding)。鐵鑄覆盆上鑄有(you)道光(guang)重(zhong)修字樣。頂(ding)(ding)檐有(you)鐵鑄雁形角梁(liang)伸出懸鐘(zhong)。

塔(ta)(ta)旁尚(shang)存《琶洲鼎建海鰲塔(ta)(ta)記》石碑(bei)。

1991年,得港(gang)商湯寶森捐助(zhu),琶洲塔全面修(xiu)葺。

琶洲塔(ta),坐落在海珠區琶洲。琶洲塔(ta)呈八(ba)角形(xing),青磚砌(qi)筑,外觀(guan)九層,內(nei)分十七層。塔(ta)內(nei)設(she)梯(ti),沿梯(ti)而上可達塔(ta)頂。

塔高59米,塔底直徑(jing)12.7米,全塔占地111平方米。門洞如一巷(xiang)橫(heng)貫。

從第(di)二層起,每(mei)級逸出腰檐。塔(ta)內每(mei)層對開四門(men),另外(wai)四面均設佛(fo)龕。各層鋪(pu)成木樓,沿壁建有梯級直通塔(ta)頂。

塔(ta)基由花崗巖石(shi)塊砌成(cheng),每(mei)角有(you)石(shi)雕(diao)托塔(ta)力士(shi)一(yi)尊,西方(fang)人形(xing)象,跪(gui)狀(zhuang),刻工(gong)古樸,這(zhe)是廣州罕見的(de)明代石(shi)雕(diao)。

琶洲塔(ta)為明萬(wan)歷二十五(wu)年(1597)所建,名海鰲塔(ta),因在(zai)琶洲,故(gu)稱琶洲塔(ta)。

為八(ba)面9級磚塔(ta),內有木板(ban)隔為17層(ceng),有木梯可(ke)登塔(ta)頂(ding),今木樓板(ban)、梯已不存。塔(ta)底直(zhi)徑幾米(mi),高約38米(mi)。每層(ceng)四(si)面開(kai)門(men),各(ge)層(ceng)門(men)朝向(xiang)錯開(kai),其他(ta)四(si)面設神龕。

塔身(shen)底腳有(you)西方人形象的(de)托塔力(li)士石雕,粗壯有(you)力(li),二(er)層(ceng)以(yi)上(shang)每層(ceng)均有(you)腰檐挑出。塔旁(pang)原有(you)海鰲寺,久圯(yi)。塔在清代為(wei)羊(yang)城(cheng)八(ba)景之一,名(ming)曰“琶洲砥柱”。

參觀信息

旅游信息

琶(pa)(pa)洲(zhou)塔(ta)(ta)位于廣(guang)州(zhou)市新港東路(lu)的琶(pa)(pa)洲(zhou)村,又稱海鰲塔(ta)(ta),是(shi)清代(dai)羊城八景(jing)之一,有“琶(pa)(pa)州(zhou)砥(di)柱”的美譽。為廣(guang)東省(sheng)文物保護單(dan)位。該塔(ta)(ta)于明萬歷(li)二十八年(1600年)建成。塔(ta)(ta)平面(mian)呈八角(jiao)形,外(wai)(wai)觀外(wai)(wai)9級,內11層(ceng),高50余米。

塔(ta)基為八角形,紅砂(sha)巖石(shi)砌(qi)筑,每邊(bian)立面分別刻(ke)八卦(gua)紋(wen)式,基角處有西方(fang)人形象的跪(gui)狀塔(ta)力(li)士(shi),用雙手或(huo)單手托(tuo)塔(ta),神態生動。

地址:廣州(zhou)市海(hai)珠區(qu)琶洲村

交通(tong):乘24、137、762、262、旅1路公共汽車到琶洲塔站(zhan)或(huo)乘搭(da)地鐵8號線到琶洲站(zhan)。

琶洲塔不開放(fang)登(deng)塔,只可遠距離欣賞外觀(guan)。

地理區域

琶(pa)(pa)洲原稱“琵琶(pa)(pa)洲”,位于東(dong)南(nan)(nan)珠江的南(nan)(nan)岸,黃埔鎮(zhen)西北,原為(wei)江中沙洲,現(xian)已和南(nan)(nan)岸相連,因(yin)古時沙洲輪廓頗似琵琶(pa)(pa)而得名,因(yin)其地處(chu)珠江要道(dao),故(gu)又被(bei)稱為(wei)“會城水口(kou)”。

琶(pa)洲塔聳立(li)在琶(pa)洲上,一開始是作為風水塔而(er)建立(li)的(de),與廣州(zhou)番禺區蓮花山上的(de)蓮花塔、廣州(zhou)海珠區的(de)赤崗(gang)塔都作為補充廣州(zhou)東水口(kou)靈(ling)氣不(bu)足(zu)之用。

琶洲(zhou)塔在歷史(shi)上也是廣州(zhou)海(hai)上絲綢之路的(de)重要遺址。

琶洲(zhou)塔屹立在琵洲(zhou)的山崗上,充(chong)當(dang)著導航標的作用。

當年若是(shi)乘船從珠江口進入(ru)廣州(zhou),必定會看(kan)見這座猶如中流砥柱(zhu)的琶(pa)洲塔,所以(yi)便(bian)稱它為“琶(pa)洲砥柱(zhu)”,而“琶(pa)洲砥柱(zhu)”后來(lai)成為清(qing)代的羊城(cheng)八景之一(yi)。

它引領(ling)著源源不斷(duan)的(de)(de)滿載貨物(wu)的(de)(de)船(chuan)只進(jin)入(ru)中(zhong)國大地,見證了(le)中(zhong)外文化的(de)(de)交流與傳(chuan)播,大中(zhong)祥符八年(1015),位于印度南部的(de)(de)注輦國來宋朝進(jin)貢(gong)珍珠時即泊船(chuan)于此,當(dang)時琵琶(pa)洲上還沒有塔,當(dang)時番(fan)使(shi)記(ji)錄該地為(wei)“廣州(zhou)之琵琶(pa)山”注輦國是“朱羅國”在(zai)宋代的(de)(de)別稱。

元人修撰的《宋史·注輦(nian)傳(chuan)》有記載此(ci)事。

從珠江(jiang)口(kou)進(jin)入廣州看(kan)到三座(zuo)塔(ta)的先后順序依次是:蓮花塔(ta)——琶洲塔(ta)——赤崗(gang)塔(ta)。

建設沿革

發展歷史

明代(dai)中期(qi)以后,嶺(ling)南(nan)建筑講風水(shui)(shui)的(de)風氣大(da)(da)盛(sheng),風水(shui)(shui)家認為(wei):廣州是(shi)“山水(shui)(shui)大(da)(da)盡之(zhi)處(chu),其(qi)東(dong)水(shui)(shui)口空虛(xu),靈(ling)氣不屬,法宜(yi)以人為(wei)補之(zhi),補之(zhi)莫如塔”。

因此(ci)各(ge)地熱衷于建(jian)風水(shui)塔(ta)(ta)。風水(shui)家相(xiang)中廣州(zhou)東(dong)面(mian)珠江江心的(de)琶(pa)(pa)洲,石冢高平,在上面(mian)建(jian)了座(zuo)(zuo)塔(ta)(ta),這就是琶(pa)(pa)洲塔(ta)(ta)。琶(pa)(pa)洲塔(ta)(ta)竣工12年(nian)后,在瀕臨獅子洋(yang)的(de)番禺蓮花(hua)山上又(you)建(jian)了座(zuo)(zuo)蓮花(hua)塔(ta)(ta)。琶(pa)(pa)洲塔(ta)(ta)竣工后19年(nian)后,又(you)在琶(pa)(pa)洲西面(mian)的(de)赤(chi)崗(gang)動工建(jian)了一座(zuo)(zuo)赤(chi)崗(gang)塔(ta)(ta)。

明朝神(shen)宗萬歷年間,在(zai)琶洲的(de)(de)(de)小(xiao)山(shan)岡上興建了(le)一座高聳入云的(de)(de)(de)塔(ta)(ta)。根據(ju)明末清初(chu)的(de)(de)(de)學者屈翁山(shan)《廣東新語》所載,琶洲當時的(de)(de)(de)水面(mian)常有金色的(de)(de)(de)海鰲(ao)出(chu)現,每(mei)當這(zhe)些(xie)海鰲(ao)出(chu)現,附(fu)近便光亮(liang)一片!因為(wei)出(chu)現這(zhe)些(xie)異象,故此琶洲上的(de)(de)(de)塔(ta)(ta)便又被稱(cheng)為(wei)海鰲(ao)塔(ta)(ta)了(le)!

海鰲(ao)塔(ta)始建于(yu)明(ming)朝神宗萬歷(li)二十五年(1597年),用了三年時間,在萬歷(li)二十七年全部落成。這(zhe)座塔(ta)呈八(ba)角形,在每(mei)一面墻的基座分(fen)別刻上八(ba)卦符號;并有(you)石雕的托塔(ta)力(li)士作為(wei)承托塔(ta)基的象征。

琶(pa)洲附(fu)近(jin)(jin)的(de)地貌已幾乎完全改觀(guan),但海(hai)鰲(ao)塔仍然高聳(song)入(ru)云(yun)!隨(sui)著新的(de)“廣州國(guo)際會議展覽中心”在附(fu)近(jin)(jin)落成啟用,相信琶(pa)洲這地方將會越來越興旺熱鬧!

琶洲塔(ta)位于(yu)廣東(dong)省(sheng)廣州市海珠區的琶洲(今新港東(dong)路),靠(kao)近珠江邊。

傳(chuan)說(shuo)當年珠江中常有金鰲浮出,所以原稱海鰲塔(ta)(ta),故可(ke)能也有保佑學子(zi)高中的“獨(du)占鰲頭”之意;又因建塔(ta)(ta)的山(shan)崗(gang)為(wei)兩山(shan)相連如琵琶(pa),故稱為(wei)琶(pa)洲塔(ta)(ta)。塔(ta)(ta)名(ming)沿用至今。

琶洲塔建(jian)于(yu)明萬(wan)歷二十八年(1600年),塔為(wei)八角形(xing)樓閣式(shi)磚塔。內(nei)膛為(wei)八角直井式(shi),外觀9層內(nei)分17層,高(gao)50余米。

塔基直徑12.7米(mi),壁厚3.97米(mi),辟3門。第2層(ceng)起,每層(ceng)相對錯開,各面(mian)設有(you)佛龕。

塔(ta)基八(ba)角均鑲有西方人形象(xiang)的石刻托塔(ta)力士,刻工古樸,為明代(dai)石雕佳作。

當(dang)年,在琶(pa)洲未與珠江南岸相(xiang)連(lian)時,崗頂的琶(pa)洲塔儼如中流砥柱,故(gu)“琶(pa)洲砥柱”被列為清(qing)代羊城八景之(zhi)一(yi)。

該塔為省級(ji)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琶洲塔(ta)本來(lai)是作(zuo)為風(feng)水塔(ta)而建立的,明代中(zhong)期以后,又可作(zuo)導航的標(biao)志(zhi),是廣州海上(shang)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

我們在珠江(jiang)游(you)的游(you)船上會看到這座著名(ming)的琶洲塔。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zhan)注冊用戶【 精(jing)靈世(shi)界 】編(bian)輯(ji)上傳(chuan)提(ti)供(gong),詞條屬(shu)(shu)(shu)于開放詞條,當前(qian)頁面所(suo)展(zhan)示的(de)詞條介紹涉及宣(xuan)傳(chuan)內(nei)(nei)容屬(shu)(shu)(shu)于注冊(ce)用戶個人編(bian)輯(ji)行為(wei),與【琶洲塔】的(de)所(suo)屬(shu)(shu)(shu)企業/所(suo)有人/主體(ti)無關,網(wang)站(zhan)不(bu)(bu)完(wan)全保證內(nei)(nei)容信息(xi)的(de)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不(bu)(bu)代表本(ben)站(zhan)立場,各項數(shu)據信息(xi)存在更(geng)新不(bu)(bu)及時的(de)情況,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guan)方發布為(wei)準。如(ru)果頁面內(nei)(nei)容與實際(ji)情況不(bu)(bu)符,可點擊“反饋”在線(xian)向網(wang)站(zhan)提(ti)出修改,網(wang)站(zhan)將核實后進行更(geng)正。 反饋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供”的(de)文(wen)章(zhang)/文(wen)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you),如有(you)(you)侵權、虛假信息、錯(cuo)誤信息或任何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de)(de)知識產(chan)權(quan)歸網站方(fang)所有(包(bao)括但不(bu)(bu)限(xian)于(yu)文字、圖片、圖表(biao)、著作權(quan)、商(shang)標(biao)權(quan)、為(wei)用戶提供的(de)(de)商(shang)業信息等),非(fei)經(jing)許可不(bu)(bu)得抄(chao)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15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14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