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INTRODUCTION
你知道的中國長篇小說有哪些么?長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樣式。是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的一類小說,一般在十萬字以上,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稱為時代的百科全書,你讀過的長篇小說又是哪些,本文為大家盤點了十大中國長篇小說排行榜,包括:京華煙云、駱駝祥子、倪煥之、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一句頂一萬句等,這些各個時代的中國長篇小說你看過哪些呢?
十(shi)大中國長篇小(xiao)說排行(xing)榜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 詳細>>】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云》是他轉譯為中文后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1939年發布首版英文版。《京華煙云》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青年“左傾”、二戰爆發,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
【 詳細>>】
《古船》是張煒的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洼貍鎮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它是當代中國最有氣勢,最有深度的文學杰作之一,是“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它以一個古老的城鎮映射了整個中國,以一條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個家庭的滄桑抒寫靈魂的困境與掙扎。作者以細膩而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眾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古船》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 詳細>>】
《芙蓉鎮》是古華1981年創作的小說,作者把自己二十幾年來所熟悉的南方鄉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濃縮進該書里,寓政治風云于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鎮生活變遷,力求寫出南國鄉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描寫了1963-1979年間中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小說曾獲1982年第一屆茅盾文學獎。1986年,《芙蓉鎮》被謝晉改編成電影。
【 詳細>>】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余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該小說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里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 詳細>>】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著名作品,筆下的祥子來自鄉間,帶著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著農民的質樸和固執。當他認準了拉車這一行,他就成了車迷,一心想買上自己的車。憑著勤勞和堅韌,他用三年的時間省吃儉用,終于實現了這個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但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社會環境,不容他有絲毫的個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失去了洋車,只牽回三匹駱駝。老舍將中國傳統的敘事方法融入外國文學的景物鋪排和心理描寫,使祥子和虎妞成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
【 詳細>>】
本書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在小學教員倪煥之身上,較典型地寫出了一部分知識分子從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時期的追求和幻滅,反映了中國要求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所走過的曲折艱難的道路。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圣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
【 詳細>>】
《鐘鼓樓》是作者劉心武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發生在北京鐘鼓樓一帶的故事,展示了極其豐富多彩的社會場景,陳說著市井的悲歡、幾代人的命運,穿越歲月煙塵,再看劉心武筆下的動人世相,猶如翻開了城市記憶的鮮活浮世繪……堪稱一部洋溢著濃郁京味的現代《清明上河圖》。劉心武,當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祖籍四川,1950年后在北京生活,他在中學時代即開始寫作,并有散文、小說、雜文、評論等散見于報刊。
【 詳細>>】
《長恨歌》是2003年08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安憶。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王安憶,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隨母到滬。1970年赴安徽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回上海,任《兒童時代》小說編輯,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創作至今。自1976年發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發表有小說《雨,沙沙沙》、《本次列車終點站》等。
【 詳細>>】
《受活》,閻連科最著名的代表作,發表于2003年,獲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第二屆鼎鈞雙年文學獎,日文版在日本備受追捧,獲得日本讀者評選的日本twitter文學獎。《受活》講述 在混亂的歷史和社會中,一個付出了巨大犧牲,終于把自己融入現代人類進程的社會邊緣的鄉村,在一個匪夷所思的縣長帶領下,經歷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經典創業”的極至體驗——用“受活莊”里上百個聾、啞、盲、瘸的殘疾人組成“絕術團”巡回演出賺來的錢,在附近的魂魄山上建起了一座“列寧紀念堂”。
【 詳細>>】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周克芹所著的長篇小說。該書以1975年冬天四川一個偏僻農村的老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生活故事,真實地講訴了“文革”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災難性破壞和在農民精神上造成的嚴重創傷,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風云變幻的社會面貌并預示了結束動亂之后必將出現的光明、美好的前景。周克芹,農民作家,1937年生,四川省簡陽人。周克芹善于描寫蜀中農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說中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韻,不僅蘊蓄著作者對“農業問題”、“農民問題”的理性思考,也標志著他的藝術追求。
【 詳細>>】
作者韓少功在湖南師范大學畢業、成為中國著名作家后編寫這部小說,按照詞典的形式,收錄了一個虛構的湖南村莊馬橋的115個詞條。1968年,出生于中國湖南省的韓少功在15周歲時被下放到一個偏僻的村子“馬橋”。楚國詩人屈原投江的汨羅江就在這個村子旁流淌。當時文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中國共產黨把大批知識份子下放到農村或工廠從事體力勞動。韓少功在馬橋生活了6年。既有外部世界從不使用的獨特詞條,也有外界廣泛使用的詞條,但在馬橋,有些詞條的意義稍有不同。
【 詳細>>】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云重要作品,分為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云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云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的故事。
【 詳細>>】
《活動變人形》作者王蒙,他的小說一般以智慧和瀟灑見長,很少耗費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為模特的小說,王蒙也大都以過來人的通達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時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來消解好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已經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動變人形》可稱為嘔心瀝血,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為背景來寫作小說,而且又是與自己的身世相關的背景,這部曾被譽為審父之作的小說其實具有經典作品的多種要素,比如小說中那種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和對峙,不僅父輩沒有能夠解決好,在我們今天更為明顯和突出。
【 詳細>>】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于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作者余華,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國浙江杭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
【 詳細>>】
《野葫蘆引》是當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以20世紀抗日戰爭時期為背景,寫北平明侖大學被迫南遷云南辦學的艱苦歷程,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而且也較為難得的記錄了被人們遺忘已久的抗戰時期修建滇緬公路的事跡。全書多為短句,讀起來"上口"而無滯礙之感,語言純樸雅致,清麗典雅,細膩和諧,有詩的美意和散文的含蓄,是宗璞創作中的精品之作。2008年,小說的第二卷《東藏記》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 詳細>>】
不同篇(pian)幅(fu)小說排行(xing)榜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