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聲(sheng)漢,1924年入武(wu)昌高等師范生物(wu)(wu)(wu)系,1928年于中山大學(xue)(xue)(xue)(xue)(xue)結業(ye)。1933年赴英國(guo)倫敦大學(xue)(xue)(xue)(xue)(xue)求學(xue)(xue)(xue)(xue)(xue),獲植(zhi)物(wu)(wu)(wu)生理學(xue)(xue)(xue)(xue)(xue)哲(zhe)學(xue)(xue)(xue)(xue)(xue)博(bo)士學(xue)(xue)(xue)(xue)(xue)位。回國(guo)后(hou)(hou)歷任原西北(bei)農(nong)(nong)學(xue)(xue)(xue)(xue)(xue)院(yuan)(今(jin)西北(bei)農(nong)(nong)林科技大學(xue)(xue)(xue)(xue)(xue))、同濟大學(xue)(xue)(xue)(xue)(xue)理學(xue)(xue)(xue)(xue)(xue)院(yuan)、武(wu)漢大學(xue)(xue)(xue)(xue)(xue)教(jiao)授(shou)。1951年后(hou)(hou)任原西北(bei)農(nong)(nong)學(xue)(xue)(xue)(xue)(xue)院(yuan)教(jiao)授(shou)、古(gu)農(nong)(nong)學(xue)(xue)(xue)(xue)(xue)研(yan)究室主任。曾長(chang)期從事生物(wu)(wu)(wu)學(xue)(xue)(xue)(xue)(xue)和植(zhi)物(wu)(wu)(wu)生理學(xue)(xue)(xue)(xue)(xue)的(de)(de)教(jiao)學(xue)(xue)(xue)(xue)(xue)與研(yan)究,是(shi)最早用科學(xue)(xue)(xue)(xue)(xue)方法研(yan)究中國(guo)哺乳類動物(wu)(wu)(wu)的(de)(de)學(xue)(xue)(xue)(xue)(xue)者之一(yi)(yi)。1955年后(hou)(hou)致力于中國(guo)古(gu)代農(nong)(nong)業(ye)科學(xue)(xue)(xue)(xue)(xue)技術(shu)的(de)(de)研(yan)究。先后(hou)(hou)撰(zhuan)寫(xie)了《齊民要術(shu)今(jin)釋》、《四民月令校(xiao)注(zhu)》、《農(nong)(nong)政全(quan)書(shu)校(xiao)注(zhu)》等15種專著,是(shi)中國(guo)農(nong)(nong)史學(xue)(xue)(xue)(xue)(xue)科重(zhong)要奠基(ji)人(ren)之一(yi)(yi)。
石聲(sheng)漢(han)(han),湖南(nan)湘潭人,出生于云南(nan)省昆(kun)明(ming)市一個小職員家(jia)庭。7歲入長沙(sha)楚(chu)怡小學(xue)讀書,1920年(nian)插班考入長沙(sha)明(ming)德中(zhong)學(xue)。1925年(nian),當(dang)“五卅”愛國(guo)反(fan)帝運動的浪潮波(bo)及武(wu)漢(han)(han)時,他(ta)出于愛國(guo)熱情(qing),在漢(han)(han)口(kou)英租界散發傳單時被捕。1927年(nian)“四·一二”反(fan)革(ge)命(ming)政變后,武(wu)漢(han)(han)籠罩在一片白色恐(kong)怖之(zhi)中(zhong)。石聲(sheng)漢(han)(han)被武(wu)昌高師開(kai)除(chu)學(xue)籍。
1927年11月(yue),他(ta)(ta)(ta)(ta)經(jing)廣州中山(shan)(shan)大(da)學(xue)生物(wu)(wu)系主任辛(xin)樹(shu)幟(zhi)的(de)(de)(de)介紹,前往(wang)中山(shan)(shan)大(da)學(xue)任助(zhu)理員,同時(shi)補(bu)修(xiu)在武昌高(gao)師生物(wu)(wu)系未(wei)完的(de)(de)(de)課程。1928年,他(ta)(ta)(ta)(ta)參(can)(can)加了由辛(xin)樹(shu)幟(zhi)主持(chi)的(de)(de)(de)廣西大(da)瑤(yao)(yao)山(shan)(shan)物(wu)(wu)采集(ji)隊工作。在采集(ji)隊,他(ta)(ta)(ta)(ta)除參(can)(can)加采集(ji)和(he)制作動(dong)植物(wu)(wu)標本(ben)(ben)外,還(huan)進行廣西大(da)瑤(yao)(yao)山(shan)(shan)哺乳類和(he)爬蟲(chong)類動(dong)物(wu)(wu)的(de)(de)(de)研(yan)究。他(ta)(ta)(ta)(ta)還(huan)親自到瑤(yao)(yao)民(min)家(jia)(jia)庭,學(xue)習(xi)瑤(yao)(yao)語,記(ji)(ji)錄(lu)瑤(yao)(yao)歌(ge)及民(min)俗,并以日記(ji)(ji)形(xing)式(shi)出版(ban)了《瑤(yao)(yao)山(shan)(shan)采集(ji)記(ji)(ji)》一書。這本(ben)(ben)書翔(xiang)實地(di)記(ji)(ji)載了采集(ji)隊的(de)(de)(de)研(yan)究工作和(he)生活,生動(dong)地(di)反映了瑤(yao)(yao)山(shan)(shan)地(di)區的(de)(de)(de)自然風貌,瑤(yao)(yao)族(zu)的(de)(de)(de)民(min)情民(min)俗。《采集(ji)記(ji)(ji)》文辭精美、樸實,受到當(dang)時(shi)中山(shan)(shan)大(da)學(xue)校長朱家(jia)(jia)驊的(de)(de)(de)推崇。以后(hou)又發表了中國(guo)哺乳類學(xue)及大(da)瑤(yao)(yao)山(shan)(shan)爬蟲(chong)類(主要記(ji)(ji)載蛇(she)類)論文多篇。他(ta)(ta)(ta)(ta)是(shi)中國(guo)用現代科(ke)學(xue)方(fang)法(fa)研(yan)究中國(guo)哺乳類動(dong)物(wu)(wu)最(zui)早的(de)(de)(de)科(ke)學(xue)工作者之(zhi)一。
1933年(nian)11月,石(shi)聲漢考取了第(di)一屆(jie)中央庚款留英(ying)(ying)(ying)公費生,入倫(lun)敦(dun)大(da)學(xue)(xue)理(li)學(xue)(xue)院植(zhi)(zhi)物(wu)(wu)(wu)生理(li)研究班學(xue)(xue)習。在英(ying)(ying)(ying)國(guo)的(de)(de)3年(nian)里,他(ta)(ta)在著名植(zhi)(zhi)物(wu)(wu)(wu)生理(li)學(xue)(xue)家布萊(lai)克曼(F.F.Blackman)的(de)(de)指(zhi)導下(xia),主要(yao)學(xue)(xue)習與研究植(zhi)(zhi)物(wu)(wu)(wu)生理(li)學(xue)(xue),其(qi)(qi)間曾到英(ying)(ying)(ying)羅森士達農事試(shi)驗場作實驗工作。他(ta)(ta)在英(ying)(ying)(ying)植(zhi)(zhi)物(wu)(wu)(wu)年(nian)報(bao)發表有《缺鉀(jia)與其(qi)(qi)它金屬(shu)離子對(dui)于(yu)大(da)麥生長及(ji)含水量影(ying)響之(zhi)間的(de)(de)關系(xi)》、《植(zhi)(zhi)物(wu)(wu)(wu)營養的(de)(de)生理(li)研究——鉀(jia)及(ji)其(qi)(qi)它營養元素與大(da)麥葉片(pian)含水量的(de)(de)關系(xi)》(與Richards.F.G合(he)作)等(deng)論文。1936年(nian)4月,獲倫(lun)敦(dun)大(da)學(xue)(xue)植(zhi)(zhi)物(wu)(wu)(wu)生理(li)哲學(xue)(xue)博士及(ji)理(li)工學(xue)(xue)院的(de)(de)學(xue)(xue)侶榮譽證(zheng)書(shu)。他(ta)(ta)還(huan)在倫(lun)敦(dun)天產博物(wu)(wu)(wu)館(guan)圖書(shu)館(guan),翻譯了英(ying)(ying)(ying)文版的(de)(de)《中國(guo)植(zhi)(zhi)物(wu)(wu)(wu)學(xue)(xue)文獻(xian)評論》一書(shu)。當這本譯著重(zhong)版時(shi),石(shi)聲漢針(zhen)對(dui)原著中所(suo)謂“中醫術全屬(shu)妄言”及(ji)“在中國(guo)青囊術中,含絕對(dui)有毒(du)物(wu)(wu)(wu)外(wai),蓋無(wu)不入藥(yao)者。中國(guo)歧黃家處方之(zhi)際,輒用及(ji)極不可耐之(zhi)藥(yao)物(wu)(wu)(wu)”等(deng)不尊(zun)重(zhong)事實的(de)(de)片(pian)面之(zhi)詞(ci),在序言中憤然予以駁斥,并指(zhi)出:“這是對(dui)中國(guo)中醫藥(yao)的(de)(de)無(wu)知(zhi)和曲解(jie)。”
1907年11月19日在云南省昆(kun)明市(shi)出生(sheng)。1912年春末遷回長沙,寄住于(yu)鄉下家(jia)族“公莊”。1913年2月—1919年12月(6—12歲(sui))
在長沙楚怡小(xiao)學讀書,1915年和1917年因家貧(pin)曾兩次(ci)中(zhong)途停學回(hui)“公(gong)莊”住,并從事簡單(dan)的農(nong)業(ye)生產勞動。
1920年(nian)9月—1924年(nian)1月(13—17歲(sui))
在長沙明德(de)中學(xue)(xue)讀書。因家貧(pin)幾乎輟學(xue)(xue),幸(xing)得(de)胡元倓、辛樹幟等老師的幫助,成為學(xue)(xue)校僅有的一(yi)名半(ban)工半(ban)讀學(xue)(xue)生,管理學(xue)(xue)校圖書館,得(de)以完成學(xue)(xue)業。
1924年2月—1924年8月
留(liu)在(zai)明(ming)德中學(xue)繼續管理圖書館,并在(zai)晚間擔任幾家(jia)的家(jia)庭教師,以收入彌補家(jia)用。
1924年(nian)9月(yue)—1927年(nian)6月(yue)(17—20歲)
以(yi)(yi)初(chu)試及復試兩榜均第(di)一的成績考入武(wu)漢大(da)學(xue)前身(shen)武(wu)昌高師生物系就(jiu)讀。其(qi)間1925年(nian)—1926年(nian)在(zai)武(wu)昌湖(hu)南旅鄂(e)小(xiao)(xiao)學(xue)代課。1926年(nian)秋,因(yin)北伐戰(zhan)爭(zheng)武(wu)大(da)停(ting)課,回長沙在(zai)周南女子中學(xue)和楚怡(yi)小(xiao)(xiao)學(xue)教課半年(nian)。1927年(nian)回武(wu)大(da)復學(xue)。“四·一二”政(zheng)變后,于5月被校方以(yi)(yi)“思想空幻,態度(du)灰色”為(wei)由,開除學(xue)籍。
1927年(nian)9月(yue)(yue)—1928年(nian)7月(yue)(yue)(20—21歲)
在廣州中山大(da)學生物系(xi)任(ren)助(zhu)理員并(bing)補修在武大(da)生物系(xi)未完成的課(ke)(ke)程,同(tong)時選修化學系(xi)的課(ke)(ke)程。
1928年(nian)8月—1931年(nian)7月(21—24歲(sui))
中(zhong)山大(da)學畢業(ye)后留校任(ren)生物系(xi)助教(jiao),進行(xing)脊椎動物分類研(yan)究(jiu)工作,參加辛樹(shu)幟先生組織、率(lv)領的廣西(xi)大(da)瑤山采集(ji)隊。其間,1929年因咯(ge)血休養(yang)一年,在(zai)桂林廣西(xi)第二師范及(ji)梧(wu)州廣西(xi)省立第二中(zhong)學教(jiao)課。在(zai)梧(wu)州二中(zhong)時與許慕貞相(xiang)識(shi)。
1931年(nian)8月—1932年(nian)7月(24—25歲)
赴杭(hang)州(zhou)任(ren)浙(zhe)江大學(xue)生物系助教。1932年在杭(hang)州(zhou)定安中學(xue)代課月余。1932年7月與許慕(mu)貞(zhen)在廣州(zhou)結婚。
1932年8月—1933年9月(25—26歲)
在南京(jing)國立編譯館任編譯員(yuan),譯訂自(zi)然(ran)科(ke)學(xue)及一(yi)部分技術(shu)科(ke)學(xue)名詞。
1933年11月(yue)—1936年4月(yue)(26—29歲)
考取第一屆中(zhong)英庚款(kuan)公費留學(xue)生,在倫敦大學(xue)帝國理工學(xue)院植物生理研究(jiu)班讀研究(jiu)生。1936年5月12日獲(huo)博士(shi)學(xue)位。
1936年4月(yue)—1936年7月(yue)
在德國休養并進(jin)修(xiu)德語。
1936年(nian)8月(yue)—1937年(nian)12月(yue)(29—30歲)
在陜西武功西北(bei)農林專科學(xue)校(xiao)(西北(bei)農林科技大學(xue)前身)任教授。
1938年(nian)1月—1938年(nian)8月(31歲(sui))
在長(chang)沙東郊仙人市鄉長(chang)沖村休養。
1938年(nian)9月(yue)—1941年(nian)8月(yue)(31—34歲)
在同濟大(da)(da)學(xue)(抗戰(zhan)時同濟大(da)(da)學(xue)曾先后遷往(wang)廣(guang)西(xi)八(ba)步、云(yun)南昆明、四川宜賓(bin)李莊)任生物(wu)(wu)系(xi)教授(shou)兼系(xi)主(zhu)任。其間,1939年—1940年應邀為云(yun)南大(da)(da)學(xue)生物(wu)(wu)系(xi)講授(shou)植物(wu)(wu)生理學(xue)一年。
1941年8月(yue)—1951年2月(yue)(34—44歲)
在(zai)(zai)(zai)武(wu)漢大學(xue)(xue)(xue)(抗戰時遷至四川樂(le)(le)山,1946年(nian)遷回湖北武(wu)昌)任(ren)生物系教(jiao)授。1941年(nian)—1946年(nian)在(zai)(zai)(zai)樂(le)(le)山五通橋(qiao)黃(huang)海化學(xue)(xue)(xue)工業研究(jiu)社兼(jian)任(ren)研究(jiu)員。其間,1942年(nian)10月在(zai)(zai)(zai)峨眉四川大學(xue)(xue)(xue)講(jiang)學(xue)(xue)(xue)1月;1943年(nian)春至1946年(nian)兩次在(zai)(zai)(zai)樂(le)(le)山技術專科學(xue)(xue)(xue)校兼(jian)課;1947年(nian)5月—9月應邀(yao)在(zai)(zai)(zai)蘭(lan)州(zhou)大學(xue)(xue)(xue)及(ji)西(xi)北師范學(xue)(xue)(xue)院(yuan)講(jiang)學(xue)(xue)(xue);1948年(nian),在(zai)(zai)(zai)桂林廣西(xi)大學(xue)(xue)(xue)講(jiang)學(xue)(xue)(xue)7周;1950年(nian)在(zai)(zai)(zai)湖北省立醫(yi)學(xue)(xue)(xue)院(yuan)兼(jian)生物化學(xue)(xue)(xue)課半(ban)年(nian)。
1951年(nian)2月(yue)—1971年(nian)6月(yue)(44—63歲(sui))
任(ren)西北農(nong)(nong)(nong)(nong)學(xue)院(yuan)農(nong)(nong)(nong)(nong)化(hua)系(xi)教授及植(zhi)物生理生化(hua)教研室(shi)主任(ren);1955年(nian)初開始校勘整(zheng)理中國古代農(nong)(nong)(nong)(nong)學(xue)典籍;1956年(nian)12月起任(ren)西北農(nong)(nong)(nong)(nong)學(xue)院(yuan)古農(nong)(nong)(nong)(nong)學(xue)研究室(shi)主任(ren)。
1955年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西(xi)北(bei)(bei)(bei)農(nong)(nong)業(ye)生物(wu)研(yan)(yan)究(jiu)(jiu)(jiu)(jiu)所(suo)(現更名(ming)為西(xi)北(bei)(bei)(bei)水土保持研(yan)(yan)究(jiu)(jiu)(jiu)(jiu)所(suo))成立,任該所(suo)兼職研(yan)(yan)究(jiu)(jiu)(jiu)(jiu)員(yuan)(yuan)(yuan)(yuan)(yuan);1955年11月(yue)被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聘(pin)為西(xi)北(bei)(bei)(bei)農(nong)(nong)業(ye)生物(wu)研(yan)(yan)究(jiu)(jiu)(jiu)(jiu)所(suo)學(xue)術委員(yuan)(yuan)(yuan)(yuan)(yuan)會委員(yuan)(yuan)(yuan)(yuan)(yuan);1956年聘(pin)為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植物(wu)生理(li)研(yan)(yan)究(jiu)(jiu)(jiu)(jiu)所(suo)學(xue)術委員(yuan)(yuan)(yuan)(yuan)(yuan)會委員(yuan)(yuan)(yuan)(yuan)(yuan)。
1958年李約(yue)瑟博士曾邀請前往英國(guo)劍橋大學(xue)(xue),合作《中國(guo)科學(xue)(xue)技術史》的農業卷和(he)生物卷,受時局限制,未能(neng)成行。
1963年,當選為陜西省(sheng)第三屆人民(min)代表大會(hui)代表。
1971年6月28日(ri),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在天津韶(shao)山醫院病逝,終年63歲。
1 石聲漢(han).國(guo)立中山(shan)大(da)學廣(guang)西瑤山(shan)采集(ji)隊日程.廣(guang)州:中山(shan)大(da)學初版,1929.
2 石聲(sheng)漢.生命新觀.樂山文化印書館初版,1944;臺北:世界書局(ju)重印,1962.
3 石聲漢.氾勝(sheng)之書(shu)今釋.第1版(ban).北京:科學出(chu)版(ban)社,1956.
4 石聲(sheng)漢.從《齊民要術(shu)》看中國(guo)古(gu)代(dai)的農業科學知識.第1版(ban).北京:科學出(chu)版(ban)社,1957.
5 石聲(sheng)漢.齊民要(yao)術今釋(shi)(全四冊(ce)).第1版(ban).北京(jing):科學出(chu)版(ban)社(she),1957—1958.
6 Shi Shenghan: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齊(qi)民要術概論).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7 Shi Shenghan: On Fan Sheng-Chih Shu(氾勝之書(shu)研究).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8 石聲漢,康成懿(yi).便(bian)民圖纂校(xiao)注.第1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59.
9 石聲(sheng)漢.齊民要術(shu)選讀.第1版.北(bei)京:農業出(chu)版社,1961.
10 石聲漢.四民月令(ling)校注.第1版.北京(jing):中華書局(ju),1961.
11 石聲漢(han).兩漢(han)農(nong)書(shu)選讀.第1版(ban).北京:農(nong)業出版(ban)社,1979.
12 石聲漢(han).農政全書(shu)校(xiao)注(分三冊).第1版.上海(hai):上海(hai)古籍(ji)出版社,1979.臺北(bei):明(ming)文書(shu)局股份有限公司重印(yin),1981.
13 石聲漢.中國古代農書評介.第1版(ban)(ban).北京:農業(ye)出(chu)版(ban)(ban)社(she),1980;(日(ri)本(ben)東海大學渡(du)部武譯成日(ri)文.日(ri)本(ben)思索(suo)社(she)出(chu)版(ban)(ban),1984).
14 石聲漢(han).中(zhong)國(guo)農學遺(yi)產要略.第1版(ban).北京:農業出版(ban)社(she),1981.
15 石聲漢.農桑(sang)輯要(yao)校注.第1版(ban).北京:農業出版(ban)社,1982.
16 石聲(sheng)漢(han).輯徐衷(zhong)南方草物狀.第1版.北京:農(nong)業出版社,1990.
17 Emil Bretschneider著,石聲漢譯.中國植(zhi)物學文(wen)獻評(ping)論.第1版(ban).上海:商務(wu)印書(shu)館(guan),1935年(nian)(1957年(nian)重印).
18 Ernest Baldwin著.石聲(sheng)漢譯.動態生物(wu)化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19 C.達(da)爾(er)文著,石(shi)聲漢譯.食蟲植物(wu).第1版.北京:科(ke)學出版社,1987.
已出版專著
1.《國立中(zhong)(zhong)山大學廣西瑤(yao)山采集(ji)隊采集(ji)日(ri)程》,8萬余字,1929年廣州中(zhong)(zhong)山大學出版。
2.《中國獸學(xue)(xue)叢(cong)(cong)書(shu)》(第一集(ji)(ji)),約16萬(wan)字(zi),1928年廣(guang)州(zhou)中山(shan)大(da)學(xue)(xue)出版(ban);《中國哺乳(ru)類(lei)學(xue)(xue)叢(cong)(cong)書(shu)》(第二集(ji)(ji)),1928年廣(guang)州(zhou)中山(shan)大(da)學(xue)(xue)出版(ban);《中國哺乳(ru)類(lei)學(xue)(xue)叢(cong)(cong)書(shu)》(第三(san)集(ji)(ji)),1930年廣(guang)州(zhou)中山(shan)大(da)學(xue)(xue)出版(ban)。
3.《生命新觀》,16.8萬字,1944年3—11月《海王》雜志連(lian)載(zai);1944年四川(chuan)樂山武漢(han)大學文化印書(shu)館初版,1962年臺北世界書(shu)局重版。
4.講義《植物生理(li)學》,1952年(nian)西(xi)北(bei)農學院出版。
5.《氾勝之(zhi)書今釋(shi)》,5.8萬字,1956年科學出(chu)版(ban)社出(chu)版(ban)。
6.《從〈齊民要術〉看中(zhong)國(guo)古代農業(ye)科學(xue)知識》,7.3萬字,中(zhong)國(guo)農業(ye)科學(xue)研(yan)究叢刊之一,1955年(nian)12月;1956年(nian)《西(xi)北農學(xue)院學(xue)報(bao)》第2、3、4期連載;1957年(nian)科學(xue)出版社出版。
7.《齊民要術(shu)今釋》(1—4分冊(ce)),共97.6萬(wan)字(zi);第(di)(di)(di)一分冊(ce)26.9萬(wan)字(zi),1957年(nian)(nian)12月(yue)(yue)科學(xue)(xue)出(chu)(chu)(chu)版(ban)社(she)出(chu)(chu)(chu)版(ban);第(di)(di)(di)二分冊(ce)23萬(wan)字(zi),1958年(nian)(nian)3月(yue)(yue)科學(xue)(xue)出(chu)(chu)(chu)版(ban)社(she)出(chu)(chu)(chu)版(ban);第(di)(di)(di)三分冊(ce)30.1萬(wan)字(zi),1958年(nian)(nian)5月(yue)(yue)科學(xue)(xue)出(chu)(chu)(chu)版(ban)社(she)出(chu)(chu)(chu)版(ban);第(di)(di)(di)四分冊(ce)17.6萬(wan)字(zi),1958年(nian)(nian)6月(yue)(yue)科學(xue)(xue)出(chu)(chu)(chu)版(ban)社(she)出(chu)(chu)(chu)版(ban)。
8.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英(ying)文32開本107頁(中文書名(ming)《齊(qi)民要(yao)術概論(lun)》);1958年(nian)7月(yue)科學出(chu)版(ban)社(she)第(di)(di)一版(ban);1962年(nian)12月(yue)科學出(chu)版(ban)社(she)第(di)(di)二(er)版(ban);1982年(nian)4月(yue)科學出(chu)版(ban)社(she)第(di)(di)四次印刷。
9.ON“FAN SHENG-CHIH SHU”,英(ying)文(wen)(wen)32開本(ben)(ben)68頁(ye)(中文(wen)(wen)書(shu)名《氾(fan)勝之書(shu)今釋》);1959年(nian)(nian)12月(yue)(yue)科學(xue)出(chu)版(ban)社第一版(ban);1982年(nian)(nian)4月(yue)(yue)科學(xue)出(chu)版(ban)社第四次印刷(shua);日(ri)(ri)本(ben)(ben)學(xue)者岡島秀夫教授及其女志田容子曾(ceng)將此(ci)書(shu)從英(ying)文(wen)(wen)譯為(wei)日(ri)(ri)文(wen)(wen),日(ri)(ri)本(ben)(ben)農(nong)山漁(yu)村(cun)文(wen)(wen)化協(xie)會1986年(nian)(nian)9月(yue)(yue)出(chu)版(ban)。
10.《齊民要術選讀本》,36.9萬字(zi),1961年農(nong)業出(chu)版(ban)社出(chu)版(ban)。
11.《四民月(yue)令校注》,7.7萬(wan)字,1965年3月(yue)中華書局出版(ban)。
12.《兩漢(han)農書選讀》,2.8萬字,1979年8月(yue)農業出版(ban)(ban)社(she)第一版(ban)(ban),1981年11月(yue)農業出版(ban)(ban)社(she)第二次(ci)印刷。
13.《農政全書校注》(父親(qin)的(de)原稿為130余萬(wan)字,1965年脫稿,現出版(ban)的(de)是(shi)經(jing)西農古農研究(jiu)室整理過的(de),為107.3萬(wan)字);1979年9月(yue)上海古籍(ji)出版(ban)社第一版(ban),1985年上海古籍(ji)出版(ban)社第二(er)次印刷,1980年9月(yue)臺北文明書局初(chu)版(ban)。
14.《中(zhong)國古代農(nong)(nong)書評(ping)介》,7萬字(zi),1980年5月(yue)農(nong)(nong)業出版(ban)社(she)出版(ban);本(ben)書經日本(ben)東海大(da)學渡(du)部武副(fu)教授譯成日文(wen),日本(ben)思索社(she)1984年9月(yue)第一版(ban)。
15.《中國農學遺(yi)產要略》(1964年(nian)脫稿),6萬字,1981年(nian)3月農業出(chu)版(ban)(ban)社出(chu)版(ban)(ban)。
16.《農桑輯(ji)要校注(zhu)》(1963年脫稿),17.2萬字,1982年3月農業出(chu)版(ban)社出(chu)版(ban)。
17.《輯(ji)徐衷南方草(cao)物狀》(1966年(nian)(nian)8月20日脫稿),1.7萬(wan)字,1990年(nian)(nian)5月農(nong)業出版(ban)社影印(yin)出版(ban)。
譯著
1.《中國植物學文獻評論(lun)》(Emil Bretschneider著),4.1萬(wan)字,1935年國立編譯(yi)館(guan)出版,商務印(yin)書館(guan)印(yin)行;1957年商務印(yin)書館(guan)再(zai)版。
2.《比較生物化學引論》(Ernest Baldwin著),9萬余字,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3.《動態生物(wu)化學》(Ernest Baldwin著),37.5萬字,1956年11月人民衛生出(chu)版(ban)社出(chu)版(ban)。
4.《物理化學(xue)與膠體(ti)化學(xue)》,38.3萬(wan)字(M.A.Κа6yлyков等(deng)著,與虞(yu)宏(hong)正、李萃麟(lin)等(deng)合譯);1953年(nian)商務印書(shu)館出版(ban)(ban);1959年(nian)高等(deng)教育(yu)出版(ban)(ban)社新一版(ban)(ban)。
5.《食蟲植(zhi)物》(C.達爾(er)文著)(1965年(nian)脫稿),24.4萬字(zi),1987年(nian)9月科學出版(ban)社(she)出版(ban)。
已發表論文
1.《廣東北江瑤山(shan)初步調(diao)查報告(gao)》,1930年(nian)廣州中山(shan)大學出版(ban)。
2.《采集廣西瑤山(shan)報告及請開辟瑤山(shan)為學(xue)術研(yan)究(jiu)所(suo)意見書——第三屆(jie)科學(xue)教員暑期研(yan)究(jiu)會生物系(xi)工作報告》,1929年《科學(xue)月刊》第1卷8、9期,廣州中山(shan)大(da)學(xue)出版。
3.《湘南之(zhi)哺乳類》,1930年(nian)廣州中山(shan)大學出版。
4.《續記廣東(dong)北江(jiang)瑤山哺(bu)乳類》,1931年(nian)廣州(zhou)中山大學出(chu)版。
5.《二千年(nian)前的中國旱(han)農——〈氾勝(sheng)之書〉初步整理分析》,1.4萬字(zi),1956年(nian)4月(yue)9日(ri)在北(bei)京(jing)自然(ran)科學史討論會宣讀(du)。
6.《介紹〈氾勝之(zhi)書(shu)〉》,0.6萬字,《生物(wu)學(xue)通報(bao)》1956年第11期。
7.《啥時割麥(mai)好》,0.5萬字(zi),《陜西(xi)日報》1957年5月11日。
8.《探索〈齊民要術(shu)〉中的生物(wu)(wu)學(xue)(xue)知識》,0.96萬字(zi),《生物(wu)(wu)學(xue)(xue)通報》1957年第1期(qi)。
9.《以“盜天(tian)地(di)之時(shi)利”為目標的農書——陳旉〈農書〉的總結分(fen)析》,0.63萬字,《生物學通報》1957年第5期。
10.《元(yuan)代的三部農書》,0.96萬字,《生物學通報》1957年第(di)10期。
11.《從〈氾勝之書〉的整理工(gong)作談起》,0.65萬字,《西北農學院學報》1957年第4期(qi)。
12.《介紹〈便民圖纂〉》,0.29萬(wan)字,《西北農學院學報》1958年第1期。
13.《試論(lun)中國人民最(zui)早對(dui)甘蔗與棉花(hua)的利用》,0.97萬字,《西北農學(xue)院(yuan)學(xue)報》1958年第1期(qi)。
14.《關中的祖國農業遺產》,0.48萬字,《科學與技術》1958年(nian)第4期。
15.《小麥分期(qi)(qi)收割試驗》,《西北(bei)農學院學報》1960年第2期(qi)(qi)。
16.《中國古農學》,約0.7萬(wan)字,1961年2月在(zai)北(bei)京參加民(min)主(zhu)黨派雙周座談會的發言稿。
17.《徐光啟和〈農政(zheng)全(quan)書〉》,2.1萬字,1962年(nian)6月24—26日《光明(ming)日報》連載,后(hou)收入1963年(nian)中華(hua)書局出(chu)版的《徐光啟紀念文集(ji)》。
18.《試論中(zhong)國(guo)從西域引入(ru)的植物(wu)與(yu)張騫的關(guan)系》,2萬(wan)字,《科學史集刊(kan)》1963年第(di)4期(qi)。
19.《試論中(zhong)國古代農書的運用》,0.84萬字(zi),《中(zhong)國農業(ye)科學(xue)》1963年第10期(qi)。
20.《對嫁(jia)接的一些揣(chuai)測性(xing)解釋》,1萬字,《植(zhi)物生理通訊》1963年第5期(qi)。
21.《復(fu)種與套(tao)種》,0.3萬字(zi),《中國農(nong)報(bao)》1963年(nian)。
22.《苗—秀—實(shi)》,0.9萬字,《植物(wu)生理通訊》1964年(nian)第(di)5期(qi)。
23.《明末以(yi)前(qian)棉及棉織品輸入的史跡》,約(yue)1萬字,《陜西農業科學》1985年第(di)2期(qi)。
其他
1.瑤歌(二(er)百余首(shou)),3萬余字,中山(shan)大學(xue)語言歷史研(yan)究所周刊1928年9月第(di)4卷第(di)46、47期。
2.《參觀京、滬(hu)各(ge)地生物標本瑣記》,《自然科學》1930年9月第2卷(juan)第4期(qi),1934年4月第18卷(juan)第4期(qi)。
3.《楊妹》,0.35萬(wan)字,《海(hai)王》1948年6月(yue)12日。
4.《憂讒畏譏——一個詩(shi)詞故事(shi)》,0.34萬(wan)字,《海王(wang)》1948年。
5.《微生物和食物》,1.5萬字(zi),《我們的書(shu)》叢書(shu)之一(yi),1950年開明書(shu)店出版。
6.《生命(ming)和水(shui)》,1.5萬字(zi),《我們的書》叢書之(zhi)一,1950年(nian)開明書店(dian)出版。
7.《兩個十(shi)三(san)年——為西(xi)農(nong)校慶三(san)十(shi)周(zhou)年而作》,《西(xi)北農(nong)學(xue)院(yuan)三(san)十(shi)周(zhou)年校慶專刊》,1964年。
8.《農書(shu)系統圖(tu)》,1957年繪制(zhi)。
9.《中國(guo)古代(dai)農書(shu)主要內(nei)容的演進》,1957年繪(hui)制(zhi)。
10.《植物(wu)教學掛圖(tu)》(與辛(xin)樹幟合編,戈(ge)湘嵐繪圖(tu)),1953年出(chu)版。
未印行著作
1.《有機化(hua)學(xue)入門》,1951年中(zhong)華(hua)書(shu)局接受出(chu)版(ban),但(dan)未(wei)出(chu)書(shu)。
2.《食物制造(zao)原理》,約35萬字,系四十年代為(wei)四川樂(le)山技術(shu)專科學(xue)校及高級職業學(xue)校開(kai)設(she)“食品加工”課(ke)的教材。
3.《對整理校(xiao)印古農書工作的芻(chu)議(yi)》,0.21萬字。
4.《棉(mian)花》(翻譯(yi)伯希和著作(zuo),譯(yi)至14章)。
5.《顏色是什么》(一)、(二)、(三),約2萬字。
6.《什(shen)么東西(xi)有(you)顏色?》,約(yue)1萬字,這是父親(qin)20世紀60年(nian)代為廣(guang)播電(dian)臺(tai)講(jiang)座寫(xie)的(de)講(jiang)稿(有(you)手稿)。
7.讀《焦氏易林》筆記,約20萬字。
8.讀《廣韻》札記,約10萬字。
9.古農書校勘筆(bi)記,約10萬(wan)字(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