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拉ok是什么意思
其中“卡拉”是“空”(空無)之意,“OK”則是“管弦樂團”的(de)簡稱,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唱,只有影音伴唱。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熒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后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卡拉OK”是(shi)一種伴(ban)奏系(xi)統,演唱者可以在預先錄制的音樂伴奏下參與歌唱。“卡拉OK”能通過聲(sheng)(sheng)音處理(li)使演(yan)唱者的聲(sheng)(sheng)音得到美化(hua)與潤飾(shi),當再(zai)與音樂伴奏有機結(jie)合時,就(jiu)變(bian)成了渾(hun)然一體(ti)的立體(ti)聲歌曲。這種(zhong)伴奏方(fang)式,給歌唱愛好者們帶來(lai)了極大的方(fang)便和愉悅。
二、卡拉OK 的發展歷史
卡拉OK最早是起源(yuan)于日本(ben),由于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讓鄰居們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每天回家的太早成了旁人笑話的把柄,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后聚集在酒吧或茶館,聊天到很晚才回家,后來慢慢的他們覺得應該找點什么新的消磨時間的項目,就在酒吧里面邊喝酒邊用上電視機話筒等簡單的可以用來唱歌的東西,后來隨著科(ke)技的發(fa)展演變(bian)成現(xian)在的卡拉OK,后來傳入臺灣,再由臺灣傳入大陸,有了今天的卡(ka)拉OK的(de)景象。
卡(ka)拉OK日文(wen)原意(yi)是“無人伴奏樂隊(dui)”,60年(nian)代(dai)(dai)是(shi)井上(shang)大(da)佑先(xian)生年(nian)輕時在日本兵庫縣西宮市擔任沙龍樂隊鼓手的年(nian)代(dai)(dai),發明的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不到三年,卡拉OK開(kai)始大行其道(dao),大公司紛紛剽竊井上的創意,推出自己的機型。等有人建議他申請專利時,已經為時太遲。井上承認:“我從沒想過(guo)申請專利。”
這個概(gai)念早在(zai)1971年井上發明8-Juke(八聲道點唱機)前(qian)就已存(cun)在,而8-Juke是一個紅、白顏色的(de)木箱,裝配了麥克風、放大器和八音軌的卡帶播放機,儀表板則以英文標示,以便看起(qi)來"時髦"些。井上以這部原型卡(ka)拉OK作為(wei)無歌手樂隊的鼓音(yin)伴奏(zou),在沙(sha)龍(long)中(zhong)接(jie)受想(xiang)唱歌(ge)的顧客(ke)點歌(ge)時播(bo)放。后來他又(you)想(xiang)到(dao),可以借機器來達到(dao)伴奏的功能。
井上(shang)說:“我是樂隊里最差的一個,我完全沒有音樂技術可言,所以他們讓我擔任樂隊經理。我想,為什么不(bu)用機器來代替我們所做的(de)?”
在他的鼓吹下,六位樂隊成(cheng)員組成(cheng)一家(jia)叫(jiao)作“新月”的公司,生產了11部(bu)8-Juke伴唱機,并出租給當地的酒吧,讓想唱歌的(de)人(ren)花100日圓(0。83美元)藉(jie)電視(shi)機大(da)小的唱機點播放(fang)一首(shou)伴奏(zou)。這個價錢在當時相(xiang)當高,但(dan)自得(de)其(qi)樂的(de)消費者很肯花這種錢。
井(jing)上說:“沒有卡拉OK,幾(ji)乎不可(ke)能像專業歌(ge)(ge)手(shou)那樣(yang)在完整的(de)背景(jing)樂隊伴奏下唱歌(ge)(ge)。在以(yi)前,那是夢想(xiang)。”
30年(nian)后,卡拉OK已(yi)成為世界性的家(jia)庭用語。
新月公司(si)與大企業(ye)奮戰到1987年(nian),不斷推出更新、性能更好的卡拉OK伴唱機,然而激(ji)光(guang)唱片技術(shu)誕生后,他(ta)終于(yu)宣(xuan)布放棄。
井上大佑曾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與甘地和毛澤東相提并論。他說,他不后悔損失專利權,而(er)即使專(zhuan)利(li)權讓他在1980年(nian)代大(da)發利市,他也很可能(neng)過度擴張(zhang)到(dao)其它(ta)投資(zi),使他在日(ri)本經濟衰退后留下大筆債務。
井上說:“我從未買(mai)過土地(di)、股票、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什么都沒(mei)有。除了參(can)加葬禮外,我從不穿(chuan)西裝(zhuang)、打領帶。”
三、卡拉OK歌舞廳的產生
在(zai)六十年代的舞會上,有傳統的樂隊(dui)為(wei)人們(men)伴舞。在(zai)這一時(shi)期已出現了歌手用歌聲(sheng)為(wei)人們(men)伴舞的形式。這就(jiu)是第一次(ci)伴奏音樂與歌聲(sheng)分(fen)離成(cheng)為(wei)兩個獨(du)立部分(fen)。
六十年代末期,盒式錄音機問世以后,左(L)右(you)(R)立體聲(sheng)磁帶可錄制兩個音源,一路是伴奏音樂,一路是人聲歌唱,人們可以用這種磁帶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當人們學會唱這首歌以后,人們就會關掉人聲這路通道,而通過話筒親自演唱這首歌曲。這種娛樂活動首先在日本流行起來,日本人將此稱為KARAOKE娛(yu)樂(le)游戲,KARA是日本語“空”的意(yi)思,OKE是英文交響(xiang)樂(le)的縮(suo)寫。所以說(shuo)KARAOKE游(you)戲是日本人發(fa)明的。
這種KARAOKE游(you)戲(xi)在日(ri)本(ben)迅速(su)流行起來,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風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廳、歌舞廳,老板就辭掉了原來的樂隊,而采用一套音響設備。這樣就受到大批電聲樂隊的不滿,他(ta)們向娛樂圈和(he)KARAOKE生產廠家提出抗議。但是在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日本,這些都是無濟于事的。這些樂隊只好轉業到廣告業和電視劇制作業中去了。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