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說起(qi)守(shou)成之君(jun),常為后世所忽略。相比于創業(ye)之君(jun),他們(men)沒有(you)那足(zu)(zu)以(yi)(yi)震(zhen)聾發饋(kui)的(de)赫(he)赫(he)大名,足(zu)(zu)以(yi)(yi)光(guang)耀千(qian)古的(de)雄(xiong)才大略,和(he)(he)足(zu)(zu)以(yi)(yi)名垂后世的(de)千(qian)秋偉業(ye)。但是他們(men)卻比之更容易得到當(dang)時治下(xia)(xia)(xia)百姓的(de)衷(zhong)心愛戴和(he)(he)擁護,更能為天下(xia)(xia)(xia)蒼生創造一(yi)個安定幸福的(de)美好環(huan)境。那么,你知道(dao)中國歷史上有(you)哪些守(shou)成君(jun)主嗎?本文(wen)盤(pan)點了(le)(le)中國十大守(shou)成皇帝,一(yi)起(qi)去(qu)了(le)(le)解下(xia)(xia)(xia)吧!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劉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劉恒去世。
【 詳細>>】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并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
【 詳細>>】
劉啟(公元前188年臘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即漢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漢文帝劉恒第五子,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所生,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謚號孝景皇帝,葬于陽陵。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并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 詳細>>】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恒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后,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于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于永昭陵。
【 詳細>>】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 詳細>>】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于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于乾清宮,在位18年,享年36歲,葬泰陵,廟號孝宗 ,謚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詳細>>】
金世宗完顏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金世宗即位后,首先對南宋的進攻保持守勢,著手平息契丹起義,待平息契丹起義后,開始對南宋采取強硬態度,擊退了南宋的隆興北伐,并在形勢占優時,在與宋孝宗和談時做出讓步,最終簽署了《隆興和議》,開啟了雙方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金世宗在內政管理上,勵精圖治,革除了完顏亮統治時期的很多弊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顏雍駕崩,終年67歲,謚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興陵。
【 詳細>>】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 詳細>>】
孛兒只斤·鐵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元成宗(1295年-1307年在位),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采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大德十一年(1307年)駕崩,后繼無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
【 詳細>>】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劉陽。東漢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建武中元二年(57年),即皇帝位。劉莊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帝制度。劉莊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73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永平十八年(75年),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逝世,年四十八。
【 詳細>>】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在以制定廟號、謚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劉詢因病崩于未央宮,葬于杜陵,廟號中宗。
【 詳細>>】
朱祁鎮(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朱祁鎮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當初寵信王振,后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還廢除了殉葬制度。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廟號英宗,謚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 詳細>>】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于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
【 詳細>>】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