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圖(tu)靈獎(jiang)(A.M Turing Award)”簡稱圖(tu)靈獎(jiang)(Turing Award),名稱取自計算機(ji)科學(xue)的先(xian)驅、英國科學(xue)家艾倫(lun)·麥席森·圖(tu)靈(Alan M. Turing),是(shi)計算機(ji)領(ling)域(yu)最(zui)負盛名、最(zui)崇高的一個獎(jiang)項,有“計算機(ji)界(jie)的諾貝爾獎(jiang)”之稱。
圖(tu)靈(ling)獎由美國計(ji)算(suan)機協會(ACM)于1966年設立,專門獎勵(li)(li)那些對計(ji)算(suan)機事(shi)業作(zuo)出重要(yao)貢獻(xian)(xian)的個人,通(tong)常情(qing)況下(xia),圖(tu)靈(ling)獎都會在下(xia)一(yi)年的3月下(xia)旬頒發。圖(tu)靈(ling)獎對獲獎條件要(yao)求(qiu)高,評(ping)獎程(cheng)序(xu)嚴,通(tong)常每年只獎勵(li)(li)一(yi)名(ming)計(ji)算(suan)機科學(xue)家(jia),極(ji)少數情(qing)況下(xia),會有多名(ming)合作(zuo)者或在同一(yi)方向作(zuo)出貢獻(xian)(xian)的科學(xue)家(jia)共享此(ci)獎。
截至2019年(nian),圖靈獎華人獲得者只有(you)一位——2000年(nian)圖靈獎得主姚期智(zhi)。姚期智(zhi),1946年(nian)出(chu)生于上海(2017年(nian)放棄(qi)美(mei)國(guo)國(guo)籍成為(wei)(wei)中(zhong)(zhong)國(guo)公民),中(zhong)(zhong)國(guo)科(ke)學院(yuan)院(yuan)士(shi)、香港(gang)科(ke)學院(yuan)創院(yuan)院(yuan)士(shi)、美(mei)國(guo)國(guo)家科(ke)學院(yuan)院(yuan)士(shi)、美(mei)國(guo)藝術與科(ke)學學院(yuan)院(yuan)士(shi),其研究方(fang)向(xiang)包括計(ji)算理論(lun)及其在密(mi)碼學和(he)量子(zi)計(ji)算中(zhong)(zhong)的(de)(de)應用,姚期智(zhi)最先提出(chu)量子(zi)通(tong)信復(fu)雜性(xing),提出(chu)分布式量子(zi)計(ji)算模式,后來成為(wei)(wei)分布式量子(zi)算法和(he)量子(zi)通(tong)訊協議安(an)全性(xing)的(de)(de)基礎。
年份 | 姓名 | 貢獻領域/獲獎理由 |
1966年 | 艾倫·佩利(Alan J. Perlis) | 高級程序設計技巧,編譯器構造 |
1967年 | 莫里斯·威爾克斯(Maurice V. Wilkes) | 存儲程序式計算機EDSAC,程序庫 |
1968年 |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Richard Hamming) | 數值方法,自動編碼系統,錯誤檢測和糾錯碼 |
1969年 | 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 人工智能 |
1970年 | 詹姆斯·維爾金森(James H. Wilkinson) | 數值分析,線性代數,倒退錯誤分析 |
1971年 | 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 | 人工智能 |
1972年 | 艾茲格·迪科斯徹(Edsger Dijkstra) | 程序設計語言的科學與藝術 |
1973年 | 查理士·巴赫曼(Charles W. Bachman) | 數據庫技術 |
1974年 | 高德納(Donald E. Knuth) | 算法分析、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程序設計 |
1975年 | 艾倫·紐厄爾(Allen Newell),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 人工智能,人類認知心理學和列表處理 (list processing) |
1976年 | 邁克爾·拉賓(Michael O. Rabin),達納·斯科特(Dana S. Scott) | 非確定性自動機 |
1977年 | 約翰·巴克斯(John Backus) | 高級編程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規范的形式化定義 |
1978年 | 羅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 Floyd) | 設計高效可靠軟件的方法學 |
1979年 | 肯尼斯·艾佛森(Kenneth E. Iverson) | 程序設計語言和數學符號,互動系統的設計,運用 APL進行教學,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論與實踐 |
1980年 | 東尼·霍爾(C. Antony R. Hoare) | 程序設計語言的定義與設計 |
1981年 | 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 | 數據庫系統,尤其是關系型數據庫 |
1982年 | 史提芬·古克(Stephen A. Cook) | 計算復雜度 |
1983年 | 肯·湯普遜(Ken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 Ritchie) | UNⅨ操作系統和C語言 |
1984年 | 尼古拉斯·沃斯(Niklaus Wirth) | 程序設計語言設計、程序設計 |
1985年 | 理查德·卡普(Richard M. Karp) | 算法理論,尤其是NP-完全性理論 |
1986年 |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羅伯特·塔揚(Robert Tarjan) | 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分析 |
1987年 | 約翰·科克(John Cocke) | 編譯理論,大型系統的體系結構,及精簡指令集(RISC)計算機的開發 |
1988年 | 伊凡·蘇澤蘭(Ivan Sutherland) | 計算機圖形學 |
1989年 | 威廉·卡亨(William Morton Kahan) | 數值分析 |
1990年 | 費爾南多·考巴脫(Fernando J. Corbató) | CTSS和Multics |
1991年 | 羅賓·米爾納(Robin Milner) | LCF,ML語言,CCS |
1992年 | 巴特勒·蘭普森(Butler W. Lampson) | 分布式,個人計算環境 |
1993年 | 尤里斯·哈特馬尼斯(Juris Hartmanis),理查德·斯特恩斯(Richard E. Stearns) | 計算復雜度理論 |
1994年 | 愛德華·費根鮑姆(Edward Feigenbaum),拉吉·瑞迪(Raj Reddy) | 大規模人工智能系統 |
1995年 | 曼紐爾·布盧姆(Manuel Blum) | 計算復雜度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程序校驗上的應用 |
1996年 | 阿米爾·伯努利(Amir Pnueli) | 時序邏輯,程序與系統驗證 |
1997年 |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 | 互動計算 |
1998年 |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James Gray) | 數據庫與事務處理 |
1999年 | 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Frederick P. Brooks,Jr.) | 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軟件工程 |
2000年 |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 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復雜度 |
2001年 | 奧利-約翰·達爾(Ole-Johan Dahl),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gaard) | 面向對象編程 |
2002年 | 羅納德·李維斯特(Ronald L.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M. Adleman) | 公鑰密碼學(RSA加密算法) |
2003年 | 艾倫·凱(Alan Kay) | 面向對象編程 |
2004年 | 文特·瑟夫(Vinton G. Cerf),羅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 | TCP/IP協議 |
2005年 | 彼得·諾爾(Peter Naur) | Algol 60語言 |
2006年 | 法蘭西斯·艾倫(Frances E. Allen) | 優化編譯器 |
2007年 | 愛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艾倫·愛默生(Allen Emerson),約瑟夫·斯發基斯(Joseph Sifakis) | 開發自動化方法檢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中的設計錯誤 |
2008年 | 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 | 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理論 |
2009年 | 查爾斯·薩克爾(Charles Thacker) | 幫助設計、制造第一款現代PC |
2010年 | 萊斯利·瓦倫特(Leslie Valiant) | 對眾多計算理論所做的變革性的貢獻 |
2011年 | 猶大·伯爾(Judea Pearl) | 人工智能 |
2012年 | 莎菲·戈德瓦塞爾(Shafi Goldwasser),希爾維奧·米卡利(Silvio Micali) | 由于在密碼學和復雜理論領域做出創舉性工作 |
2013年 | 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 | 在提升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及穩定性領域的杰出貢獻 |
2014年 | 邁克爾·斯通布雷克(Michael Stonebraker) | 對現代數據庫系統底層的概念與實踐所做出的基礎性貢獻 |
2015年 | 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 | 非對稱加密的創始人 |
2016年 |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 萬維網的發明者 |
2017年 | 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y),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 | 開發了RISC微處理器并且讓這一概念流行起來 |
2018年 | 約舒亞·本希奧(Yoshua Bengio),杰弗里·欣頓(Geoffrey Hinton),揚·萊坎(Yann LeCun) |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面 |
2019年 | Patrick M. Hanrahan,艾德文·卡特姆(Edwin E. Catmull) | 對3D計算機圖形學的貢獻,以及這些技術對電影制作和計算機生成圖像(CGI)等應用的革命性影響 |
2020年 | 杰弗里·戴維·烏爾曼(Jeffrey David Ullman)、阿爾弗雷德·艾侯(Alfred Vaino Aho) | 創造了全球數百萬編程人員使用的工具和教材,推進編程語言實現的基礎算法和理論,并在極具影響力的書籍中綜述了這些研究成果 |
被譽(yu)為數(shu)學界(jie)諾貝爾獎(jiang)的(de)(de)菲(fei)爾茲獎(jiang),由數(shu)學界(jie)國(guo)際(ji)權(quan)威學術團體(ti)國(guo)際(ji)數(shu)學聯盟主持,是數(shu)學獎(jiang)的(de)(de)最高獎(jiang)...
普利茲(zi)克(ke)獎,是1979年由杰伊·普利茲(zi)克(ke)和妻子辛蒂發起,凱悅基(ji)金會所贊助(zhu)的針對建筑師頒布(bu)的...
諾貝爾(er)(er)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ming)化(hua)學(xue)家、硝化(hua)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er)(er)弗雷德(de)...
有這(zhe)么(me)一群人(ren),他們(men)為(wei)(wei)社會科技的(de)(de)發(fa)展貢獻(xian)了自己(ji)的(de)(de)力量,為(wei)(wei)日(ri)新月(yue)異的(de)(de)高科技帶來新鮮的(de)(de)活力,他們(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