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疾病 | 治療穴位 |
感冒、頭痛、發燒 | 太陽106、印堂1、內關31、足三里23、翳風44、合谷102、風池92、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外關56 |
落枕 | 風池92、肩井45、大椎89、外關56、合谷102 |
頸椎病 | 印堂1、曲澤35、內關31、風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關56、曲池52、合谷102 |
目赤腫痛眩暈 |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印堂1、三陰交21、能泉108 |
慢性鼻炎 | 印堂1、迎香43、百會94、風池92、大椎89、風門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
扁桃體炎 | 人迎2、天突4、曲澤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腎俞75、合谷102 |
慢性咽炎 | 人迎2、天突4、曲澤35、缺盆3、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合谷102 |
胃腸疾病 | 治療穴位 |
慢性胃腸炎 | 中腕10、天樞36、氣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腸俞74 |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 |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
消化不良 | 中脘10、氣海29、天樞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
胃痛、嘔吐、胃下垂 | 中脘10、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脾俞77 |
腹瀉、腹痛 | 中脘10、天樞36、關元28、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大腸俞74 |
慢性結腸炎(五更瀉) | 中脘10、神闕30、天樞36、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門57、大腸俞74 |
慢性胃炎 | 中脘10、氣海29、太乙16、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
心血管疾病 | 治療穴位 |
高血壓 | 肩井45、血壓點90、足三里23、三陰交21、風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曲池52、涌泉108 |
低血壓 | 天突4、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膈俞81、印堂1、三陰交21、涌泉108 |
冠心病(心絞痛) | 膻中5、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闕陰俞82 |
風濕性心臟病 | 膻中5、郄門33、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關元俞73 |
慢性肝炎 | 膻中5、中脘10、陽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膽俞78、脾俞77、胃俞76 |
肺心病 | 膻中5、曲澤35、氣海29、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 |
氣管炎、哮喘、肺氣腫 |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腎俞75 |
神經及皮膚疾病 | 治療穴位 |
神經衰弱(失眼、多夢) | 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心俞83、腎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
中風后遺癥 | 曲澤35、內關31、百會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膀胱經 |
濕疹 | 血海15、神闕30、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
蕁麻疹 | 血海15、足三里23、三陰21、大椎89、風門86、肝俞79、曲池52 |
更年期綜合癥 |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關元28、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經、合谷102 |
痛經、月經不調 | 天樞36、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陰交21、大椎89、腎俞75、關元俞73 |
靜脈曲張 | 足三里23、三陰交21、涌泉108、承山64 |
風濕骨痛 | 治療穴位 |
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 | 承山64、昆侖63、腎俞75、腰眼59、腰陽關60、關元俞73、委中66 |
腰椎間盤突出(增生)癥 | 承山64、昆侖63、委中66、殷門67、承扶67、關元俞73、腰眼59、腎俞75 |
坐骨神經痛 | 腎俞75、腰眼59、關元俞73、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昆侖63、涌泉108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曲澤35、內關31、膝關節、督脈、膀胱經、肘關節、外關56、合谷102、承山64 |
膝關節痛 | 梁丘14、膝眼24、陰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陽陵泉97、承山64 |
股骨頭壞死 | 阿是穴、腎俞75、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 |
肩周炎 | 缺盆3、足三里23、風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大杼91 |
足三里是人體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三里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gao)血壓、心(xin)臟病(bing)、胃腸病(bing)、糖尿病(bing)等。經常在足(zu)三里穴拔罐(guan),就可起到保健作用(yong)。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chong)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神(shen)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大椎大椎位于人體(ti)背部極(ji)上,故為陽(yang)中(zhong)之陽(yang)穴,具有統(tong)領一身陽(yang)氣(qi)(qi),聯絡一身陰(yin)氣(qi)(qi)的(de)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yin)陽(yang),疏通經絡,行氣(qi)(qi)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mao),增(zeng)強身體(ti)免疫力的(de)功效。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于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合谷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廢(fei)物,起到(dao)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涌泉(quan)穴是足少陰經第一個穴位,位于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容易蘊集于此,不易排出。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精力充沛則齒(chi)固(gu)發(fa)黑,耳聰目明,延緩(huan)衰老(lao)。
頭面部位面(mian)部(bu)不適合拔(ba)罐(guan)是因為(wei)面(mian)部(bu)皮膚淺薄不易(yi)吸拔(ba),且容易(yi)留(liu)下疤痕影(ying)響(xiang)美(mei)觀,頭部(bu)則因為(wei)毛發過多不適合拔(ba)罐(guan)。
皺紋(wen)處、皮(pi)膚松弛等部(bu)位皮膚若有皺紋、松弛(chi)、疤痕凹凸(tu)不平時,火罐易脫落(luo),起(qi)不到拔(ba)罐效果。
重要臟器體(ti)表(biao)(biao)部位在拔罐的(de)(de)時候要(yao)注意避開身體(ti)重要(yao)臟(zang)(zang)器相對應(ying)的(de)(de)體(ti)表(biao)(biao)部位,因(yin)為在這些(xie)部位,熱力可直(zhi)達臟(zang)(zang)腑,可能會對臟(zang)(zang)腑的(de)(de)生理(li)功(gong)能造成影響。如(ru)心口、眼睛等位置。
肢體末端(duan)在肢(zhi)體(ti)末端,一些神經(jing)分布多,直接(jie)拔罐會很痛,如:隱白穴有可能引(yin)起臟器的異常活動的穴位,因而不適合拔罐。
孕婦(fu)腰(yao)骶(di)部孕期(qi)婦(fu)女進(jin)行拔罐(guan)(guan)的時(shi)候要特別注意,妊娠期(qi)間,小腹(fu)部依舊腰骶部是禁止艾(ai)灸的,否則(ze)可(ke)能會對胎(tai)兒產(chan)生不利(li)。孕婦(fu)本(ben)身(shen)是不建議拔火(huo)(huo)罐(guan)(guan)的。孕婦(fu)拔火(huo)(huo)罐(guan)(guan)可(ke)能引起先兆(zhao)流產(chan)。尤其是腹(fu)部、腹(fu)股溝(gou)的位置,更加不能拔火(huo)(huo)罐(guan)(guan)。
其(qi)他(ta)禁忌部位(wei)男女的(de)乳頭、陰部(bu)、睪丸等(deng)自然也(ye)是不(bu)能拔罐的(de);還有,皮薄、肌少、大血管以及筋肉結聚處(chu)(如(ru)腋窩、頸動脈(mo)處(chu)、委中(zhong)穴(xue)等(deng))也(ye)不(bu)宜(yi)進行直接拔罐。
同一(yi)位置反復拔:很多(duo)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個(ge)位置反復(fu)拔火罐(guan)(guan),這樣做會對(dui)皮膚造成損傷,比(bi)如紅腫、破損。拔火罐(guan)(guan)的(de)(de)時候,可以在多(duo)個(ge)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xiao)果。另外,在前一次拔罐(guan)(guan)部位的(de)(de)淤青沒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處拔罐(guan)(guan)。
拔火(huo)罐后就(jiu)洗澡:很(hen)多人喜歡在拔完(wan)火(huo)罐(guan)后就洗個(ge)澡(zao)(zao)(zao),認為這樣(yang)很(hen)舒(shu)服,其實這樣(yang)做是(shi)(shi)非常不正確的(de)(de)。因(yin)為這時(shi)洗澡(zao)(zao)(zao)很(hen)容易造成皮膚破潰、發炎。特別(bie)是(shi)(shi)洗冷水澡(zao)(zao)(zao),由于此時(shi)皮膚的(de)(de)毛孔正處于張(zhang)開狀態,所以很(hen)容易感冒(mao)。正確的(de)(de)洗澡(zao)(zao)(zao)時(shi)間是(shi)(shi)在拔罐(guan)后的(de)(de)1小時(shi)~2小時(shi)。拔罐(guan)后注意保暖,洗澡(zao)(zao)(zao)水的(de)(de)溫(wen)度要稍(shao)高一些。
拔罐(guan)注意(yi):拔罐(guan)(guan)前后不要喝酒。拔罐(guan)(guan)后避免劇烈運動(dong)。拔罐(guan)(guan)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氣進入體內,加重(zhong)病情。
真空拔罐(guan)器是利用抽氣形成真空負壓狀態的無火拔罐(guan)器具(ju)(ju),它吸(xi)收了傳統(tong)罐(guan)具(ju)(ju)的優點,使得拔罐(guan)操作更...
拔(ba)罐是以(yi)罐為工具(ju),利用瓶內氣(qi)壓的變化,讓瓶子吸在人(ren)身上,并且吸出體(ti)內毒素的一種中醫療法,一...
拔(ba)火罐是一種傳統中醫療(liao)法,在我國有(you)著悠久的(de)歷史。拔(ba)火罐的(de)手法有(you)很(hen)多,包括閃罐、走罐、留罐、...
火罐療法有溫熱的效果(guo),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癥狀,是一種健康的養生方式。拔火罐并沒有規定必須隔(ge)...
拔(ba)罐減肥是通過刺(ci)激(ji)經絡腧穴,扶正去邪(xie)的方法,來調整經絡,調節內分泌紊亂,加快基礎代謝率,從...
拔罐器是以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shi)罐體內形成負壓(ya),使(shi)罐體吸附選定的部(bu)位,使(shi)皮下(xia)及淺(qian)層肌肉充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