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READ
二(er)戰(zhan)(zhan)(zhan)十(shi)大(da)(da)(da)最強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有哪些(xie)?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是(shi)一種以大(da)(da)(da)口(kou)徑(jing)艦(jian)(jian)炮為(wei)主要戰(zhan)(zhan)(zhan)斗武器的(de)大(da)(da)(da)型水面戰(zhan)(zhan)(zhan)斗艦(jian)(jian)艇,由于(yu)艦(jian)(jian)上裝(zhuang)備(bei)威力(li)巨(ju)大(da)(da)(da)的(de)大(da)(da)(da)口(kou)徑(jing)艦(jian)(jian)炮和厚重裝(zhuang)甲,具有強大(da)(da)(da)攻擊力(li)和防(fang)護力(li)。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曾經是(shi)人(ren)類創造(zao)出的(de)最龐大(da)(da)(da)、最復雜的(de)武器系統(tong)之一。本(ben)文整理了二(er)戰(zhan)(zhan)(zhan)十(shi)大(da)(da)(da)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包括俾(bi)斯麥號(hao)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依阿(a)華級(ji)(ji)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大(da)(da)(da)和號(hao)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北卡羅來納級(ji)(ji)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黎塞留級(ji)(ji)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維內托級(ji)(ji)戰(zhan)(zhan)(zhan)列(lie)(lie)艦(jian)(jian)等,希(xi)望對大(da)(da)(da)家有所幫助。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于漢斯·布洛姆造船廠建造,以德國前首相俾斯麥名字命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首艦。該艦于1936年7月開工,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當時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戰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標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里。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05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是二戰時期著名的戰列艦之一。
【 詳細>>】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本級艦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至今。由于依阿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列艦成為美國海軍的最后一級戰列艦。1945年9月2日,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上的三號艦密蘇里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本級艦因而聞名于世。
【 詳細>>】
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在沉沒超過半世紀后,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 詳細>>】
北卡羅來納級是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種快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4800噸,符合倫敦條約對戰列艦的規定。北卡羅來納級是美國1937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是二戰前用于替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列艦的第一級戰列艦,該級艦一共兩艘,分別為BB-55“北卡羅來納”號和BB-56“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都在1947年退役,華盛頓號在1961年拆卸,而北卡羅來納號則被當地一些知名人士花費33萬美元購置,停泊在北卡羅來納州維爾明頓費爾角河的一個永性泊地供后人參觀。
【 詳細>>】
黎塞留級戰列艦,是法國海軍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亦為法國海軍史上最強大、也是最后一級戰列艦。在本級艦命運多舛的建造和服役生涯中,見證了法國的被入侵和解放。本級艦誕生自1934年6月25日法國海軍最高會議關于法國海軍新形勢下的造艦計劃,以抗衡新時期法國海軍最大的威脅——意大利海軍維內托級戰列艦,新艦以PN-196為設計代號,以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為設計基礎,1935年10月22日開始建造,1939年1月17日命名為黎塞留號,1940年5月德國入侵法國,法國投降,1940年6月黎賽留號在維希法國海軍服役。
【 詳細>>】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是意大利建造的戰列艦,簡稱為維內托級。維內托號為預算撥付首艦,利托里奧號為實際服役首艦,是意大利皇家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建造的主力戰列艦。本級艦滿載排水量45000噸,采用適航性較高的長艏樓、球鼻艏、巡洋艦艉構型,裝備三座三聯裝安莎爾多1934型381毫米口徑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單管高炮。裝甲為帶延伸結構的的盒型裝甲艙和普列賽防魚雷系統,裝甲防御和水下防御體系完全獨立,在設計上前衛且符合意大利海軍特點需求。
【 詳細>>】
厭戰號戰列艦也譯作“戰仇”號、“厭倦”號,屬于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主要裝備8門15英寸口徑主炮、12門152毫米口徑副炮等。厭戰號戰列艦于1912年10月31日開工,1915年3月完工。厭戰號戰列艦服役期間進行了兩次較大的現代化改裝。經歷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厭戰號多次受到創傷而最終安然無恙,成為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傳奇戰艦。
【 詳細>>】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1939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該級艦建造計劃于1938年5月批準,共建成四艘,于1942年間陸續服役。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戰爭中多用做為航空母艦編隊護航和對岸火力支援使用,南達科他級被編入航空母艦編隊,利用其強大的防空火力網為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空中保護與支援兩棲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吉爾伯特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的戰役,萊特灣海戰,攻占硫磺島和沖繩島的戰役以及對日本本土的炮擊作戰。
【 詳細>>】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為適應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軍備會議而設計的,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同級艦5艘:喬治五世國王號(King George V)、威爾士親王號(Prince of Wales)、約克公爵號(Duke of York)、安森號(Anson)、豪號(Howe)。1941年5月27日,“喬治五世”號取得了服役期間最大的戰果——她與“BIG SEVEN”的傳奇角色“羅德尼”號戰列艦一道,擊沉了德國海軍最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 詳細>>】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后一艘戰列巡洋艦。1916年9月1日在約翰·布朗造船公司動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胡德號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唯一完工的一艘,服役時標準排水量達41785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其擁有四門雙聯裝381毫米主炮和31節的航速,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為展示英國國威的禮儀艦巡游世界各國,最為著名的1923年11月27日至1924年9月28日的“帝國巡游”。
【 詳細>>】
華盛頓號戰列艦屬于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北卡羅來納級的二號艦。于1938年6月14日在費城海軍港開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開始服役。排水量達38000噸,最高航速每小時28海里。裝有9門406毫米主炮,20門127毫米副炮,特別是該艦裝有先進的雷達,夜戰能力很強。在瓜島海戰中,該艦在夜間利用先進的雷達系統瞄準敵艦,一舉擊沉日本戰列艦“霧島”號,名聲大噪。
【 詳細>>】
密蘇里號戰列艦,通常指美國海軍于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里州為名的軍艦。是美國最后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1945年9月2日,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密蘇里號因此而聞名于世。1999年,密蘇里號戰艦作為博物館艦,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島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
【 詳細>>】
第一次世界大戰勢力迅速膨脹的日本為爭奪海上霸權,重新制定了八八艦隊的計劃。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劃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當時戰列艦所搭載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口徑主炮,4座雙聯裝主炮塔沿艦體縱向中心線前后對稱各布置兩座,采用背負式布局。
【 詳細>>】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曾計劃建造N3型戰列艦,因《華盛頓海軍條約》夭折。納爾遜級戰列艦不再采用以往英國戰列艦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著重提升裝甲防護水平,首次采用傾斜布置水線裝甲帶,是當時舷側水線裝甲最厚的戰艦,并且強化了水平防護裝甲,增加水密隔艙等間接防御設施。全長 216.5米,艦寬32.3米。
【 詳細>>】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用8門406毫米主炮取代了田納西級戰列艦上的12門356毫米的主炮,其余各方面均與田納西級戰列艦相同。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中包括首艦科羅拉多號、馬里蘭號和西弗吉尼亞號,建成后的三艘該級艦均在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科羅拉多號正在西海岸的圣迭戈維修從而逃過一劫。
【 詳細>>】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