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2018年11月21日,寶馬拿到了第一張外資網約車牌照,再聯想現代、奔馳、奧迪等跨向共享、網約車領域的頻繁動作,不得不說,汽車廠商正朝著出行服務商的角色轉變。那么,為了成功轉型,這些車企都做了哪些努力呢?一起來看下吧。
出行服務是什么?顧名思義,就是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服務,比如共享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網約車的解決打車難的問題等,都是服務于人們的出行。
2018年,當滴滴網約車出現各種問題時,汽車廠商們卻對出行服務拿出了更高的熱情,先是長城和寶馬簽署合作意向書,再是吉利收購奔馳母公司成為最大的股東,再到2018年11月21日,寶馬拿到了第一張外資網約車車牌照,都表明了各大車企做出行服務的決心。那么,為什么汽車廠商要轉向出行服務商?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用戶的數量都是至關重要的。當人群的消費趨勢有所變化,車企們自然而然也會跟隨上去。同時,當面對龐大容量的出行服務市場,傳統車企肯定也想進去分一塊「大蛋糕」。但無論是出于哪個原因,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銷售額而服務。
在《年輕人不買大件不存錢?從擁有經濟到享有經濟》一文中有提到,隨著共享經濟在中國的進一步深入,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趨勢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擁有經濟改變為享有經濟。
比如,對于一件價格昂貴的物品(例如汽車),當代年輕人更愿意花小錢來獲得同等的體驗服務,哪怕他們不擁有這件產品。而對于汽車廠商來說,符合了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趨勢,也就抓住了更多的用戶人群。
出行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出行服務正逐漸成為繼汽車銷售和汽車后市場后第三大重要市場。根據汽車行業權威人羅蘭貝格、麥肯錫判斷,2015年,汽車行業里的全口徑銷售收入3.5萬億美元。到2030年,將會翻一番。而新型出行行業,到2030年大致會翻50倍。
觀看各大出行服務商(谷歌、騰訊等)的年報,運營利潤率達到了20%以上,而哪怕是豐田和大眾這兩個最會賺錢的車企,其利潤多年來也沒有超過10%。出行服務商的超高利潤率讓汽車廠商羨慕不已。而當傳統車企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大勢所需逼得他們不得不轉型時,出行服務無疑是一個更大價值、更大機會的選擇,畢竟,汽車制造與出行服務并不沖突,兩者的融合甚至可以帶來高額的利潤收入。
想要往出行服務商轉型,對于傳統車企來說,轉型的技術問題勢必要解決,那么,到底是依靠外部力量還是自己解決?從目前各大去車企布局出行服務的動作來看,國外傳統車企基本上均采用了合作、合資、并購的方式,而國內車企更多選擇的是自主發展的方式,自建平臺,創造新的出行板塊。
在2015年,當時任奔馳集團全球總裁的蔡澈就對外宣布「奔馳將從汽車制造商轉變為互聯網出行服務商」。看來,奔馳早就嗅到了出行服務這一風口,也在積極地布局出行服務領域。
2018年3月,奔馳收購了汽車共享公司 Car2Go ,并在全球超過31個城市運營,有14000+輛車,近200萬用戶;同時,還和寶馬合并出行業務,強強聯合攻克出行服務的短板。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則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集團(新業務)有限公司宣布將在華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毫無疑問,戴姆勒公司正在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未來移動出行服務提供商轉變。
2017年7月,奧迪也對外宣稱將由傳統汽車制造商向未來汽車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2017年9月,奧迪打造移動出行服務產品「 Audi on demand + 移動出行」;2018年,一汽與奧迪將合資成立移動出行服務公司。奧迪在出行領域的一個個布局,都是表明其轉型的決心。
寶馬集團董事長克魯格也曾對外表示「寶馬將轉變為一個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科技出行公司」。而就在2018年,寶馬仍不遺余力地更加深耕出行服務領域。
2018年1月,寶馬集團先后收購停車應用軟件服務商 Parkmobile 和 SIXT 租車公司在 DriveNow 股份;2018年3月,寶馬和戴姆勒合資建立一家新公司;2018年11月,寶馬拿到了第一張外資網約車車牌照……在未來出行服務火熱的風口下,寶馬或將還會在出行服務領域繼續加碼。
哪怕在出行領域,滴滴和 Uber 依舊占主要地位,但在國產車企里,上汽、北汽、吉利、長安等依舊積極致力于出行服務領域,一起來看下他們都做了哪些嘗試吧。
國產車企布局出行領域的動(dong)作(部(bu)分)
時間 |
車企品牌 |
動作 |
2015年9月 |
首汽 |
旗下首汽約車推出 |
2015年11月 |
吉利 |
投入超過20億元發展旗下曹操專車業務 |
2017年11月 |
一汽 |
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項目 |
2018年5月17日 |
一汽 |
發布移動出行品牌開開出行,主要運營分時租賃業務 |
2018年7月13日 |
一汽、東風、長安 |
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 |
2018年8月 |
長城 |
推出共享出行品牌——歐拉出行 |
2018年9月 |
眾泰、福特 |
簽署合資協議,將在浙江省開展網約車服務 |
2018年10月 |
吉利 |
吉利與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主推移動出行服務 |
2018年11月12日 |
上汽 |
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進軍網約車業務 |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國產汽車轉型多自主發展的方式進行,比如首汽的首約汽車、吉利的曹操專車、一汽的開開出行、上汽的享道出行等,都是車企試圖通過自建平臺,從而挖掘更多的用戶。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出行服務領域還處于發展的階段,想要「自力更生」,似乎還比較難。
獲取(qu)用戶(hu)難度(du)系數(shu)大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人們熟悉的出行服務商往往是滴滴、 Uber 、 Lyft等以 APP 「發家」的出行公司,這樣的出行服務商擁有著原生用戶,而國外的蘋果、谷歌,國內的 BAT 等,都是手握流量大軍的巨頭企業,他們想要進軍出行服務領域并不難,畢竟,有著強大的用戶基礎做支撐。但是,對于傳統車企來說,雖然車主數量龐大,但是要將其轉化成用戶,還是相對較難。
觀看市場上各大車企的轉型嘗試,不難發現,車企們也是處于「懵」的狀態,前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鑒,也就只能依靠自己摸索了。目前,傳統車企向出行服務商轉型的嘗試主要以網約車、分時租賃、 P2P 租車等業態為主,但仍出于探索的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轉型模式。
想比較于已經成熟的出行服務商,傳統車企的競爭力在于汽車制造和研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相對較為缺乏。以傳統車企的原有能力,想要在出行服務市場立足顯然是不夠的,他們需要的是將出行需求與技術真正結合起來。
總體而言,全球的出行服務市場正在發生變革,在汽車領域引起了一場爭奪出行服務話語權的激烈競爭,寶馬、奔馳、奧迪、一汽、吉利等知名車企也都以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跨如汽車出行服務領域,但是轉型模式還未成熟,至于以后會如何發展?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