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yi)-16戰(zhan)斗(dou)機,是蘇聯設計師波(bo)利卡爾波(bo)夫設計一型單座(zuo)螺旋槳(jiang)戰(zhan)斗(dou)機,于1934年(nian)間問世,是世界上第一種實(shi)用型可收放起落(luo)架(jia)單翼戰(zhan)斗(dou)機。
伊-16前后(hou)有多種改型,曾參加(jia)(jia)過西班(ban)牙內戰和蘇日在中(zhong)蘇邊境上(shang)的諾門坎、張(zhang)古峰沖突,被日軍(jun)繳(jiao)獲過幾架。在蘇聯空軍(jun)中(zhong)服役(yi)時參加(jia)(jia)了衛國戰爭初(chu)期和中(zhong)期的戰斗。
伊-16戰斗機機身粗(cu)短(duan)的低單(dan)翼(yi)木(mu)質硬(ying)殼結構,使用開放式座艙(cang)和(he)收(shou)放式后三點起落架,設有兩葉式變距(ju)螺旋槳,并首次采用了裝(zhuang)甲座艙(cang)。
伊-16采用鋼管、木材為骨(gu)架,外覆(fu)蒙布(bu)并混(hun)合少量硬鋁板作蒙皮,座椅后方(fang)有防彈鋼板。雖然本機系列各亞型(xing)外觀相似,唯(wei)最后期型(xing)使(shi)用可以緊(jin)閉的防彈玻璃(li)座艙(cang)罩。但因為發動(dong)機的進步,使(shi)到各亞型(xing)號的性能和武裝(zhuang)分別很(hen)大的。
伊-16戰斗機(ji)(ji)使用一具九汽缸星(xing)形氣冷發動機(ji)(ji),發動機(ji)(ji)只(zhi)是簡(jian)單地罩著加強防護但沒有減(jian)阻(zu)措施。
伊-16戰斗機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乘員
1人
機長
5.99米
翼展
9米
機高
2.56米
空重
1,3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715千克
性能參數
最大速度
440千米/時
升限
8270米
最大航程
810千米
動力裝置
發動機
1臺M-25發(fa)動機(ji)
功率
775馬力
武器裝備
機載機槍
2挺或(huo)4挺7.62毫米口徑施(shi)卡斯機槍
(兩挺(ting)7.62毫(hao)米施卡(ka)斯機(ji)(ji)槍和2門20毫(hao)米施瓦克機(ji)(ji)關炮)
機載火箭
并可選擇攜(xie)帶RS-82火箭(jian)8枚
1937年8月,中蘇(su)條約簽訂(ding)以(yi)后(hou)蘇(su)聯向中國提(ti)供的(de)大約100架伊-16戰(zhan)斗機(ji)(ji),其中大多數是伊-16戰(zhan)斗機(ji)(ji)10型。該(gai)機(ji)(ji)與蘇(su)聯援華航(hang)空隊(dui)一起在(zai)抗日戰(zhan)爭(zheng)初期的(de)空戰(zhan)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1937年11月(yue)底在南京上空第一次戰(zhan)斗中(zhong),七架蘇聯伊-16戰(zhan)斗機曾(ceng)與(yu)20架日(ri)本飛機作戰(zhan)。
伊-16戰斗機曾開創了戰斗機設計(ji)的新標準(zhun),是(shi)20世紀30年(nian)代蘇聯(lian)空軍(jun)的主力裝備,但是(shi)在西班(ban)牙內戰時(shi)期暴露出了與德國Bf-109戰斗機的巨(ju)大(da)差距,在空中對抗中毫無優勢可言。(《名機點評》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