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da)家(jia)都(dou)知道(dao),民(min)間有龍(long)多(duo)不治水的(de)說(shuo)法,傳(chuan)說(shuo)龍(long)王爺是管雨(yu)的(de)神。民(min)間認為“五龍(long)治水”就(jiu)是風(feng)調雨(yu)順的(de)一年,這樣東南西北(bei)中都(dou)有神龍(long),各司其職。而(er)龍(long)少了(le)就(jiu)會發大(da)水,而(er)龍(long)多(duo)了(le)則會出現旱情(qing)。
而天氣的(de)變化情(qing)況(kuang)如何,對農(nong)業的(de)影(ying)響是非常大的(de),那么2020年的(de)天氣如何呢?是干旱(han)還是水(shui)澇?
2020年第一個出現辰日是在初二,因此當年就是二龍治水,根據灶馬頭看年景,當年的雨水會偏多。冬至作為24節氣中第(di)一個(ge)被確(que)定的(de)(de)節日,其(qi)重(zhong)要性(xing)是不言而喻(yu)的(de)(de),在(zai)民間還流傳著很多(duo)通過冬至節氣(qi)當天的(de)(de)冷暖、風(feng)、霜、雨、雪來(lai)預(yu)示未來(lai)天氣(qi)的(de)(de)俗語。
俗語的(de)意思(si)是(shi)說(shuo)在(zai)冬(dong)至(zhi)節氣當(dang)天早(zao)上如果(guo)是(shi)有(you)霜(shuang),也就(jiu)是(shi)說(shuo)當(dang)天是(shi)大晴天,那么在(zai)來年的(de)時候雨水就(jiu)比(bi)較少,很有(you)可能會出(chu)現旱(han)情。
其意思是指冬至節氣(qi)當天如果(guo)不(bu)下雨,那整個冬季(ji)就會以晴天為主(zhu),降水、降雪的情(qing)況就比較少了(le)。
這(zhe)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來(lai)年(nian)(nian)雨水(shui)的多少,是在冬至節氣當天(tian)就(jiu)有(you)所體現的。如果冬至節氣當天(tian)降雨,那來(lai)年(nian)(nian)雨水(shui)充足。而冬至節氣當天(tian)是晴天(tian),那么(me)來(lai)年(nian)(nian)的雨水(shui)就(jiu)比較少了。
如果冬(dong)至當天刮的(de)是西北風,那預(yu)示(shi)著來(lai)年春季的(de)雨水比較少。
2020年有沒有極(ji)端(duan)天氣"厄(e)爾尼諾(nuo)"?最新預(yu)測(ce)(ce)!國際科學家團隊預(yu)測(ce)(ce),在2020年發生厄(e)爾尼諾(nuo)現(xian)象的(de)概率又提升(sheng)了(le),可能性達(da)到了(le)80%。到時候赤道太平洋中(zhong)東部地(di)區的(de)海面溫度將大大高于正常水平。這說明什么問題,2020年的(de)氣候大變可能又會(hui)出(chu)現(xian),雖(sui)然(ran)這個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既然(ran)預(yu)測(ce)(ce)出(chu)來了(le),說明氣候的(de)變化還是存在的(de)。
一般情況來說,厄(e)爾(er)尼諾是隔一段時間(jian)才(cai)可能出現(xian),不知道這次科(ke)學家預測準確沒,是否會打破常規性的規律。
如果(guo)結合科學家(jia)說的,全球變暖持續增強(qiang)(qiang),未來厄爾尼諾現象(xiang)的強(qiang)(qiang)度和頻(pin)率可能都會增加,那(nei)就(jiu)是可能性就(jiu)偏大(da)了。
如果(guo)2020年厄爾尼諾(nuo)出現,從2019年的(de)(de)情況大家都(dou)可以看出來,又是(shi)一個不(bu)好的(de)(de)情況,別說什(shen)么雨(yu)多雨(yu)少(shao)的(de)(de)問題,一般都(dou)是(shi)一下(xia)雨(yu)持續性(xing)的(de)(de)下(xia),一天晴持續性(xing)的(de)(de)天晴,同時也分(fen)布不(bu)均勻,這可能就是(shi)一個基本性(xing)的(de)(de)規律性(xing)。
預計2020年我國農(nong)作物重(zhong)大病(bing)蟲害總(zong)體將偏重(zhong)發(fa)生,重(zhong)于2019年,累計發(fa)生面積約45億畝次。
小麥(mai)(mai)赤(chi)霉病(bing)、水(shui)稻“兩(liang)遷(qian)”害蟲重發風(feng)險高(gao);水(shui)稻紋枯病(bing)、小麥(mai)(mai)蚜蟲、二化螟、玉(yu)米(mi)螟發生范(fan)圍廣(guang),為(wei)害程度(du)重;小麥(mai)(mai)條(tiao)銹(xiu)病(bing)、玉(yu)米(mi)大斑病(bing)、馬(ma)鈴(ling)薯(shu)晚疫病(bing)、稻瘟病(bing)、黏蟲、棉鈴(ling)蟲等在部分地區偏重發生;草(cao)地螟在東北(bei)局部地區可能出(chu)現高(gao)密(mi)度(du)點片。
①稻飛虱
稻飛虱(shi)是水稻上重要(yao)的遷(qian)飛性害蟲(chong),2012年(nian)以來,經有效治理,該蟲(chong)發(fa)生總體(ti)趨于平(ping)穩(wen);2019年(nian)受境外蟲(chong)源偏多影響,稻飛虱(shi)遷(qian)入蟲(chong)量高,為害呈回升態勢。預計2020年(nian)稻飛虱(shi)在(zai)華(hua)南、江南、長(chang)江中下游和(he)西南東部稻區(qu)偏重發(fa)生,其他稻區(qu)中等(deng)發(fa)生。
②二化螟
近年來,二化(hua)螟(ming)(ming)在南(nan)方稻(dao)區呈(cheng)明顯回升態(tai)勢(shi)。預計(ji)2020年二化(hua)螟(ming)(ming)在西南(nan)東北部(bu)、江南(nan)和(he)長(chang)江中游大部(bu)稻(dao)區偏(pian)重發生,部(bu)分稻(dao)區大發生。
③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上一種常(chang)發(fa)(fa)性病(bing)害,近(jin)年來發(fa)(fa)生(sheng)總體平穩。預計(ji)2020年水稻紋枯病(bing)總體偏重(zhong)發(fa)(fa)生(sheng),其中南方(fang)稻區大(da)部為偏重(zhong)發(fa)(fa)生(sheng),東北大(da)部、江淮、西(xi)南南部中等發(fa)(fa)生(sheng)。
小麥赤霉病(bing)、水稻(dao)(dao)“兩遷”害蟲重(zhong)(zhong)發風險高;水稻(dao)(dao)紋枯病(bing)、小麥蚜蟲、二化螟(ming)(ming)、玉(yu)米(mi)螟(ming)(ming)發生范圍廣,為害程(cheng)度重(zhong)(zhong);小麥條(tiao)銹病(bing)、玉(yu)米(mi)大斑病(bing)、馬鈴(ling)薯晚(wan)疫病(bing)、稻(dao)(dao)瘟病(bing)、黏蟲、棉鈴(ling)蟲等在部分地區(qu)偏(pian)重(zhong)(zhong)發生;草(cao)地螟(ming)(ming)在東北局部地區(qu)可能(neng)出現高密度點(dian)片。
①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型流行性病害。由于氣候變化,近年來重發頻率上升,發生范圍北抬西擴,2011—2019年平均發生面積超過7500萬畝。預計2020年(nian)小麥赤霉病在(zai)長江(jiang)中下游、江(jiang)淮和黃淮南部麥區偏(pian)重流(liu)行風險高。
②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是一種大區流行性病害。經綜合治理,近10年來該病發生比較平穩,年均發生面積3500萬畝。據各地監測,甘肅、陜西等地秋苗發生范圍廣、時間早、菌量大,河南南部等地冬前已見病。預(yu)計2020年小(xiao)麥(mai)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甘肅南(nan)部(bu)、四川(chuan)沿江河流(liu)域、漢水流(liu)域、黃淮南(nan)部(bu)等麥(mai)區局(ju)部(bu)呈(cheng)偏重流(liu)行(xing)態(tai)勢。
③小麥蚜蟲
穗期蚜蟲是影響小麥產量形成的重要害蟲,近年來在黃淮海大部麥區呈偏重發生態勢,2011—2019年平均發生面積2.35億畝,是小麥生產上最重要的害蟲。預計(ji)2020年小麥(mai)穗期蚜蟲總(zong)體偏重發生,其中山(shan)東(dong)、河北局地大發生。
2020年是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的關鍵一年。秋季草地貪夜蛾為害多種植物,部分地區蟲口數量較高;周邊蟲害發生(sheng)國家多(duo),蟲源面積大;南(nan)方(fang)作(zuo)物種植(zhi)方(fang)式對(dui)草地貪夜蛾發生(sheng)為害有(you)利;我(wo)國熱帶和南(nan)亞熱帶存在(zai)蟲害越冬區。
①玉米黏蟲
黏蟲是一種遷飛性害蟲,近10年平均發生面積為5700萬畝,2012年三代黏蟲在北方曾大發生。近年來,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玉米產區局地出現高密度點片發生。預計2020年二、三代粘蟲在東北(bei)、華(hua)北(bei)、西北(bei)、黃淮、西南局部(bu)(bu)地(di)區中等(deng),部(bu)(bu)分地(di)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
②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上常發的鉆蛀性害蟲,近年來平均發生面積為2.8億畝,近幾年冬后基數逐年下降,發生面積也呈逐漸下降的趨勢。預計2020年(nian)玉(yu)米螟總(zong)體中等發生(sheng),在(zai)東(dong)北大部、黃淮和新疆局部偏重(zhong)發生(sheng),其他地區偏輕發生(sheng)。
③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種流行性病害,近年來平均發生面積為6750萬畝,發生比較普遍,局部危害重。預(yu)計2020年玉米(mi)大(da)斑病在(zai)東北(bei)、華北(bei)、西南大(da)部(bu)中等發(fa)生,高(gao)感(gan)品(pin)種(zhong)在(zai)部(bu)分產(chan)區將偏重(zhong)發(fa)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