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san)十(shi)(shi)五中(zhong)(zhong)(zhong)學(xue)始建(jian)于1923年,前身為(wei)(wei)志成中(zhong)(zhong)(zhong)學(xue)。1945年改名為(wei)(wei)“北京市私(si)立新生中(zhong)(zhong)(zhong)學(xue)”;1952年更名為(wei)(wei)“北京市第三(san)十(shi)(shi)五中(zhong)(zhong)(zhong)學(xue)”。李大釗、鄧萃英等建(jian)校董(dong)事們提出的辦學(xue)宗(zong)旨是:“改變(bian)民(min)族落后,發展教育事業,培養(yang)棟梁之才,有志者(zhe)事竟成”,這種“為(wei)(wei)中(zhong)(zhong)(zhong)華之崛起(qi)而(er)教書”的情懷成為(wei)(wei)三(san)十(shi)(shi)五中(zhong)(zhong)(zhong)的文化血脈。
在多(duo)年(nian)的(de)傳承與(yu)創(chuang)新(xin)中(zhong),學校積(ji)淀形成(cheng)了(le)“勵精圖治,自(zi)強(qiang)不(bu)息,艱苦奮斗,有志者事竟成(cheng)”的(de)志成(cheng)精神,培養了(le)宋平(ping)、王(wang)光英、李(li)錫(xi)銘、王(wang)光美、鄧稼先、王(wang)岐山、陶(tao)西(xi)平(ping)等優(you)秀人才,成(cheng)為一所特色鮮明(ming)的(de)示范性(xing)學校。
截止2019年,學校(xiao)有(you)市(shi)(shi)級(ji)(ji)骨干教(jiao)師6人,區(qu)級(ji)(ji)學科帶頭人18人,市(shi)(shi)級(ji)(ji)特(te)級(ji)(ji)教(jiao)師1人,高級(ji)(ji)教(jiao)師60余(yu)人,研究生學歷8人
校徽
校(xiao)徽外(wai)形是圓形,圖(tu)中下部是“北京三(san)十五中”校(xiao)名,其兩側延伸(shen)的(de)(de)線條(tiao)象征跑道,體現使學(xue)生(sheng)德智體發展(zhan)的(de)(de)辦學(xue)理念(nian)。篆書“志(zhi)成”二字表(biao)明學(xue)校(xiao)的(de)(de)前身是北京私(si)立志(zhi)成中學(xue)校(xiao)。篆字下面用(yong)線條(tiao)勾勒(le)的(de)(de)建筑是伴隨三(san)十五中90余年(nian)的(de)(de)志(zhi)成樓,是學(xue)校(xiao)的(de)(de)標志(zhi)性建筑,體現志(zhi)成后(hou)人對“有志(zhi)者事竟成”這(zhe)一志(zhi)成精(jing)神的(de)(de)傳承。
校標
校標(biao)外形(xing)是具有中(zhong)國民族文化特色(se)的印章,由“35”和“中(zhong)”字變形(xing)組合而成(cheng)。“3”形(xing)似和平(ping)鴿,代(dai)表希望與夢想(xiang);“5”形(xing)似臉譜(pu),代(dai)表文化與傳承;“中(zhong)”形(xing)似起跑線,代(dai)表奮斗(dou)與激情。
校訓
誠真勇(yong)毅 勤(qin)美嚴實
誠:真誠,真心實意(yi)。《易經(jing)·乾》:“修辭(ci)立其誠,所(suo)以居業(ye)也。”意(yi)思是說(shuo),修習文辭(ci)和言行,確立至誠的心志,便是立業(ye)的根基。
真:真實,不(bu)虛偽。
勇:有(you)勇氣,有(you)膽量。《論(lun)語·憲問(wen)》:“勇者不懼。”意思是勇敢的人不懼怕(pa)。
毅(yi):堅強,果敢(gan)。《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hong)毅(yi),任重(zhong)而道遠(yuan)。”意(yi)思是讀書人不可以不弘(hong)大剛毅(yi),因為他負擔沉(chen)重(zhong)而道路遙遠(yuan)。
校歌
《北京三(san)十五中(zhong)校歌》
作詞:陳奎及譜曲(qu):龔耀年
在那(nei)崢嶸歲(sui)月,先(xian)輩創(chuang)造知識(shi)搖籃,
哺育中華兒女,燃起救國的(de)火焰。
從志(zhi)成(cheng)到(dao)新(xin)生,誠真勇毅留史(shi)篇。
三十五中繼往開(kai)來,錘(chui)煉英才向明天。
迎著時代呼喚,我們升(sheng)起青(qing)春風帆,
要(yao)做熱血兒女,勤學勵志不怕(pa)難。
為中華的昌盛,師(shi)生員工勇攀登。
誠真勇毅勤美嚴實,報(bao)效祖國向(xiang)明天(tian)。
《志成中學(xue)校歌》
作(zuo)(zuo)詞:吳鑒 作(zuo)(zuo)曲:李惠年、汪德昭
心理建設,能(neng)知能(neng)行,有志事(shi)竟成。
志成中(zhong)學,樂育群英,致世界光明。
愿我青年,努力奮(fen)斗,作民族干(gan)城。
作建(jian)設者(zhe),作科學家,有志(zhi)竟成。
大道之行,天下(xia)為公,世界趨大同(tong)。
民族落后,理想(xiang)成空,何(he)能(neng)成霸雄。
愿我同學,志(zhi)為賢(xian)能,民族日(ri)益(yi)隆。
并肩列強(qiang),有志竟成(cheng),世界大同。
并肩列強(qiang),我武維揚,民族其永(yong)昌。
鍛我體(ti)格(ge),志壯氣剛,組織堅(jian)如鋼。
志成(cheng)同學,國(guo)恥勿忘,開(kai)疆追漢唐。
國威既張,扶弱(ruo)抑(yi)強(qiang),民族(zu)永昌。
1923年,楊澤民等九位北京高等師范(fan)學(xue)(xue)校(xiao)(xiao)畢業(ye)生創建“京師私立志成中(zhong)學(xue)(xue)校(xiao)(xiao)”,李大(da)釗等任志成中(zhong)學(xue)(xue)建校(xiao)(xiao)董事(shi),校(xiao)(xiao)址(zhi)選定在機織衛3號。
1925年,學校設立廣(guang)寧伯街分校。
1926年,學校與邵章、金問泗先生所辦民正(zheng)中學合并,學生二十余人分別(bie)編入第三、四兩班。
1927年(nian),因(yin)機織衛(wei)(wei)3號校(xiao)(xiao)舍房(fang)租昂貴,無力繳(jiao)納而(er)致拖欠,學(xue)校(xiao)(xiao)不得已(yi)全部搬(ban)至(zhi)機織衛(wei)(wei)2號,即原民正中學(xue)校(xiao)(xiao)址(zhi)處。同年(nian),學(xue)校(xiao)(xiao)又遷至(zhi)宣武門外儲庫營四川會館(guan)。
1928年(nian),學校(xiao)又(you)遷址于西城二龍坑小口(kou)袋胡(hu)同19號(hao)路南。
1931年,學校參加(jia)“北(bei)平私立中學聯(lian)合抗日(ri)雪恥會”,并致(zhi)電國民黨政府要求(qiu)對日(ri)宣戰。
1932年,學校添辦女部,選址(zhi)豐盛胡同5號(hao)(原河北(bei)工商廳舊址(zhi))。
1936年,學校開(kai)設軍事實習、女生救護及汽車維修、通訊、公(gong)安、政治訓練、公(gong)民、史(shi)地課等,并由(you)學校購置無線電報機,聘請(qing)軍事教官直接教授。
1937年,“七七事(shi)變”,北平(ping)淪陷,學校校長吳鑒及部分(fen)教師來(lai)到(dao)四川(chuan)重(zhong)慶,創辦志成中學四川(chuan)分(fen)校。
1949年,學(xue)校(xiao)(xiao)(xiao)改(gai)名為“北京(jing)市新(xin)生中(zhong)(zhong)學(xue)”,合并(bing)五所學(xue)校(xiao)(xiao)(xiao),即志成(cheng)(cheng)男(nan)校(xiao)(xiao)(xiao)、志成(cheng)(cheng)女校(xiao)(xiao)(xiao)、中(zhong)(zhong)大附(fu)中(zhong)(zhong)、法勤(qin)中(zhong)(zhong)學(xue)、惠(hui)童女職。
1950年,學(xue)校(xiao)拆分(fen)(fen)(fen)成三(san)校(xiao),即新(xin)生(sheng)中學(xue)(原志(zhi)(zhi)成男校(xiao))、新(xin)生(sheng)女中(原志(zhi)(zhi)成女校(xiao))、新(xin)英中學(xue)(原中大(da)附中),各校(xiao)分(fen)(fen)(fen)設(she)組織領導機構,分(fen)(fen)(fen)別進行管理。
1952年,學校正式定(ding)名(ming)為“北京市第三十(shi)五中學”。
1978年,學校被北(bei)京市教育(yu)局認定為北(bei)京市西城區(qu)重點中學。
2001年,學校與北京(jing)市第一(yi)(yi)一(yi)(yi)二(er)中學合并,形成一(yi)(yi)校兩部辦學格局。
2005年,學校被北京市(shi)教委認定為北京市(shi)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2年,學校成立國際部(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