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duan)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中國十大佛教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佛教音樂哪里最出名

本文章由 MAIGOO榜單研(yan)究員35號 上傳提供 2024-07-25 評論 0
中國佛教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主要分為漢傳佛教音樂和藏傳佛教音樂,那么,中國佛教音樂哪里最有名?MAIGOO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十大佛教音樂非遺項目,包括魚山梵唄、大相國寺梵樂、楞嚴寺寺廟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洋縣佛教音樂等中國著名的漢傳佛教音樂,還包括覺囊梵音、直孔噶舉派音樂等中國有名的藏傳佛樂,一起來看看佛教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十大佛教音樂非遺項目
  • 魚山梵唄 中國梵唄鼻祖
    魚山是中國漢傳佛教音樂“梵唄”的發源地,而“魚山梵唄”是中國佛教音樂始祖,堪稱中國梵唄的鼻祖。魚山梵唄發源于山東省東阿縣的魚山并在當地長期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相傳為曹植所創,曹植登臨此處聞聽天籟,并擬其音調記錄成譜,再依據《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纂唱詞,填入曲中,由此創制出的我國最早梵唄,后世稱之為“魚山唄”,為中國最早的佛教音樂。魚山梵唄在佛教寺院的各種法事活動和節日慶典中演唱、演奏,以清凈和雅、韻味悠遠的詠唱風格來贊頌佛陀功德,演經說法,宣唱佛理,普度眾生。魚山梵唄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大相國寺梵樂
    大相國寺梵樂是中國佛教音樂中極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音聲清雅、意韻悠長著稱,在眾多佛教音樂中獨樹一幟,是中國佛教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相國寺梵樂起源于唐宋時期,融會了宮廷音樂、寺廟音樂、民間音樂的精華部分,在北宋時期更是形成了以開封大相國寺為中心的中州佛教音樂體系,對當時整個中原地區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相國寺梵樂的演奏曲目十分豐富,數量達到兩百多種,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至今留存《大相國寺音樂手抄秘訣譜》五本及《師曠六律》等梵樂樂譜,代表作品有《爐香贊》《戒定真香》《寶鼎贊》《小三寶》等。據買購網小編了解,大相國寺梵樂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五臺山佛樂是指山西佛教圣地五臺山寺廟中長期流傳的傳統佛教音樂,分為漢傳佛教音樂和藏傳佛教音樂兩大類,既有較為濃郁的民族民間音樂韻味,又有鮮明的佛樂特色,被認為是中國北方佛教音樂的代表,是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化石”。五臺山佛教音樂在近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始終沿用原來的印度梵樂佛曲、唄贊轉讀,還汲取中國唐宋曲牌、元代雜劇散曲以及民歌、民間器樂等音樂,發展成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寺廟音樂。五臺山佛教音樂包括聲樂和器樂兩部分,代表曲目有《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彌陀經》《懺悔文》《蒙山文》等。五臺山佛樂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楞嚴寺寺廟音樂
    楞嚴寺寺廟音樂是山西左云縣楞嚴寺僧人們在佛事活動時所唱的經歌和所奏的樂曲,屬于中國北方梵唄聲腔的東路流派,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吸納了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等佛曲音樂的元素,并和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種具有蒙漢特色、異域風情的寺廟音樂。楞嚴寺寺廟音樂是由歌贊曲和器樂吹奏曲兩部分組成的歌贊曲主要有《六字贊》《方便偈》《三皈依》等十余首;器樂吹奏曲有:《柳搖金》《左韃經》《右韃經》等28首。其吹奏曲風格多樣,既有蒙曲的粗獷豪放,又有漢調的婉轉流暢,在激越跌宕的音樂旋律中,還不乏梵音的空靈邈遠。楞嚴寺寺廟音樂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天寧寺梵唄唱誦
    天寧寺梵唄唱誦是常州天寧寺的梵唄音樂,是我國南方佛樂的代表,被公認為禪宗唱念的“正宗”,禪宗唱腔的“活化石”。常州天寧寺為我國佛教禪宗著名道場,名列“禪宗四大叢林”之首,這里是南方梵唄發祥之處。如今,常州天寧寺梵唄仍然完好地保留著一千五百余年前齊梁時代的雅樂傳統和江南音樂風格,曲調有著較為統一的規范,節奏沉穩扎實,唱腔悠揚瀟灑,呈現出古樸清雅的風格。天寧寺梵唄唱誦的主體部分按體裁可分為“贊”與“經”兩大類,文學形式分為“贊、偈、咒、白”四大類,而表演形式則以清唱為主,伴有打擊樂形式的多種法器。天寧寺梵唄唱誦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覺囊梵音
    覺囊梵音古樂是中國佛教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其在藏地已有1000年的傳承歷史,以其悠久的歷史、完整地傳承和僧團精湛技藝被音樂界評為“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也是中國藏傳佛樂的代表。覺囊梵音是熔吹奏、敲打、樂舞、贊偈、唱念、手印、供養等多種形式于一爐,是以歌、舞及器樂相配合的“樂歌舞”的綜合表演藝術形式,是“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天然的歌唱”,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原生態佛教音樂。覺囊梵音擁有大量的曲目、古老的樂器和自成體系的記譜方法,有三百多首孤本曲目,部分曲目還保存有最古老的、罕見的樂譜。覺囊梵音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洋縣佛教音樂
    洋縣佛教音樂形成于北魏時期,傳承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我國西部宗教音樂的代表作,被譽為佛教音樂的“油花花”。洋縣佛教樂曲繁多,達一千余首,這些樂曲曲牌記載在洋縣智果寺明代御賜經卷中,保存至今。目前保存下來能供演唱、演奏的曲子依然有200首之多。其分別為經韻、鼓吹樂曲、鑼鼓樂曲3類,尤以鼓吹樂曲為盛。其主要樂器為管子和鼓。洋縣佛教音樂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有著長達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來自印度的佛教音樂經上千年的發展演變,融入了當地的民歌小調和戲曲曲藝音樂,成為寧夏地區一種特殊的民間音樂形式,是中國傳統。北武當廟寺廟音樂不但融合了佛教音樂與道教、儒家音樂,而且吸收了當地的民歌小調以及地方曲藝音樂,既具有南國音樂的委婉之風,又不失北國黨項、蒙、藏等民族音樂的高亢,成為一種極具特色的音樂形式。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有文樂和武樂之分,其中文樂即唱譜,用工尺譜加以記錄;武樂又名“渣渣子”,用豎行式的記譜方法記錄。北武當廟寺廟音樂的演奏樂器有鑼、鼓、木魚、鐃、鈸、笙、簫、管、笛等,代表作品有《四季歌》《醒世詞》等。北武當廟寺廟音樂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
    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創始于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融合了南北朝以后各朝代的音樂成分,具有凈化心靈、行善積德、向往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具有重要的大乘修行宗教價值,以及音樂、繪畫、語言、儀式等藝術價值,影響廣泛,也是中國佛教音樂主要流派之一。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形式有吟唱與器樂兩類,大多為吟唱。吟唱又分唱給佛聽的“法事音樂”和唱給俗人聽的“民間佛曲”兩種。唱給佛聽的“法事音樂”有贊、偈等佛樂,曲調古樸莊嚴舒緩;唱給俗人聽的“民間佛曲”,多用于弘法、勸善、度亡,所唱曲牌的音樂色彩、風格和情趣以及唱頌形式等各有不同,民間色彩濃郁。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 直孔噶舉派音樂 藏傳佛樂代表
    直孔噶舉派音樂是西藏佛教寺院最主要的音樂形式,保留了西藏佛教音樂的基本風貌,也是中國藏傳佛樂的代表音樂。直孔噶舉派宗教音樂始于1179年,已有800多年歷史,幾乎影響到所有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直孔噶舉派音樂被稱作“曲瑞”,意為供養樂,它有完整的演奏形式和高超的演奏技藝。樂器種類十分齊全,主要有柄鼓、鈸、鐃、大號、藏式嗩吶甲林、銅鑼等十幾種,大型樂曲八十多首,主要用于寺院的修供儀式、迎請儀式、羌姆神舞等各種佛事儀軌活動。據Maigoo小編了解,直孔噶舉派音樂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著名藏傳佛樂還有塔爾寺花架音樂、青海藏族唱經調、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雄色寺絕魯等,都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中國佛教音樂國家級非遺產項目名錄
名稱 項目類別 公布時間 申報地區或單位
五臺山佛樂 傳統音樂 2006(第一批) 山西省五臺縣
佛教音樂(楞嚴寺寺廟音樂) 傳統音樂 2011(第三批) 山西省左云縣
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江蘇省常州市
佛教音樂(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 傳統音樂 2014(第四批) 江蘇省鎮江市
佛教音樂(魚山梵唄)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山東省東阿縣
佛教音樂(大相國寺梵樂)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河南省開封市
佛教音樂(覺囊梵音) 傳統音樂 2011(第三批) 四川省壤塘縣
佛教音樂(直孔噶舉派音樂)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
佛教音樂(雄色寺絕魯) 傳統音樂 2014(第四批) 西藏自治區曲水縣
佛教音樂(洋縣佛教音樂) 傳統音樂 2011(第三批) 陜西省洋縣
佛教音樂(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甘肅省夏河縣
佛教音樂(青海藏族唱經調)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青海省興海縣
佛教音樂(塔爾寺花架音樂) 傳統音樂 2011(第三批) 青海省湟中縣
佛教音樂(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傳統音樂 2008(第二批)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
注:數據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研究聲明:中國十大佛教音樂非遺項目排行榜,是Maigoo小編主要依據國內著名的佛教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傳承情況以及在國內地區的影響力等因素進行選擇,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國務院批準并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排名不分先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ben)站注明“MAIGOO編(bian)輯(ji)”、“MAIGOO榜單研究員”、“MAIGOO文章編(bian)輯(ji)員”上(shang)傳提供的所有(you)作(zuo)品,均為MAIGOO網原創、合(he)法(fa)擁有(you)版權(quan)(quan)(quan)或有(you)權(quan)(quan)(quan)使(shi)用的作(zuo)品,未(wei)經本(ben)(ben)(ben)網授(shou)權(quan)(quan)(quan)不(bu)得轉載、摘編(bian)或利用其它方式使(shi)用上(shang)述作(zuo)品。已(yi)經本(ben)(ben)(ben)網授(shou)權(quan)(quan)(quan)使(shi)用作(zuo)品的,應(ying)在(zai)授(shou)權(quan)(quan)(quan)范圍內使(shi)用,并注明“來源(yuan):MAIGOO網”。違反上(shang)述聲明者,網站會追責到底(di)。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