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有哪些杰出青年?本文為大家介紹第八屆貴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獲得該稱號的分別為李春燕、唐鋼、張俊、李衛紅、王元燦、何志旭、任迪、余霄、李茲喜、孫連芳,他們身上有哪些令人動容的勵志故事、先進事跡?下面一起來了解學習,讓生命煥發燦爛的光芒。
第八屆“貴州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活動,由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青年聯合會、貴州日報社、當代貴州雜志社、貴州人民廣播電臺、貴州電視臺、貴州民族報社、勞動時報社、貴州都市報社、貴州商報社、貴陽晚報社聯合舉辦。
李春燕,女,苗族,1977年3月出生,從江縣雍里鄉大塘村博愛衛生站醫生。2000年,李春燕從黎平衛校畢業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靠變賣耕牛等自籌資金在家里開設了一間衛生室,成為一名鄉村醫生。不少村民家庭困難,她一直負債行醫,甚至賣掉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結婚戒指。行醫6年,為搶救新生嬰兒垂危的使命,毫不考慮羊水和胎囊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嘴對嘴給嬰兒做人工呼吸。她的事跡經各家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感動全中國的鄉村女醫生。
【 詳細>>】
唐鋼,男,漢族,977年11月出生,大專,武警黔西南州支隊二中隊中隊長。唐鋼先后參加過20多次捕殲、抓捕、潛伏行動,每一次都是突擊隊員和狙擊手,在他手中落網的不法分子有40多人,其中5名是公安部通緝的通緝犯,繳獲56式沖鋒槍1支,64式手槍2支,子彈62發,各類管制刀具100多把。帶領中隊官兵參與搶險救災30余次,搶救和疏散遇險群眾1000多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千萬元,植樹造林300余畝,為駐地群眾修路打井,送醫送藥,做好事100多次,先后出資2000多元,資助5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 詳細>>】
張俊,男,漢族,1980年8月出生,黔西南州郵政局投遞局投遞員。在興義市區南郊的郵政路上,他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創下驕人的業績。積極向投遞區的種植、養殖專業戶推薦專業的專利報刊,對專業戶走向科技化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工作中,他以陽光般的笑臉面對用戶,以春天般的心情投入工作。在郊區投遞崗位上,八年如一日,行程16成萬多公里,報刊收訂流轉額從不足20000元增加到80000元,單戶私費訂閱達1000多元,攬收特快郵件收入達30000多元,代匯匯款匯費收入5000元;代辦入賬匯兌20000多元,代收電話費70000多元,代售充值卡5000多元,出售郵票收入50000多元,代寄包裹資費收入10000多元。
李衛紅,女,漢族,1970年7月出生,貴州日報總編室副主任主任編輯。其撰寫、編輯、策劃了一系列引起省內外乃至全國反響的重大報道,采寫各類新聞作品280萬字,編輯500多萬字,獲全國、省部級等各類獎項100多件;出版了近40萬字的新聞專著《生命與選擇》;組織策劃的《全國抗戰老兵》連續報道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她還主持、創辦了《黔味齋》等一批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名專欄,推出了《西部開發熱衷的貴州新觀察》等深度報道。
王元燦,男,漢族,1974年4月出生,六盤水市盤縣四格鄉糯迤村黨支部書記。他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部隊服役,退伍返鄉后,自費到河南省學習養殖技術,學成回鄉后,自力更生發民養殖業,現辦有養殖場一個,在他的帶領下,目前全村從事養殖業的農戶達到380戶。他在2005年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全村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為本村的經濟和社會帶來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長期以來,扶貧濟困,幫助弱勢群體,替本村困難戶孩子代繳學費,對癱瘓在床的村民長期救助,資助2000元幫助無房戶建成新房。
何志旭,男,漢族,1967年10月出生,華西醫科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其先后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究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10余項省級科研項目。在干細胞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人類胚胎干細胞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在國際上首次成功開展了“人體細胞與哺乳動物卵母細胞克隆”來源的胚胎干細胞系,實現了發育生物學及治療性克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獲得國際專利兩項,在國際上首次使用胚胎干細胞來源的樹突狀細胞成功制備抗骨髓瘤疫苗獲得成功。
【 詳細>>】
任迪,男,土家族,1974年12月出生,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司法局板溪鎮司法所所長。從2001年以來,其開展了以家庭聘請法律顧問為形式的“依法治家”工作,并開創了貴州省依法治家工作的先河。為了推進面上的工作,又以上洞村為中心,以印沿公路、印秀公路為依托,輻射杉林、渠溝、高枧、坪底等10個村的依法治家示范帶。勇冠這種“以點帶面、面面俱到、線線結合”的工作模式,帶動全鎮4927戶農戶相繼參與依法治家活動,在全鎮抱起了“出門看法、處處守法”的良好氛圍。
余霄,男,漢族,1970年7月出生,研究生、航空工程碩士,貴州雙陽飛機制造廠廠長、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其注重加強國企改革、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的研究,努力用好、用活各類政策。2003年通過向省經貿委申報成為“國家鼓勵類產業企業”,工廠的企業所得稅率由原來的33%降至15%,為工作每年直接節約資金00余萬元,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優惠期間內節約金額達到1000余萬元。
李茲喜,男,漢族,1975年11月出生,羅甸縣班仁鄉金祥村油落小學代課教師。1995年,初中畢業的李茲喜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來到邊遠的班仁鄉,成為油落小學唯一的教師,擔負著四個年級37個孩子的教學任務。他十一年如一日,每天走3個多小時山路為學生背水做飯,學生沒有課本上課,他變賣家中的年豬給學生買來新課本和文具,而他的“工資”卻是由37名學生家長湊份子子湊成的182.5公斤包谷籽。任教以來,他所辦的這所學校共送出了103個學生,升學成績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在學校服務范圍內沒有一個學生輟學。
孫連芳,女,漢族,1977年8月出生,貴州省鎮遠縣第四中學教師。2000年初,寧波市團市委向社會招募到貴州支教青年志愿者。她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排除家人、朋友阻力,于2000年8月只身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中學支教。她熱愛少數民族的孩子,工作任勞任怨,她將每月工作的近三分之二用于學生用品的添置,自己卻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共資助貧困生25人。她的先進事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03年,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欄目專題報道了她的事跡,此外還有多家媒體也做了相關報道。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