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月29日(ri)出生在蘇州(zhou)一個世代書香(xiang)之家。曾祖(zu)父沈炳垣是清(qing)咸豐內(nei)閣大(da)學士(shi)、咸豐皇帝的老師;祖(zu)父沈守(shou)謙精于書法,與畫家吳昌碩(shuo)、詞人朱孝臧(zang)為友。
沈祖(zu)棻(fen)中學就讀(du)于上(shang)(shang)海(hai)。1930年考入(ru)中央大(da)學上(shang)(shang)海(hai)商學院(現上(shang)(shang)海(hai)財經(jing)大(da)學)。
1931年(nian)轉學(xue)至南京中(zhong)央大學(xue)文學(xue)院中(zhong)文系(xi)學(xue)習,當時(shi)系(xi)中(zhong)名師云集,學(xue)風蔚盛(sheng)。沈祖棻得(de)益(yi)于(yu)家(jia)庭熏陶(tao)的(de)(de)古典文學(xue)研(yan)究和(he)舊體詩詞的(de)(de)寫(xie)作才(cai)(cai)能引起了人們的(de)(de)注(zhu)意。當時(shi)院長汪東對她(ta)(ta)的(de)(de)《浣溪(xi)沙》詞微婉深刻地(di)反映“九(jiu)·一八”事(shi)變(bian)后的(de)(de)民族危機感到驚奇,給予(yu)她(ta)(ta)熱(re)情的(de)(de)勉(mian)勵。同時(shi),沈祖棻也(ye)開始(shi)了她(ta)(ta)的(de)(de)新(xin)文學(xue)創(chuang)作。青春的(de)(de)夢想(xiang)、細密的(de)(de)心理、纖(xian)柔的(de)(de)詩情,在她(ta)(ta)的(de)(de)各種文體形式的(de)(de)嘗試中(zhong)盡情地(di)舒展著,散見于(yu)當時(shi)刊物(wu)的(de)(de)新(xin)詩、散文、小說、獨(du)幕劇(ju)等,初步顯示了她(ta)(ta)的(de)(de)文學(xue)才(cai)(cai)華(hua)和(he)創(chuang)作風格。
1934年,沈祖棻考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jiu)班,致力于(yu)古典文學研究(jiu)。同時與(yu)中(zhong)文系(xi)同窗程千帆志(zhi)同道合而相愛(ai)。并發(fa)表了一系(xi)列的短篇(pian)歷(li)史小說,贏(ying)得當(dang)時評論(lun)界在廣泛(fan)關(guan)注,被(bei)文壇譽為(wei)“江南才女”。
1935年,她的(de)小說《辯才禪(chan)師》發表,被(bei)認(ren)為是“充滿(man)詩意(yi)的(de)感(gan)情和筆調”的(de)佳作(zuo)。
1936年春發表的《懸(xuan)崖上的家》也廣受(shou)稱頌。畢業(ye)后,沈(shen)祖棻一面(mian)在各地任教(jiao),一面(mian)進(jin)行新詩和(he)詞的創作,動(dong)蕩的時代,使她的詩詞在輕(qing)靈婉麗中透著凝(ning)重和(he)深沉,抒發著她對災難深重的祖國至誠的愛。
1937年9月,南京遭到日寇的狂轟(hong)濫炸,沈祖棻和程(cheng)千帆避難至安(an)徽屯溪,在屯溪匆(cong)促完(wan)婚。自1942年至日本投降,沈祖棻先后在金(jin)陵大(da)學、華(hua)西大(da)學講授(shou)詩詞。
1940年(nian)4月,沈祖棻因腹中生瘤前(qian)往成都動手術,不料醫院失火,她倉皇逃出,所有衣物都被燒毀。程千帆聞訊(xun)驚恐萬狀,當找到妻子時(shi),兩個相(xiang)擁而泣。
1942年夏(xia),她(ta)身體漸漸康復,和丈夫一起(qi)到成(cheng)都金陵大學教書(shu)。沈祖棻在(zai)成(cheng)都金陵大學開(kai)詞選課(ke)時物(wu)色了(le)5位有才華的(de)學生(sheng)成(cheng)立(li)了(le)正聲(sheng)詩(shi)詞社,在(zai)當時很有影響。她(ta)還為4位將畢業的(de)學生(sheng)每人(ren)各選了(le)30多(duo)首(shou)結集成(cheng)《風雨同聲(sheng)集》出版。
1943年秋,因(yin)中文系人事糾紛(fen)受到排擠。次年春,因(yin)怒而揭(jie)發學(xue)校將政(zheng)府發給(gei)教職員(yuan)的平價(jia)米高價(jia)出售,夫婦倆一(yi)起被學(xue)校開除。
1946年(nian)底,沈祖棻終(zhong)于(yu)結束9年(nian)的離亂,回到武昌(chang)與丈夫(fu)團聚(ju)。
1949年,38歲的沈祖棻剖腹(fu)產(chan)下女兒程麗(li)則。產(chan)后,她的身體越(yue)來越(yue)差,起初怎么也找不(bu)出病因(yin),最后才(cai)發現原來剖腹(fu)時庸(yong)醫將(jiang)手術(shu)紗(sha)布遺留(liu)在了(le)她腹(fu)內(nei)。為(wei)此她飽受兩年病痛,連(lian)腸子都爛掉(diao)一截,不(bu)得不(bu)做多次手術(shu)才(cai)把紗(sha)布取盡(jin)。就在她在上(shang)海做手術(shu)時,上(shang)海解(jie)放。目睹陳毅(yi)大(da)軍進城紀(ji)律嚴(yan)明,對百姓秋毫(hao)不(bu)犯,她激動萬分。同(tong)年,《涉江詞》結(jie)集(ji)出版,受到名家的一致好(hao)評(ping)。
1952年,她病體尚未(wei)完(wan)全痊愈就重(zhong)登講壇,先是(shi)在江蘇師范學院任教,
1956年投奔丈夫(fu)任中(zhong)文系主任的武漢大(da)學,夫(fu)婦共同執教武大(da),在珞珈山下教書育人(ren),講授中(zhong)國(guo)文學史、古(gu)典名著選讀、歷代韻文選、元明戲曲研(yan)究、唐人(ren)七絕詩(shi)等課程(cheng)。
1957年,程千(qian)帆被錯劃為(wei)右(you)派,下放農場改(gai)造。沈祖棻(fen)留在武大(da)繼(ji)續教(jiao)學,她的課深(shen)受學生(sheng)喜愛。
1963年(nian),她被推選為湖北省召(zhao)開李清(qing)照學術研討會作準備(bei)的武(wu)大觀摩課(ke)主講(jiang)人(ren),當時華(hua)中師范學院(yuan)和武(wu)漢師范學院(yuan)也開同題觀摩課(ke),一致公(gong)認沈(shen)祖棻(fen)講(jiang)得最成功(gong)最出色。“文(wen)革(ge)”開始(shi),多病的她,只有女兒麗則(ze)在(zai)身邊,母女相(xiang)依為命(ming)。
1972年,女兒結(jie)婚搬(ban)走了,夫(fu)妻倆城鄉兩隔,惟有(you)詩詞唱和稍慰相思之苦。沈祖棻感賦:“文章(zhang)知己雖堪許(xu),患難夫(fu)妻自可悲。”程千帆唱和:“巴渝唱遍吳娘曲(qu),應記(ji)阿婆初嫁時。”
1975年,程(cheng)千帆平反,1976年回(hui)到(dao)武漢(han),夫妻有了(le)短(duan)暫的(de)團聚(ju)。
1977年6月27日遭遇(yu)車禍而不幸(xing)逝(shi)世。
著(zhu)作有《妥協》、《暮春之夜》、《洋囡(nan)囡(nan)》、《神秘(mi)的(de)詩》、《辯才(cai)禪師》、《茂陵的(de)雨(yu)夜》、《馬嵬驛》、《蘇丞相的(de)悲哀》、《宋詞賞(shang)析》、《唐人七絕淺釋》等。
朱自清(qing)先生曾稱她為“現代李清(qing)照”;
美學家朱光潛也曾題詩稱她“易安而后見斯人,骨秀神清自(zi)不群。”
國學大師錢仲(zhong)聯先生評價她(ta)是“三百年來林下(xia)作,秋波臨去尚銷魂。”
著名(ming)詩人(ren)、書法(fa)家沈(shen)(shen)尹默(mo)先生則比喻他們夫妻為再版的李(li)清照(zhao)和(he)趙明誠,贊譽稱“昔時趙李(li)今程(cheng)沈(shen)(shen)”。
原南京文(wen)學院院長汪東稱(cheng)贊(zan)她:“諸詞皆風格高華,聲韻沉咽,韋馮遺響,如(ru)在(zai)人間。一千年無此作矣(yi)”。
葉嘉瑩女士則稱她為“是一個集(ji)大成的(de)作者”。
她更被世(shi)人(ren)(ren)稱作“明(ming)清以來無人(ren)(ren)可(ke)匹的愛國詞人(ren)(ren)”、“20世(shi)紀(ji)中(zhong)華詩(shi)詞界最杰出(chu)女(nv)詞人(re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