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讓你錯失的 在這11本獨立雜志里可以找回
本文章由
MAIGOO編(bian)輯 上傳提供
★★★
評論
發布
反饋
0
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快速便捷,對報紙雜志的依賴程度降低不少。在這碎片化信息傳播的時代,有那么一批人仍然堅持做著遠離日常視野的小眾讀物,其閱讀的質感和精神食糧是傳統雜志和新媒體無法企及的。
KINFOLK是一(yi)本來(lai)自(zi)波特蘭的(de)(de)生活美(mei)學雜(za)志,一(yi)年發(fa)刊4期,一(yi)季一(yi)期,信(xin)仰素食主義的(de)(de)主編讓這本雜(za)志呈現出一(yi)本禁(jin)欲般的(de)(de)設計感。雜(za)志內容來(lai)源于藝術家(jia)、作家(jia)、攝影(ying)師、美(mei)食家(jia)、旅行(xing)家(jia)等,且(qie)多以藝術作品,抒情散文,照片,心得,游記的(de)(de)形式發(fa)表其(qi)內容。
“可以KUOYI”是由兩個成都女生獨立出版,專門關注國內各城市日常生活美學內容的品牌。目前坐標成都,見微知著地捕捉成都的沒好日常,講述成都的店、人、物、老百姓生活。“生活化”和“發現美”是選題的關鍵。“I DO IT MY WAY”,這就是“可以KUOYI”。
一本滿滿都是生活態度的雜志。創始人可末先生是一位電臺主播、民謠歌手,還是一名獨立設計師。雜志采訪了一些咖啡師、美食家、攝影師、插畫師等等,介紹他們踐行生活的方式和態度,傳達一種簡單而精致的生活美學。
作為(wei)以(yi)美食(shi)與(yu)旅游等休閑生活方式為(wei)主的(de)英國(guo)季度刊物雜志(zhi),Cereal雜志(zhi)為(wei)你整理(li)了包括餐廳(ting)、商(shang)店(dian)、酒店(dian)、景點在(zai)內的(de)各城市(shi)(shi)指南,其中(zhong)每個城市(shi)(shi)的(de)每個地方,都經過編輯(ji)的(de)精心(xin)挑選。這本雜志(zhi)帶(dai)領你遠離陷(xian)阱,并(bing)且探索(suo)更多只有當地人才(cai)知道的(de)好玩之地。
SALT鹽(yan)巴(ba)(ba),是給生活(huo)加點(dian)味道的(de)意思,但須(xu)有,無須(xu)有。每期確(que)定一個有點(dian)日(ri)常市(shi)井氣的(de)主題,卻從自己的(de)體驗和感悟(wu)出(chu)發,就像一撮(cuo)鹽(yan)巴(ba)(ba),為無趣的(de)生活(huo)增添一點(dian)味道,踐行者生活(huo)中的(de)匠者精(jing)神(shen)。如果你是一個手工印(yin)染愛好(hao)者,在這本雜志里,一定可(ke)以找得到答案。
SALT鹽(yan)巴從2015年開始關注中(zhong)國傳統民(min)藝(yi),和(he)用(yong)手勞動的人,希望(wang)通過(guo)書寫(xie),記錄中(zhong)國當代這(zhe)樣一群人的故事:他(ta)們篤信誠(cheng)實的手工,重視傳統,又不因循守舊,在這(zhe)個(ge)消費過(guo)剩的時代,努(nu)力創(chuang)造對自然、對社會有用(yong)的價(jia)值(zhi)。
在商業、八卦雜志橫行的華文雜志圈,《小日子》以標榜“在我們的城市展開小日子”成為臺灣生活家的書架必備雜志。每期精選一件讓生活美好的事物,邀請熱愛這件事物的“資深生活家”擔任客座編輯,如此烹調出來的“小日子”,份足、味美、地道。
Lens創辦于2005年,是建立一個在精神生活、文化消費上有需求的讀者社區。2015年5月起改版為兩套MOOK讀物,分別叫《目客》和《視覺》。Lens是一本“內向性”的讀物,視野全球化。它偏重于人文,人性之中那種復雜的呈現,以及人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這是一本關于藝術、文學、生活的獨立電子雜志。雙月刊,創辦于2014年3月,“獨立觀看之道”是布林客BLINK的口號,意味著開眼閉眼間的存在理念:堅持獨立的人格,辯證的思考,帶著疑問藝術地活著,不以已有的唯一答案而停滯腳步。
COLORS是一本為世界公正透明自由而誕生的獨立出版物。這本極具個性的刊物,沒有固定的出版周期,每期有且只有一個主題,選題的多樣和思路甚至比它的出版周期還要飄忽。正如COLORS書脊上的自我介紹所說,這是一本“關于世界其他地方”的雜志。
2013年在紐約創刊的半年刊雜志《Cherry Bombe》,由美食為主題切入,融入時尚人物及一點點的女性主義,在這波的美食雜志浪潮中,傳達著一種樂觀、溫暖、堅韌的女性力量。這本雜志開宗明義,只聚焦愛吃的美麗女人和她們的吃貨生涯。
《LOST》是一本有關旅行和自我發現的雜志,來自新加坡。第一本收集了14個不同的旅行故事,有320頁,每個故事都是中英雙語的。整本雜志內容豐富,可讀性很強,把旅行的意義放在自身的感受和融入之中,而非過分強調華麗的照片或美好的景色。
獨立的自創雜志有一種能夠鼓勵人們深入體察現實的力量。 這不是簡單地點贊,也不是輕易發出的文字信息,而是一種親自與現實產生交互的渴望。信息爆炸的時代,缺乏得正是對自己深入的探索和對身邊世界的清醒認知。一本帶有獨立精神和觀點的雜志,應是我們這個時代珍惜和閱讀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