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南(nan)北朝(chao)(chao)(420年—589年)是(shi)南(nan)朝(chao)(chao)和北朝(chao)(chao)的合(he)(he)稱(cheng)。南(nan)北朝(chao)(chao)時(shi)(shi)期是(shi)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shi)(shi)期,也(ye)是(shi)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min)族大融合(he)(he)時(shi)(shi)期,上承東(dong)晉(jin)十六國下接(jie)隋朝(chao)(chao),由420年劉裕代東(dong)晉(jin)建(jian)立(li)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那你知道(dao)南(nan)北朝(chao)(chao)的皇帝(di)有(you)哪些(xie)嗎(ma)?哪一位比較出名(ming)呢?來看看本文(wen)了解下吧!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并,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并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結果還未來得及出兵,便于同年病逝。
【 詳細>>】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宮,享年33歲,謚號孝文帝。
【 詳細>>】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宇文泰掌權期間,對內團結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擴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鮮卑舊八部制,立八柱國。對外立足關隴,爭戰東魏,蠶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關隴政權一統天下及隋唐王朝強盛的基礎。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為文帝,號其墓為成陵。宇文泰死后次年,其侄宇文護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子宇文覺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 詳細>>】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即北魏道武帝(386年—409年在位),又名拓跋開、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前秦太初元年(386年),十六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在牛川即位為代王,建元登國。又在當年四月改稱魏王。北魏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平城,并升格為“皇帝”。拓跋珪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晚年則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北魏天賜六年(409年)的宮廷政變中被兒子拓跋紹刺殺,終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 詳細>>】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紹伯,小名斗將,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升明元年(477年),蕭道成殺后廢帝劉昱,立順帝劉準,被封齊王,總掌軍國大權。升明三年(479年),受劉準禪讓,即皇帝位,國號齊,史稱南齊。蕭道成戒于劉宋滅亡之弊,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去世,年五十六。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泰安陵。
【 詳細>>】
齊武帝蕭賾(440年—493年8月27日),字宣遠,小名龍兒,建元四年(482年)到永明十一年(493年)在位,年號永明。建元四年(482年),齊高帝蕭道成去世,蕭賾即位,是為齊武帝。齊武帝在位期間,十分關心百姓疾苦,齊武帝還下令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人們的德行。武帝以富國為先,不喜歡游宴、奢靡之事,提倡節儉。還延續其父蕭道成的檢籍政策。永明十一年(493年)8月27日,齊武帝蕭賾去世,終年五十四歲,廟號世祖,謚號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 詳細>>】
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即北魏太武帝(424年―451年在位),字佛貍伐,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拓跋燾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并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罰過于殘酷,誅戮過多。北魏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謚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 詳細>>】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禰羅突,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鄉(今陜西大荔)。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間,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諸軍伐突厥,五道俱進。因病詔停進軍。六月,疾甚,還軍長安,當月病逝,年僅36歲。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孝陵,傳位長子宇文赟。
【 詳細>>】
蕭詧(519年―562年),一作蕭察,字理孫,梁武帝蕭衍之孫,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南北朝時期西梁(后梁)皇帝,西梁政權建立者,555年―562年在位。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打并平定江陵。次年,西魏立蕭詧為梁主,年號大定。僅轄江陵一州之地,上疏稱臣,奉西魏正朔,是為西梁。大定四年(558年),蕭詧派遣王操掠取湘州長沙、武陵、南平等郡。大定八年(562年),蕭詧去世,謚號宣皇帝,廟號中宗,葬于平陵。
【 詳細>>】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后,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陳霸先出身低微,受蕭暎賞識,隨任為廣州府中直兵參軍,不久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通過平定“侯景之亂”,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太平二年(557年)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掌權后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余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駕崩,年五十七,在位三年。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萬安陵。
【 詳細>>】
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中興二年(502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蕭衍統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他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他在位晚期,隨著功成業就、年事增高,開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 詳細>>】
北齊神武帝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于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兵戶之家。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成為鮮卑化漢人。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歸順葛榮,成為親信都督。后叛降爾朱榮,并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滅爾朱氏殘余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歡病逝于晉陽家中。
【 詳細>>】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