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nian),從(cong)嶺南(nan)大學物理系畢業。
1950年,進(jin)入長春(chun)東北科學研(yan)(yan)究(jiu)所工作,歷任技(ji)術員、助理(li)研(yan)(yan)究(jiu)員、副研(yan)(yan)究(jiu)員、研(yan)(yan)究(jiu)員。
1957年,第一(yi)個(ge)創立一(yi)種(zhong)可(ke)測定(ding)包括(kuo)鹵素在內的微量易揮(hui)發(fa)元素的新型雙(shuang)電弧光源。
1982年,擔任現(xian)代分析(xi)化(hua)學研究室(shi)主任。
1960年,在中國建立第一(yi)套原子(zi)吸收光譜(pu)裝(zhuang)置并開展研究工作,發表中國國內首批原子(zi)吸收論文。
1984年,成為(wei)中國第一(yi)位以原子光譜(pu)分析為(wei)研(yan)究(jiu)方向的(de)博士生導(dao)師。
1986年,調入廈門大學工(gong)作(zuo),擔任化學系(xi)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8年-1989年,在中國國內首(shou)次(ci)以該研究方向招收(shou)一批從國外回來的博(bo)士后研究人員。
1993年,當選(xuan)為(wei)中(zhong)國科學院(yuan)院(yuan)士。
1984年,項目《第二松花江無機污(wu)染物分析方法研(yan)究及水質調查》獲“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guo)二等獎”。
1984年,項(xiang)目《第二松花江無機(ji)污染(ran)物分析方法研究及水(shui)質調(diao)查》獲(huo)“中國科學(xue)院重大(da)科技成(cheng)果二等獎”。
1985年,項目《環(huan)境污染分(fen)析(xi)方法(fa)的研究(jiu)及其標樣(yang)的研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項(xiang)目(mu)《光譜感(gan)光板測光自動化》獲(huo)“中國(guo)科(ke)(ke)學院重(zhong)大科(ke)(ke)技成果二等(deng)獎”。
1985年,項目《環(huan)境標準參考物(wu)(wu)質河流沉積物(wu)(wu)81-101的制備和元素定值分析》獲“中國科(ke)學(xue)院(yuan)重(zhong)大科(ke)技成果二等獎”。
1986年,項目《環境(jing)標準參考物質西藏土壤83-401的制(zhi)備和元素定(ding)值分(fen)析(xi)》獲“中國科學院科技(ji)進步(bu)二等獎”。
1986年,項目《三江平原土壤微(wei)量元素及微(wei)肥效益的試驗研究》獲(huo)“中(zhong)國(guo)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jiang)”。
1993年(nian),項(xiang)目《ICP進樣(yang)方法(fa)及其(qi)過(guo)程的研究》獲(huo)“中(zhong)國(guo)科學院長春(chun)分(fen)院自然(ran)科學三(san)等獎”。
1995年(nian),項目《流(liu)動注射在原子光(guang)譜(pu)分析(xi)中應用的新(xin)技術、新(xin)方法》獲“國(guo)家教委科(ke)技進步三等獎”。
1999年,項目《智能(neng)原(yuan)子光譜分(fen)析(xi)理論與技術》獲“教育(yu)部(bu)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項目(mu)《微秒強脈沖輝光(guang)放(fang)電及其(qi)在質譜(pu)/光(guang)譜(pu)材(cai)料(liao)分析中的應(ying)用》獲“福(fu)建省科技(ji)進步一等獎”。
2001年,項目《微秒強脈沖(chong)輝光放電(dian)及其在質譜(pu)/光譜(pu)材料分析中的應(ying)用》獲“王(wang)丹萍科學技術獎”。
1998年,獲“全(quan)國優秀教師(shi)”稱號(hao)。
2002年,獲“福建省優秀專家”稱號。
2003年,獲“福建省先(xian)進工(gong)作者(zhe)”稱號(hao)。
2005年(nian)4月30日,獲“全國先(xian)進工作者”稱號(hao)。
2010年,獲“原子(zi)光(guang)譜分析終身成(cheng)就獎”。
2016年,獲福建省“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稱號(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