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二十首》是(shi)東晉末(mo)至南朝宋初期文學(xue)家陶淵明(ming)創作(zuo)(zuo)的(de)(de)一組五言詩(shi)(shi)。這二十首詩(shi)(shi)借(jie)酒為題,以飽(bao)含(han)憂憤的(de)(de)筆觸,表達了(le)作(zuo)(zuo)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sheng)(sheng)活的(de)(de)感想(xiang)和(he)看(kan)法,抒(shu)寫(xie)了(le)作(zuo)(zuo)者對現實的(de)(de)不滿和(he)對田園生(sheng)(sheng)活的(de)(de)喜愛,充(chong)分表現了(le)作(zuo)(zuo)者高潔傲(ao)岸的(de)(de)道德情(qing)操和(he)安貧樂(le)道的(de)(de)生(sheng)(sheng)活情(qing)趣。組詩(shi)(shi)以酒寄(ji)意(yi),詩(shi)(shi)酒結合,使作(zuo)(zuo)者自然地(di)袒(tan)露出(chu)生(sheng)(sheng)命(ming)深(shen)層的(de)(de)本然狀態,體現出(chu)一種獨特(te)的(de)(de)審(shen)美境(jing)界。
余(yu)閑居寡(gua)歡(huan)(huan),兼比夜(ye)已(yi)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yin),顧影獨盡。忽焉(yan)復醉(zui)。既(ji)醉(zui)之后,輒(zhe)題(ti)數句自娛,紙墨遂多(duo)。辭無詮次(ci),聊命故人(ren)書之,以為歡(huan)(huan)笑爾(er)。
其一
衰榮無定在(zai),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shu)有代謝(xie),人道每(mei)如茲(zi)。
達(da)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jiu),日(ri)夕歡相(xiang)持(chi)。
其二
積善云有報,夷(yi)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kong)立言(yan)!
九十(shi)行帶索,饑寒(han)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ren)人(ren)惜(xi)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shi)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qi)不在一生(sheng)?
一(yi)生(sheng)復能(neng)幾,倏如流電驚。
鼎(ding)鼎(ding)百年(nian)內,持此欲(yu)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ri)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bei)。
厲響思清遠(yuan),去來何依依。
因值(zhi)孤生(sheng)松,斂翮遙(yao)來歸。
勁(jing)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shen)已得所(suo),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lu)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er)?心遠地自(zi)偏。
采菊東籬(li)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fei)鳥(niao)相與還。
此(ci)中(zhong)有真(zhen)意(yi),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zhi)千萬端,誰知非與是(shi)。
是非茍相(xiang)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da)士(shi)似不(bu)爾。
咄(duo)咄(duo)俗中愚(yu),且當從黃(huang)綺。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shi)情。
一觴雖獨進(jin),杯盡壺自(zi)傾。
日入群動(dong)息,歸鳥趨林(lin)鳴。
嘯傲東軒下,聊(liao)復得(de)此生(sheng)。
其八
青(qing)松在東園(yuan),眾(zhong)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lei),卓然見高(gao)枝(zhi)。
連(lian)林人不覺,獨樹眾(zhong)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fu)為。
吾生夢幻間(jian),何(he)事紲塵羈。
其九
清晨聞(wen)叩門,倒(dao)裳往(wang)自開。
問子為誰與(yu)?田(tian)父有好(hao)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zu)為高棲。
一世皆(jie)尚同,愿君汩(gu)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qi)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wei)己詎非迷。
且共(gong)歡此飲,吾駕不(bu)可(ke)回(hui)。
其十
在昔曾(ceng)遠游,直至東(dong)海隅(yu)。
道路迥且長,風(feng)波阻中涂。
此行誰(shui)使(shi)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shen)營(ying)一飽,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息(xi)駕歸閑居。
其十一
顏生稱為仁(ren),榮公(gong)言(yan)有道(dao)。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ku)槁。
死去何所知,稱(cheng)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zang)何必(bi)惡,人當解(jie)意表。
其十二
長(chang)公曾一(yi)仕(shi),壯節(jie)忽(hu)失(shi)時;
杜門(men)不復(fu)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feng)始在(zai)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yi)!
去(qu)去(qu)當(dang)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tan),請(qing)從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miao)異境。
一(yi)士(shi)常(chang)獨醉,一(yi)夫終年(nian)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ke),日沒燭當秉。
其十四
故人(ren)賞我趣,挈壺相(xiang)與至。
班荊坐松下(xia),數斟已復醉。
父(fu)老雜(za)亂(luan)言,觴酌(zhuo)失(shi)行次。
不覺知(zhi)有我(wo),安知(zhi)物(wu)為貴?
悠(you)悠(you)迷所(suo)留,酒中有深味。
其十五
貧居(ju)乏(fa)人(ren)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wu)行跡。
宇宙一何悠(you),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xiang)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shao)年罕(han)人事,游(you)好在六經。
行(xing)(xing)行(xing)(xing)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gu)窮節,饑寒飽所更(geng)。
敝廬交悲(bei)風,荒(huang)草沒前庭。
披褐守(shou)長(chang)夜,晨雞不(bu)肯鳴。
孟公不(bu)在(zai)茲,終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蘭生前庭(ting),含(han)薰待清(qing)風。
清(qing)風脫然(ran)至,見別蕭(xiao)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jin)廢良弓(gong)。
其十八
子云性(xing)嗜(shi)酒,家貧無(wu)由得。
時賴好事(shi)人,載醪祛所(suo)惑。
觴來為之(zhi)盡,是諮(zi)無不塞。
有時不(bu)肯言,豈不(bu)在伐國(guo)。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其十九
疇昔苦(ku)長(chang)饑,投耒去(qu)學(xue)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nei)固纏己。
是(shi)時(shi)向立(li)年,志意多所恥。
遂(sui)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li)。
冉冉星氣(qi)流,亭(ting)亭(ting)復一紀。
世路廓悠(you)悠(you),楊朱(zhu)所(suo)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zhuo)酒(jiu)聊可恃。
其二十
羲農(nong)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ji)汲(ji)魯中(zhong)叟(sou),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sui)不(bu)至,禮(li)樂暫得新。
洙泗(si)輟微(wei)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zhu)老翁,為事(shi)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wu)一親。
終(zhong)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fu)頭(tou)上巾。
但(dan)恨多(duo)謬誤(wu),君當恕(shu)醉人。
陶淵明(ming)的(de)(de)組詩(shi)《飲酒(jiu)二十(shi)首》并不(bu)是酒(jiu)后遣興(xing)之作(zuo),而是詩(shi)人借酒(jiu)為(wei)題,寫出(chu)對現實的(de)(de)不(bu)滿(man)和對田園生活的(de)(de)喜愛(ai),是為(wei)了在(zai)當時十(shi)分(fen)險惡的(de)(de)環境下(xia)借醉酒(jiu)來逃避(bi)迫害。他(ta)在(zai)第(di)二十(shi)首詩(shi)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qi)用(yong)心的(de)(de)良苦。
陶淵(yuan)明(ming)的(de)(de)(de)(de)時(shi)代,是門閥士(shi)族的(de)(de)(de)(de)時(shi)代,政(zheng)(zheng)治黑(hei)(hei)暗(an),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zhi)禍,他痛感世道(dao)的(de)(de)(de)(de)險(xian)惡,生活(huo)的(de)(de)(de)(de)艱(jian)辛,又不(bu)(bu)愿為五斗(dou)米折(zhe)腰,終于(yu)在(zai)義熙(xi)元年(nian)(405年(nian)),他四十(shi)一歲(sui)(sui)時(shi),當(dang)了八十(shi)余日的(de)(de)(de)(de)彭澤令后(hou)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bu)(bu)再出(chu)仕(shi),親(qin)執(zhi)耒耜,躬自(zi)(zi)勞作。由于(yu)社會(hui)的(de)(de)(de)(de)長期(qi)分裂和動蕩不(bu)(bu)安,再加(jia)上(shang)統(tong)治者的(de)(de)(de)(de)荒淫(yin)奢侈,許多敢(gan)于(yu)批評(ping)朝政(zheng)(zheng)的(de)(de)(de)(de)士(shi)大夫文(wen)人,動輒被無辜(gu)殺戮。因(yin)此,當(dang)時(shi)文(wen)人們懼(ju)談(tan)(tan)政(zheng)(zheng)治,盡是躲開政(zheng)(zheng)治,有的(de)(de)(de)(de)以游山玩水(shui),隱逸不(bu)(bu)仕(shi),酗(xu)酒放(fang)浪,玄學清(qing)談(tan)(tan)等方式來表示自(zi)(zi)己(ji)沒有政(zheng)(zheng)治野心,免(mian)得被統(tong)治者猜忌(ji),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de)(de)(de)(de)黑(hei)(hei)暗(an)現實(shi)造成(cheng)的(de)(de)(de)(de)這(zhe)種畸形的(de)(de)(de)(de)社會(hui)風氣,不(bu)(bu)能不(bu)(bu)影響破落貴族出(chu)身的(de)(de)(de)(de)陶淵(yuan)明(ming)。他從(cong)二十(shi)九歲(sui)(sui)第一次出(chu)仕(shi)江州祭酒到四十(shi)一歲(sui)(sui)解去彭澤令,前后(hou)幾仕(shi)幾隱,實(shi)際(ji)做官時(shi)間不(bu)(bu)到三年(nian),他的(de)(de)(de)(de)理想(xiang)火花就這(zhe)樣在(zai)黑(hei)(hei)暗(an)現實(shi)里稍縱即逝(shi)。因(yin)此,他借“醉人”的(de)(de)(de)(de)語言,指責黑(hei)(hei)暗(an)社會(hui),揭露(lu)政(zheng)(zheng)治危機,鄙棄虛(xu)偽世俗。
組詩《飲酒(jiu)二十首》前(qian)有(you)小序,這(zhe)是研究(jiu)陶淵明的(de)(de)思想和創作(zuo)的(de)(de)重要資(zi)料(liao)。“閑(xian)居寡歡”、“顧(gu)影獨盡”,可見(jian)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tong)苦的(de)(de)心(xin)境下(xia)寫(xie)《飲酒(jiu)》詩的(de)(de)。“紙墨遂(sui)多,辭(ci)無讓次(ci)”,可見(jian)這(zhe)中(zhong)間有(you)個由(you)少(shao)到多,逐漸積累的(de)(de)過程,并(bing)非(fei)一時所作(zuo),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zhong)的(de)(de)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zhe)個最恰當的(de)(de)時機抒發(fa)出來(lai)的(de)(de)。
關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nian)(nian)(nian)代,至今(jin)尚(shang)無定(ding)論。歷來大致(zhi)有(you)六種說法:元興(xing)二年(nian)(nian)(nian)癸卯(403年(nian)(nian)(nian))說、元興(xing)三(san)年(nian)(nian)(nian)甲(jia)辰(404年(nian)(nian)(nian))說、義(yi)(yi)熙十年(nian)(nian)(nian)甲(jia)寅(yin)(414年(nian)(nian)(nian))說、義(yi)(yi)熙二年(nian)(nian)(nian)丙(bing)午(406年(nian)(nian)(nian))說、義(yi)(yi)熙十二三(san)年(nian)(nian)(nian)(416、417年(nian)(nian)(nian))說、義(yi)(yi)熙十四年(nian)(nian)(nian)戊午(418年(nian)(nian)(nian))說。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ren)(ren)、辭賦家(jia)、散文家(jia)。一名潛,字元亮,私(si)謚(shi)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ren)(ren)。《晉書(shu)》《宋書(shu)》均謂(wei)其(qi)為系(xi)陶侃(kan)曾孫。曾任江州祭(ji)酒(jiu)、鎮軍參軍、彭澤(ze)令等,后去職歸隱(yin),絕意仕(shi)途。長(chang)于詩文辭賦。詩多(duo)(duo)描繪田園風光及其(qi)在農村(cun)生活的(de)(de)情景,其(qi)中往(wang)往(wang)隱(yin)寓(yu)著(zhu)對(dui)污濁官場的(de)(de)厭惡和不(bu)愿同流合(he)污的(de)(de)精(jing)神(shen),以及對(dui)太(tai)平社會(hui)的(de)(de)向往(wang);也每(mei)寫及對(dui)人(ren)(ren)生短暫的(de)(de)焦慮(lv)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de)(de)人(ren)(ren)生觀(guan)念,有(you)較多(duo)(duo)哲理成(cheng)分。其(qi)藝術特色兼有(you)平淡與爽朗之勝;語(yu)言質樸(pu)自然,而(er)又頗(po)為精(jing)練,具有(you)獨特風格。有(you)《陶淵明集》。
宋代蘇軾(shi)《東(dong)坡題(ti)跋·題(ti)淵明飲酒詩后》:“‘采菊東(dong)籬(li)下,悠然(ran)見南山’,因采菊而(er)見山,境與意(yi)(yi)會,此句最(zui)有(you)妙處(chu)。近歲俗本(ben)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qi)多(duo)索然(ran)矣(yi)。古人用(yong)意(yi)(yi)深(shen)微,而(er)俗士率(lv)然(ran)妄以(yi)意(yi)(yi)改(gai),此最(zui)可疾。”
宋代(dai)葉夢得《石林(lin)詩話》:“晉(jin)人多言飲酒(jiu),有(you)至沉醉(zui)(zui)者,此未必(bi)意真(zhen)在(zai)酒(jiu)。蓋時方(fang)艱(jian)難(nan),人各(ge)罹禍(huo),惟(wei)托(tuo)于醉(zui)(zui),可以(yi)粗(cu)遠世故。”
元代(dai)劉(liu)履《選詩(shi)補注》卷(juan)五:“靖節退歸之后,世(shi)變日甚,姑每得酒(jiu),飲(yin)必盡醉(zui),賦詩(shi)以自娛。此昌黎韓氏所謂(wei)‘有(you)托而逃(tao)焉’者也。”
明代(dai)鐘(zhong)惺(xing)、譚元春《古詩歸(gui)》:“妙(miao)在題(ti)是飲酒,只當(dang)感(gan)遇(yu)詩、雜詩,所以為遠。”
清(qing)代王夫之(zhi)《古詩評選(xuan)》:“《飲酒二十(shi)首》,猶為(wei)泛濫(lan)。如此情(qing)至(zhi)、理至(zhi)、氣至(zhi)之(zhi)作(zuo),定為(wei)杰作(zuo)!世人不知其好(hao)也。”
清(qing)代沈德潛《古(gu)詩源(yuan)》:“‘彌縫’二字(zi),該盡(jin)(jin)孔子(zi)一生。‘為事誠殷勤’五字(zi),道(dao)盡(jin)(jin)漢儒(ru)訓詁。末(mo)段忽然接入飲酒,此正是古(gu)人(ren)(ren)神(shen)化處(chu)。晉人(ren)(ren)詩,曠達者(zhe)征(zheng)(zheng)引(yin)老莊,繁縟者(zhe)征(zheng)(zheng)引(yin)班揚(yang),而(er)陶(tao)公專用(yong)《論語(yu)》。漢人(ren)(ren)以下,宋儒(ru)以前,可(ke)推(tui)圣門(men)弟子(zi)者(zhe),淵(yuan)明(ming)也。康樂(le)亦善用(yong)經語(yu),而(er)遜其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