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nian)9月(yue)——1978年(nian)1月(yue),北京(jing)大學(xue)化學(xue)系催化專業學(xue)習(xi);
1978年1月——1978年10月,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長(chang)春應用化(hua)學(xue)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78年10月(yue)——1981年12月(yue),中國科學(xue)院化學(xue)研(yan)究所(suo)結構化學(xue)專業碩士研(yan)究生、研(yan)究實(shi)習員(yuan);
1981年(nian)12月——1985年(nian)9月,中(zhong)國科學院化學研究(jiu)(jiu)(jiu)所結構化學專業博士研究(jiu)(jiu)(jiu)生、助理研究(jiu)(jiu)(jiu)員;
1985年9月——1987年11月,美(mei)國(guo)加州理(li)工學院博士后(hou)和訪問學者,在噴氣推進實驗(yan)室從事(shi)真空掃(sao)描(miao)隧道顯微境(jing)(STM)研究;
1987年(nian)11月——1992年(nian)7月,中國科學(xue)(xue)院化學(xue)(xue)研(yan)(yan)(yan)究(jiu)所(suo)助理研(yan)(yan)(yan)究(jiu)員、副研(yan)(yan)(yan)究(jiu)員、研(yan)(yan)(yan)究(jiu)員、STM實驗室主任(1991年(nian)10月—1992年(nian)4月,日本東(dong)北大學(xue)(xue)金屬材料(liao)研(yan)(yan)(yan)究(jiu)所(suo)客座(zuo)教授);
1992年7月——1996年3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suo)(suo)副所(suo)(suo)長,黨(dang)委(wei)委(wei)員;
1996年3月——2004年12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dang)組(zu)成員;
1995年6月(yue)——2003年12月(yue),兼第(di)三、四(si)屆歐美(mei)同學會(hui)副會(hui)長;
1995年7月——200年7月, 兼全國青聯副主席;
1996年5月——2006年10月兼中(zhong)國青年科(ke)技工作者協會(hui)會(hui)長(chang),第25、26屆中(zhong)國化學(xue)會(hui)理事長(chang);
1997年,當選(xuan)為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第三世界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
1999年(nian),國務院學(xue)位委(wei)員會委(wei)員;
2001年1月(yue),兼中國科(ke)學院研(yan)究(jiu)生院院長(chang),
1997年(nian)(nian)3月——1997年(nian)(nian)5月,在中(zhong)央黨校進(jin)修一(yi)班學習;
2001年6月和2006年5月,分(fen)別當選第六屆、第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e)會副(fu)主席;
2002年3月——2002年5月,中央黨校進修一班學習(xi));
2004年12月(yue)—2011年2月(yue),中國科(ke)學(xue)院(yuan)常務副院(yuan)長、黨(dang)組副書(shu)記(ji),第五屆化學(xue)學(xue)部主任;
2005年,亞太材料學會副主席;
2006年,美國科學(xue)院外籍(ji)院士;
2007年,英國皇家化學會(hui)榮(rong)譽(yu)會(hui)士(shi);
2011年(nian)2月(yue)—2013年(nian)1月(yue),中國科(ke)學(xue)(xue)院(yuan)(yuan)院(yuan)(yuan)長(chang)、黨組書記,學(xue)(xue)部(bu)主席團執行主席(2011年(nian)05被(bei)授(shou)予中國科(ke)協榮譽(yu)委員,2012年(nian)3月(yue),被(bei)推選為丹麥皇家文理科(ke)學(xue)(xue)院(yuan)(yuan)外(wai)籍院(yuan)(yuan)士,2012年(nian)兼中國科(ke)學(xue)(xue)院(yuan)(yuan)大學(xue)(xue)校長(chang)。2012年(nian)9月(yue)當選新一屆(jie)發(fa)展中國家科(ke)學(xue)(xue)院(yuan)(yuan)院(yuan)(yuan)長(chang));
2013年1月—,中國(guo)科(ke)學院(yuan)院(yuan)長,黨組書(shu)記,學部(bu)主席(xi)(xi)團執行主席(xi)(xi),發展中國(guo)家科(ke)學院(yuan)院(yuan)長;
2014年(nian)5月3日,因白春禮是納米科學領(ling)域(yu)的先驅(qu)之一,且(qie)在相(xiang)關領(ling)域(yu)做出(chu)了突(tu)出(chu)貢獻。白春禮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ji)會員;
2016年4月20日,白春(chun)禮當選(xuan)美(mei)國藝術與(yu)科學院院士(shi);
2017年11月20日(ri),白春禮當選白俄(e)羅斯(si)科學院外(wai)籍院士(shi),是(shi)首位(wei)獲選的中(zhong)國科學家(jia)。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九大代表,中(zhong)(zhong)共第十五屆(jie)、十六屆(jie)、十七(qi)屆(jie)中(zhong)(zhong)央(yang)委員(yuan)(yuan)(yuan)會(hui)候(hou)補委員(yuan)(yuan)(yuan),中(zhong)(zhong)國(guo)共產(chan)黨第十八屆(jie)、十九屆(jie)中(zhong)(zhong)央(yang)委員(yuan)(yuan)(yuan)會(hui)委員(yuan)(yuan)(yuan)、第十三屆(jie)全國(guo)人民代(dai)表大會(hui)常(chang)務委員(yuan)(yuan)(yuan)會(hui)委員(yuan)(yuan)(yuan)。
1、研(yan)制成功(gong)了計(ji)算機控制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2、研制成功了中國第(di)一臺(tai)原(yuan)子力顯微鏡(AFM)
3、第(di)一臺激光(guang)原子力顯微鏡(jing)
4、低溫掃描(miao)隧道顯(xian)微鏡(STM)
5、彈道電子發射顯微(wei)鏡
6、超高真空掃描隧道(dao)顯微鏡
7、在(zai)原子或分(fen)子級分(fen)辨(bian)率的水平上,解釋了材料表面結構(gou)與樣品制備、形(xing)成條件的關系。
1989年(nian) 中國(guo)化(hua)學會(hui)青年(nian)化(hua)學獎
1989年 國務(wu)院“全國先(xian)進(jin)工作者”
1989年(nian) 中國科學(xue)院(yuan)首屆優(you)秀(xiu)青(qing)年(nian)科學(xue)家
1990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gong)獻(xian)的中青(qing)年專家
1991年 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xue)位獲得者
1992年(nian) 全國十大杰出青(qing)年(nian)
1994年 第二屆(jie)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1995年(nian) 香港(gang)求是科(ke)技基(ji)金會 “杰出青年(nian)學者獎”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 發展中(zhong)國家(jia)科學院院士(shi)
2006年 美國(guo)國(guo)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獲此(ci)殊榮的第一(yi)個中(zhong)國人)
2008年 俄羅斯科學院外(wai)籍院士
2009年 印度(du)科學院(yuan)榮譽院(yuan)士
2010年11月 教(jiao)科文(wen)組織首次頒發的“納米科學(xue)和納米技術發展貢獻”獎章
2011年(nian) 德國工程院(yuan)院(yuan)士
2012年 丹(dan)麥皇家(jia)文理學院外籍院士?
2018年 入選“中(zhong)國改(gai)革開(kai)放海歸(gui)40年40人(ren)”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