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澳門十大教堂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大腳走天下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大三巴牌(pai)坊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圣保祿大教堂遺址,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祿教堂,于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圣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圣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圣經”。
02
澳(ao)門主教座(zuo)堂(tang)
澳門主教座堂又稱“大堂”,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這里曾是歷任澳門總督上任必到地,象征神圣的權力。400多年來歷經風雨多次修繕重建,如今壯麗堂皇的建筑建于1937年,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是一座外表呈現灰色的三合土建筑,建筑富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在大氣沉穩、宏偉典雅,內部精麗巧飾,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遺物及古跡。教堂可分為兩大部分,正中的是教堂主體,進入其間可以感受到莊嚴圣潔的氣氛。入口處是一面木制葡萄牙屏風,素潔的墻壁上裝飾簡潔。兩側墻上都有高窗,窗戶上鑲嵌著富有宗教藝術氣息的彩繪玻璃。如果遇著周日,可以進去聽一會彌撒。
03
澳(ao)門玫瑰堂
玫瑰堂正名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位于澳門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教堂于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會所建,奉祀玫瑰圣母,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后則成現在的規模。整座教堂建筑富麗堂皇,其巴羅克建筑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教堂于每年5 月13日舉行的法蒂瑪圣母圣像巡游,是天主教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喻意提示世人勿忘圣母在法蒂瑪對三位牧童的親授經文來祈求世界和平。
04
圣老楞佐教堂
圣老楞佐堂又稱風順堂,建立于1560年,是澳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舊時人們在出海前會來祈求風調雨順。教堂所在地以前為高尚住宅區,因此教堂也修得美輪美奐,古典歐風建筑中融入了巴洛克元素。圣老楞佐堂充滿葡萄牙色彩,聳立在高臺之上,左右兩排石梯級直達教堂大門前,兩旁分別建有鐘樓,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另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做彌撒時搖動震鳴用。教堂的尖狀屋頂用琉璃瓦鋪就,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門樓中為十字架,黃白相間的墻面裝飾線條簡潔。
05
圣安多尼(ni)教堂
圣安多尼教堂位于白鴿巢前地南面,為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教堂初建于1565年,并于1930年以石米鋪面,形成今日外觀。教堂室內采用磚木結構,木屋架上為坡屋頂。布局以長方形中廳為主,無柱廊阻隔,從天花上垂下枝型大吊燈。堂內祭壇采用斷山花和雙柱的形式,上面有耶穌會標志 IHS 。主祭壇莊嚴華麗,線條繁復彎曲,壁柱多重層迭,烘托出天主教的表現主題。墻面用壁柱劃分,頂棚與墻體用齒飾線腳區分。室內色彩以黃色為基調,墻面和拱頂是黃色涂料。教堂后部唱詩席的彩色玻璃窗,流露現代氣息。
06
圣(sheng)若瑟(se)修院及圣(sheng)堂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位于澳門崗頂前地的敎堂,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跡保護獎,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圣若瑟修院由耶穌會會士于1728年創辦,與修院毗連的圣堂則于1758年落成。圣若瑟圣堂連同已坍塌的圣保祿教堂是中國罕見的巴洛克風格建筑。主祭壇供奉圣若瑟像,左右兩側祭壇則供奉耶穌及圣母。該圣堂主堂由四個帆拱頂起的一個直徑12.5米,頂部高度為19米的穹頂,開有兩環各16個窗戶,具通風和采光功能。堂內存有第一位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會士圣方濟各. 沙勿略的前臂骨,供教徒瞻仰。
07
圣奧斯(si)定教堂
圣奧斯定教堂是由意大利天主教奧斯定教會,于1586年來澳傳教時興建的,三年后歸葡國人所有。是澳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門首間以英語傳道的教堂。教堂于1825年重修,外形莊嚴雄偉,內部裝潢寬敞闊大,以大理石建成的祭壇上有一座耶穌背十字架的雕像。有關圣奧斯定教堂傳說紛紜,據說當雕像被教堂負責人士取往主教座堂,它會神奇地回到圣奧斯定教堂的祭壇上。因此,雕像現時仍安放于原位。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08
路環(huan)圣方(fang)濟各圣堂
路環圣方濟各圣堂位于路環島的計旦奴街,教堂不大,形狀為澳門一般教學的巴羅克式建筑特色。教堂的外觀為白色,窗戶為橢圓形,有一座鐘樓。教堂前有一座為紀念1910年戰勝海盜而建的紀念碑,教堂內有一個1978年移入的銀色骨箱,內盛著圣方濟各的手骸圣鐲。圣方濟各在400多年前隨傳教士從日本到達中國南部沿海, 1552年在澳門附近的一個小島逝世。另外, 教堂內還存有1835年大三圣堂火災后遺下的59位日本籍和14位越南籍死者的圣鐲。
09
望德圣母堂
望德圣母堂又稱圣拉匝祿堂,是澳門較早的一間華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門主教的座堂,為澳門教區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職,必先到望德堂領取法杖,以行使其權責。因此,望德堂在澳門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由于昔日在教堂后側曾設有痳瘋院,故有人將教堂稱作瘋堂廟。1576年1月,羅馬教皇額我略十三世宣布將澳門升為天主教教區,望德堂成為首座主教座堂,后來發覺主教座堂不宜設于痳瘋院附近,遂另建大堂作主教座堂。今天之望德堂,為1885年重建之時奠定之規模,圣堂門前的石米批蕩是1957年重新修葺時所鋪上的。
10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臺旁,殿堂簡樸,山徑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擴大,逐步發展成今天宏偉之規模。鐘樓高聳入云,十分莊嚴肅穆,配以花徑草叢,古樹濃蔭,建筑端麗,環境優美,游人甚眾。圣母堂前筑有高臺,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雙手合拾,貌甚慈祥,面臨大海。其下有一路德圣母巖洞,循左右環抱之石階而下,可達洞前。洞內巖石嶙峋,中開拱門,內立圣母像,象征古時圣母在法國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其間正置祭壇,洞前有鐵柵圍繞,地上設有多排低矮長凳,供人跪拜、懺悔。
加載更多

澳(ao)門十(shi)大基(ji)督教(jiao)堂(tang)排(pai)行(xing)(xing)榜,主要依據澳(ao)門基(ji)督教(jiao)堂(tang)的建(jian)造時間(jian)、歷(li)史(shi)、建(jian)筑特色、結(jie)構等因素進行(xing)(xing)篩選,結(jie)合教(jiao)堂(tang)在各大網(wang)絡平臺網(wang)站公眾知(zhi)名度,網(wang)絡關注指數等情況,并綜合參考(kao)互聯(lian)網(wang)相關排(pai)行(xing)(xing)榜/榜單(dan)進行(xing)(xing)推薦,榜單(dan)僅供參考(kao),希望對您想要了解(jie)澳(ao)門有哪(na)些(xie)教(jiao)堂(tang)能有所(suo)幫助(zhu)。如有疑(yi)問,歡迎(ying)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zhu)冊(ce)用戶提供(gong)信(xin)(xin)息存儲(chu)空間服務,非(fei)“MAIGOO編(bian)輯上傳提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zhu)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guan)點,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xin)(xin)息、錯誤信(xin)(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信(xin)息(xi)的知識產(chan)權歸網站(zhan)方所有(包(bao)括但不(bu)限(xian)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hu)提供的商業信(xin)息(xi)等(deng)),非經許(xu)可不(bu)得抄(chao)襲(xi)或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40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00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