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nian)10月18日(ri)生于安(an)(an)徽(hui)歙(she)縣(xian)(xian)西鄉黃潭(tan)源村(cun)一(yi)個貧寒(han)的(de)教師之(zhi)家(jia)。籍貫安(an)(an)徽(hui)歙(she)縣(xian)(xian),祖籍浙(zhe)江(jiang)紹興。新安(an)(an)陶氏族譜(pu)現存中國(guo)第(di)二歷史檔案館,族譜(pu)的(de)封面(mian)上明(ming)確記載了(le)新安(an)(an)陶氏祖先(xian)于明(ming)朝(chao)正德五(wu)年(nian)(1510年(nian))由紹興府會稽(ji)縣(xian)(xian)來徽(hui)州,舉(ju)家(jia)定(ding)居歙(she)縣(xian)(xian)城西古溪(xi)村(cun)。《新安(an)(an)陶氏族譜(pu)》封面(mian)的(de)原文如下:大明(ming)正德五(wu)年(nian),浙(zhe)江(jiang)紹興府會稽(ji)縣(xian)(xian)陶家(jia)堰(yan)分(fen)支遷(qian)居江(jiang)南徽(hui)歙(she)之(zhi)西,曰古溪(xi),后(hou)移下黃潭(tan)源。故確定(ding)陶氏先(xian)祖為500多(duo)年(nian)前由浙(zhe)江(jiang)紹興遷(qian)居徽(hui)州。
1897年,曾在(zai)鄰居家(jia)廳(ting)堂(tang)玩耍(shua),看(kan)見廳(ting)堂(tang)墻上(shang)掛著對(dui)聯,坐(zuo)在(zai)地(di)上(shang)臨摹(mo)起(qi)來(lai),被鄰村方(fang)庶咸秀才(cai)看(kan)見,免(mian)費為(wei)其開蒙(meng)。后入家(jia)鄉蒙(meng)童館(guan)吳爾寬處就讀。
1905年,進入歙縣(xian)基督(du)教內(nei)地會所辦的崇一(yi)學(xue)堂,他在宿舍(she)墻(qiang)上(shang),揮筆寫下了(le)“我是一(yi)個中國人,應(ying)該為(wei)中國做出一(yi)些貢獻來"的豪言(yan)壯語,抒發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并激勵自己為(wei)祖國早日走(zou)向現代(dai)化而發奮學(xue)習(xi)。”
1908年(nian)十七(qi)歲(sui)時(shi)他考入了(le)杭州(zhou)廣濟(ji)醫(yi)學(xue)堂。想(xiang)通過學(xue)醫(yi)來解除廣大(da)勞動人(ren)(ren)民的(de)病痛,實現自己(ji)報效祖(zu)國的(de)志向。但(dan)是,因這所教會學(xue)校歧(qi)視非入教的(de)學(xue)生,他不愿意自己(ji)思想(xiang)受外國人(ren)(ren)的(de)隨意擺(bai)布(bu),入學(xue)僅三天(tian),他即憤而退學(xue)。
1909年,考入南京匯文書院,次年轉入金陵大學(xue)文科,讀(du)大學(xue)期間,受辛(xin)亥革命(ming)影響,在校(xiao)積極參(can)加愛(ai)國(guo)活動,主(zhu)編《金陵光》學(xue)報中文版,宣(xuan)傳民(min)(min)族、民(min)(min)主(zhu)革命(ming)思想。在《金陵光出(chu)版之(zhi)宣(xuan)言》一文中,他號召全(quan)校(xiao)同學(xue),努力學(xue)習和(he)工作,發(fa)出(chu)自己的(de)光和(he)熱(re),報效祖(zu)國(guo),"使中華(hua)放大光明于世界"。辛(xin)亥革命(ming)爆發(fa)時(shi),他曾(ceng)回鄉投身革命(ming)運動。
1914年,他以總分第(di)一名的(de)成績(ji)畢業。畢業后(hou)他赴美(mei)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市(shi)政,半年后(hou)便毅然轉學哥(ge)倫比亞大學,師從杜(du)威、孟祿(lu)、克(ke)伯屈等美(mei)國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國(guo),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xue)(xue)校、國(guo)立東南大學(xue)(xue)教(jiao)授、教(jiao)務主(zhu)任等職(zhi)。開始他富于(yu)創(chuang)意而又充滿艱辛的(de)教(jiao)育(yu)(yu)(yu)生涯。研究西方教(jiao)育(yu)(yu)(yu)思想并(bing)結合中(zhong)國(guo)國(guo)情,提出(chu)了“生活即教(jiao)育(yu)(yu)(yu)”、“社(she)會即學(xue)(xue)校”、“教(jiao)學(xue)(xue)做合一”等教(jiao)育(yu)(yu)(yu)理(li)論。他特別重(zhong)視農(nong)(nong)村(cun)的(de)教(jiao)育(yu)(yu)(yu),認為在3億多(duo)農(nong)(nong)民中(zhong)普及教(jiao)育(yu)(yu)(yu)至(zhi)關重(zhong)要。
1917年(nian)年(nian)底,與蔡元培(pei)等發(fa)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jin)社,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教育權利(li),推動教育改進(jin)。
1923年(nian)與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中華平(ping)民(min)教(jiao)育(yu)促進會總會,后赴各(ge)地開辦平(ping)民(min)識字讀書處和平(ping)民(min)學校,推動平(ping)民(min)教(jiao)育(yu)運動。
1926年(nian)起發表了《中華教(jiao)(jiao)育改(gai)(gai)進社改(gai)(gai)造(zao)全國鄉村教(jiao)(jiao)育宣言》。1927年(nian)創(chuang)(chuang)辦(ban)曉莊學校。1932年(nian)創(chuang)(chuang)辦(ban)生(sheng)活教(jiao)(jiao)育社及(ji)山海工學團。設想以(yi)教(jiao)(jiao)育為主要(yao)手段來改(gai)(gai)善人民的生(sheng)活。
一(yi)(yi)二·九(jiu)運動后,在(zai)中國共產黨(dang)的幫(bang)助和影響下,積(ji)極宣傳抗(kang)日,參加民主(zhu)運動,進一(yi)(yi)步認識(shi)到教育(yu)應為民族(zu)革命和民主(zhu)革命服務。
1927年3月(yue)在南京北郊(jiao)曉(xiao)莊(zhuang)創辦鄉村師范學校曉(xiao)莊(zhuang)學校,創辦第一(yi)個(ge)鄉村幼稚園燕子磯幼稚園。
1929年12月,上海圣約翰大學授予(yu)他榮譽科學博(bo)士學位,表彰他為(wei)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zuo)出(chu)的(de)貢獻。
1930年4月遭國(guo)民黨通(tong)緝被迫(po)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國(guo)的(de)思想。
1931年回國開展(zhan)教育普及工作,在上(shang)海創辦自然學(xue)(xue)園、兒(er)童科(ke)學(xue)(xue)通訊(xun)學(xue)(xue)校。主編《兒(er)童科(ke)學(xue)(xue)叢(cong)書》等。
1932年(nian),他(ta)又創建了(le)山(shan)海(hai)工(gong)學團,提出“工(gong)以(yi)(yi)養生(sheng),學以(yi)(yi)明生(sheng),團以(yi)(yi)保生(sheng)”,將工(gong)場(chang)、學校、社會打成(cheng)一片,進行軍事訓(xun)練、生(sheng)產訓(xun)練、民權訓(xun)練、生(sheng)育訓(xun)練等(deng),還開(kai)展小先生(sheng)運(yun)動。
1933年,他與厲(li)麟似、楊亮(liang)功等來自政學(xue)兩界的(de)知(zhi)名人士在上海發起(qi)成立中國教(jiao)育(yu)學(xue)會。
1934年(nian),他在《生活教育》上(shang)發表《行(xing)(xing)(xing)知(zhi)行(xing)(xing)(xing)》一文,認為“行(xing)(xing)(xing)是知(zhi)之始,知(zhi)是行(xing)(xing)(xing)之成”,并改本(ben)名為陶行(xing)(xing)(xing)知(zhi)。雖然(ran)王陽明學(xue)說(shuo)含有主觀唯心主義的(de)成分,陶行(xing)(xing)(xing)知(zhi)卻(que)從中悟出(chu)學(xue)習與實踐相結合的(de)道理,且終(zhong)生以(yi)此自(zi)勉。
1935年,在中國(guo)共(gong)產(chan)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shen)抗(kang)日救亡運(yun)動(dong)。一二(er)·九運(yun)動(dong)后(hou),與宋慶齡、馬(ma)相伯、沈鈞儒、胡(hu)愈(yu)之、鄒韜奮(fen)、李公樸等發起組(zu)織“上海文化界救國(guo)會”。
1936年初,成立(li)國難教(jiao)(jiao)育(yu)社,被推為社長,張勁夫任(ren)總干事,擬(ni)訂《國難教(jiao)(jiao)育(yu)方案》,把生活教(jiao)(jiao)育(yu)和民族民主革命斗爭結合(he)起來。
1936年(nian)5月,他當(dang)選為(wei)全國各(ge)界(jie)救國聯合會執委(wei)和常委(wei)。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等聯名發表《團(tuan)結御侮》的宣言,主張停止內戰(zhan),共同抗(kang)日(ri)。毛澤東復信表示支(zhi)持。
1936年7月,受救(jiu)國(guo)會派(pai)遣,出訪歐、美、亞、非(fei)28個國(guo)家,宣傳(chuan)抗(kang)日救(jiu)國(guo),介紹中國(guo)大眾教育運動。在布魯塞爾參(can)加世(shi)界和(he)平大會,并當選為中國(guo)執行委員。期間當得悉沈鈞(jun)儒(ru)等“七(qi)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氣(qi)憤,立(li)即聯(lian)絡(luo)杜威(wei)、愛因(yin)斯坦、羅素等世(shi)界著(zhu)名人士聯(lian)名通電蔣(jiang)介石(shi),營救(jiu)七(qi)君子。
1938年參加國(guo)民參政會,致(zhi)力于(yu)抗(kang)戰(zhan)期(qi)間的(de)教育(yu)(yu)活動。積極響應中(zhong)國(guo)共產黨提出的(de)全面抗(kang)戰(zhan)的(de)號召,成立了中(zhong)國(guo)戰(zhan)時教育(yu)(yu)協會。
1938年8月,倡(chang)導舉辦(ban)了“中華(hua)業余學校”,推動香港(gang)同(tong)胞們(men)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zai)(zai)四川(chuan)重(zhong)慶創辦育才學校(xiao),培養(yang)有(you)特殊(shu)才能(neng)的(de)兒童。在(zai)(zai)四川(chuan)重(zhong)慶附(fu)近的(de)合川(chuan)縣古圣寺創辦了主要招收(shou)難童入學的(de)育才學校(xiao)。
1941年,參與發(fa)起(qi)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1945年,陶行(xing)知加入中(zhong)國民(min)主(zhu)(zhu)同(tong)盟(meng),同(tong)年當選中(zhong)國民(min)主(zhu)(zhu)同(tong)盟(meng)中(zhong)央常委(wei)兼(jian)教(jiao)育(yu)委(wei)員會(hui)主(zhu)(zhu)任委(wei)員,兼(jian)教(jiao)育(yu)委(wei)員會(hui)主(zhu)(zhu)任委(wei)員。
1945年(nian)1月,在(zai)(zai)重慶創辦社(she)會(hui)大(da)(da)學(xue)(xue)并(bing)任校長(chang),李(li)公(gong)樸任副校長(chang)兼教(jiao)務長(chang)。社(she)會(hui)大(da)(da)學(xue)(xue)的宗旨是“人(ren)民(min)創造大(da)(da)社(she)會(hui),社(she)會(hui)變(bian)成(cheng)大(da)(da)學(xue)(xue)堂”、“大(da)(da)學(xue)(xue)之道,在(zai)(zai)明民(min)德,在(zai)(zai)親民(min),在(zai)(zai)止于人(ren)民(min)之幸福”,有力地(di)推動了民(min)主教(jiao)育(yu)的進程。
1946年1月(yue),陶(tao)行知在重慶創辦(ban)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培養出革命人(ren)才。并曾幫助一(yi)些進步(bu)青年前往(wang)革命根(gen)據地。其提出了(le)“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yi)”等(deng)(deng)著名口號,被(bei)毛澤東和宋慶齡等(deng)(deng)稱(cheng)為(wei)“偉(wei)大的人(ren)民教育家”和“萬世師表(biao)”。
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zheng)民主、反內(nei)戰、爭(zheng)和平的斗爭(zheng)。在(zai)他生(sheng)命(ming)的最后100天(tian),他在(zai)工廠、學校、機關、廣場(chang)發(fa)表演講(jiang)100余(yu)次(ci)。
1946年7月25日上(shang)午,因長期勞累(lei)過(guo)度,健康過(guo)損,受好友李、聞(wen)事件(jian)的刺激(ji)又過(guo)深,突發腦(nao)溢血(xue),周恩來、鄧(deng)穎超、沈鈞(jun)儒等聞(wen)訊趕往探視。但(dan)搶救無效,不幸(xing)逝世(shi)于上(shang)海,享年55歲(sui)。
《中國教育改造》 上海(hai)亞東(dong)圖書(shu)館 1928 年4月初版本
《齋夫自由(you)談》 上海(hai)《申報》館 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ben)
《教(jiao)學(xue)做合一討論集》 上海兒童書(shu)局 1932年(nian)10月初版本
《中國大眾教育問題》 上海大眾文(wen)化社 1936年(nian)8月初(chu)版本
《普及(ji)現(xian)代生活(huo)教育之(zhi)路和及(ji)其(qi)方案》 生活(huo)教育社 1945年(nian)10月10日自刊(kan)版(ban)本
《行(xing)知書信》 上海亞(ya)東圖書館(guan) 1929年(nian)1月初(chu)版本
《行知詩歌集》 上(shang)海兒童(tong)書局(ju) 1933 年(nian)7月初(chu)版本
《行知詩歌(ge)前集》 上海兒童書局 1935年12月初版本(ben)
《行知(zhi)詩(shi)歌三集(ji)》 上海兒童書局(ju) 1936年(nian)11月初版本
陶(tao)行知先生畢(bi)生致力于教(jiao)育(yu)(yu)事業,對我國(guo)教(jiao)育(yu)(yu)的(de)(de)現代化做出了(le)開(kai)創性的(de)(de)貢獻。他不(bu)僅創立了(le)完整的(de)(de)教(jiao)育(yu)(yu)理論體(ti)系,而且進(jin)行了(le)大(da)量教(jiao)育(yu)(yu)實踐。細考(kao)陶(tao)行知的(de)(de)教(jiao)育(yu)(yu)思(si)(si)想,創新(xin)猶如一根金(jin)線,貫串于陶(tao)行知教(jiao)育(yu)(yu)思(si)(si)想的(de)(de)各個部分。創新(xin)在這里(li)指革除(chu)不(bu)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de)(de)“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jin)步相符的(de)(de)“新(xin)”。創新(xin)還具有打破偶(ou)像,破除(chu)迷信,掙脫教(jiao)條(tiao)的(de)(de)束縛,從僵化習(xi)慣(guan)性思(si)(si)維中走(zou)出來的(de)(de)含義(yi)。
陶行知教(jiao)育思想的(de)(de)創(chuang)(chuang)新,也表(biao)現在培養目標(biao)(biao)(biao)上。他針對(dui)舊教(jiao)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wei)目標(biao)(biao)(biao)的(de)(de)現象,指出(chu)新教(jiao)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de)(de)“人中人”。早在他創(chuang)(chuang)辦南京安(an)徽公學時就為(wei)這所(suo)學校(xiao)提出(chu)三個教(jiao)育目標(biao)(biao)(biao):研(yan)究(jiu)學問(wen),要(yao)有(you)科學的(de)(de)精神;改造(zao)環境(jing),要(yao)有(you)審美的(de)(de)意(yi)境(jing);處世應變,要(yao)有(you)高尚(shang)的(de)(de)道德修養。
陶行(xing)知以(yi)赤(chi)子(zi)之忱表達的(de)(de)(de)思想(xiang)(xiang)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jin)文化的(de)(de)(de)前(qian)進(jin)方向。近代中國的(de)(de)(de)危機(ji)多難,又(you)使“教育(yu)救國”成為許(xu)多知識分子(zi)的(de)(de)(de)夢想(xiang)(xiang),陶行(xing)知正是其中最(zui)為杰出的(de)(de)(de)人物之一(yi)。他以(yi)“捧著一(yi)顆心(xin)來,不(bu)帶半根(gen)草去”的(de)(de)(de)赤(chi)子(zi)之忱,為中國教育(yu)探(tan)(tan)尋新路。最(zui)可貴的(de)(de)(de)是,他不(bu)僅在理論上(shang)進(jin)行(xing)探(tan)(tan)索,又(you)以(yi)“甘當駱(luo)駝”的(de)(de)(de)精神努力(li)踐行(xing)平民教育(yu),30年如一(yi)日矢志(zhi)不(bu)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人民網評)
陶行(xing)知(zhi)不僅是一個(ge)很有創(chuang)造力的(de)教育家,也(ye)是一個(ge)勇敢的(de)出色的(de)反法(fa)西斯斗士。(中山網評(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