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1918年4月5日(ri)—1977年2月26日(ri)),原名查良錚,曾(ceng)用(yong)筆名梁(liang)真,祖籍浙江省(sheng)海寧市袁花鎮,出(chu)生于天津(jin)。現代主義詩人、翻(fan)譯家(jia)。
1940年在西南聯(lian)大畢業后(hou)留校(xiao)任(ren)教。1949年赴美國(guo)留學,入(ru)芝加哥大學英國(guo)文(wen)學系學習。1952年獲文(wen)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guo)后(hou),任(ren)南開大學外文(wen)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調圖書館工作。1977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穆旦(dan)于(yu)40年代出版了《探險隊》《穆旦(dan)詩(shi)(shi)(shi)集(1939~1945)》《旗》三部(bu)詩(shi)(shi)(shi)集,將西(xi)歐現代主義和中(zhong)國(guo)(guo)(guo)詩(shi)(shi)(shi)歌傳統結合起來,詩(shi)(shi)(shi)風富(fu)于(yu)象征寓意和心(xin)靈(ling)思辨,是“九葉詩(shi)(shi)(shi)派(pai)”的(de)代表性詩(shi)(shi)(shi)人(ren)。20世(shi)紀80年代之后(hou),許(xu)多(duo)現代文學(xue)專家推其為現代詩(shi)(shi)(shi)歌第一(yi)人(ren)。主要譯作(zuo)有(you)俄國(guo)(guo)(guo)普希金的(de)作(zuo)品《青(qing)銅(tong)騎(qi)士(shi)》《普希金抒(shu)情詩(shi)(shi)(shi)集》,英(ying)(ying)國(guo)(guo)(guo)雪萊的(de)《云雀(que)》《雪萊抒(shu)情詩(shi)(shi)(shi)選》,英(ying)(ying)國(guo)(guo)(guo)拜倫(lun)的(de)《唐(tang)璜》《拜倫(lun)抒(shu)情詩(shi)(shi)(shi)選》《拜倫(lun)詩(shi)(shi)(shi)選》,英(ying)(ying)國(guo)(guo)(guo)《布(bu)萊克詩(shi)(shi)(shi)選》《濟慈(ci)詩(shi)(shi)(shi)選》。
1918年4月(yue)(yue)5日(ri)(農歷(li)二月(yue)(yue)二十四日(ri))生于天津(jin)。與作家金庸(yong)(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di),皆(jie)屬“良”字輩,有親(qin)屬關系。
1929年入南(nan)開中學(xue)讀書,從此(ci)對(dui)文學(xue)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寫(xie)詩(shi)。當時日寇侵凌,京津首當其沖,穆旦寫(xie)下了(le)《哀國難》,“灑著一腔熱血(xue)”大聲(sheng)疾(ji)呼:眼(yan)看(kan)祖先們的血(xue)汗(han)化(hua)成了(le)輕煙,/鐵(tie)鳥擊碎了(le)故去(qu)英雄們的笑臉!/眼(yan)看(kan)四(si)千年的光輝(hui)一旦塌(ta)沉,/鐵(tie)蹄(ti)更翻(fan)起了(le)敵人的兇焰(yan)!”
1934年查(cha)良錚將“查(cha)”姓上(shang)下拆(chai)分(fen),“木”與“穆(mu)”諧音,得“穆(mu)旦(dan)”(最(zui)初寫作“慕旦(dan)”)之名。
1935年考入清(qing)華大學地質系(xi),半年后改(gai)讀(du)外文系(xi),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學校輾轉于(yu)長沙、昆明等地,并在(zai)香港《大公報》副(fu)刊和昆明《文聚》上發表大量詩作,成為有名的青(qing)年詩人。
穆旦在這里繼續(xu)探索和寫(xie)作現代詩歌,并(bing)在《清華學刊》上發表。他(ta)寫(xie)雪萊式的浪(lang)漫派的詩,有(you)著強烈的抒(shu)情(qing)氣(qi)質,又有(you)很強的現實(shi)感(gan)。
1937年(nian)七七事變后,10月隨(sui)大學南遷長(chang)沙國(guo)立長(chang)沙臨時(shi)大學,后又徒步遠(yuan)行至(zhi)昆明西(xi)南聯合大學。同年(nian)在香港《大公報(bao)》副刊和(he)昆明《文聚》上連(lian)續發表《合唱》《防(fang)空洞(dong)里的抒情詩》《從空虛到充(chong)實(shi)》《贊美》《詩八首》等具有代(dai)表性的作品。
1939年開始系統(tong)接(jie)觸西方現代派詩(shi)歌(ge)、文論,創作發生轉變,并走向成熟。
1940年畢業于(yu)西南聯大外(wai)文系,留校擔任(ren)助教,負責敘永分校新(xin)生的(de)接收(shou)及教學工作。
1942年2月(yue)投筆(bi)從戎(rong),24歲的(de)穆旦響應(ying)國(guo)民政府“青年知識(shi)分(fen)子(zi)入(ru)(ru)伍”的(de)號召,以助教的(de)身份報(bao)名(ming)參(can)加中(zhong)國(guo)入(ru)(ru)緬(mian)遠征軍(jun),在副總(zong)司令杜聿明兼任軍(jun)長的(de)第5軍(jun)司令部,以中(zhong)校(xiao)翻譯官(guan)的(de)身份隨(sui)軍(jun)進入(ru)(ru)緬(mian)甸抗日戰(zhan)場。同年5月(yue)至9月(yue),親歷滇(dian)緬(mian)大(da)撤退,經歷了震驚中(zhong)外的(de)野(ye)人山(shan)(shan)戰(zhan)役,于遮(zhe)天蔽日的(de)熱(re)帶雨(yu)林穿山(shan)(shan)越(yue)嶺,扶病前行(xing),踏著堆堆白骨僥幸(xing)逃出(chu)野(ye)人山(shan)(shan)。
1943年(nian)回國(guo)后(hou)經歷了幾(ji)年(nian)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nian)創辦沈陽(yang)《新報(bao)》,任主(zhu)編。
1945年(nian)9月(yue),根據(ju)入緬作(zuo)戰的(de)(de)經歷,創(chuang)作(zuo)了中(zhong)國現代(dai)主義詩歌史上著名(ming)詩篇(pian)——《森林之(zhi)魅(mei)——祭胡康河上的(de)(de)白(bai)骨》,另有相(xiang)關創(chuang)作(zuo)《阻(zu)滯的(de)(de)路》、《活下(xia)去》。
1947年參加后來(lai)被稱為“九葉詩派”的創(chuang)作活動。
1948年在FAO(聯合(he)國世界糧農組織(zhi)救(jiu)濟署)和美(mei)國新聞(wen)處工作(zuo)。
1949年8月自費赴美(mei)留(liu)學(xue),入(ru)芝加(jia)哥大(da)學(xue)攻(gong)讀英美(mei)文(wen)學(xue)、俄羅斯文(wen)學(xue)。
1949年12月在佛羅里達(da)州與(yu)正(zheng)在生物系留學的周與(yu)良(liang)結婚。
1952年6月30日畢(bi)業(ye),獲芝加哥(ge)大學文學碩士學位(wei)。
1953年初自(zi)美國回到天津,任(ren)南(nan)開(kai)大學外(wai)文(wen)系副教授,致力于(yu)俄、英詩歌翻譯。
1958年被指為歷史反(fan)革命,調圖(tu)書館(guan)和洗澡堂,先后十多年受(shou)到管制、批判、勞改(gai),停止詩歌創作(zuo),堅持(chi)翻譯(yi)。
1975年恢復(fu)詩歌創作,一(yi)舉創作了《智慧之歌》、《停電(dian)之后(hou)》、《冬》等近30首作品。
1976年3月(yue)31日右腿股(gu)骨頸折斷。翌年2月(yue)26日春節(jie)期間,穆旦于凌晨心臟病突發(fa)逝世,享年59歲(sui)。死前,穆旦在《冥(ming)想》的(de)詩中道(dao)出了自己的(de)內心獨白:“而(er)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leng)眼向過去稍(shao)稍(shao)回顧,只見(jian)它曲折灌溉的(de)悲喜,都消(xiao)失在一片(pian)亙古(gu)的(de)荒漠。這才(cai)知道(dao)我全部的(de)努力不(bu)過完(wan)成了普通生活。”
1979年平反。
穆旦葬于北(bei)京萬安公墓
創作(zuo):《探險隊》(1945)、《穆(mu)旦(dan)詩集(ji)(1939-1945)》(1947)、《旗》(1948)、《穆(mu)旦(dan)詩選(xuan)》(1986)、《穆(mu)旦(dan)詩文集(ji)》(1996);《冬》。
譯(yi)作:《普希金抒情詩集(ji)》(1954)、《歐(ou)根·奧(ao)涅金》(1957)、《唐(tang)璜》(1980)、《英(ying)國現代詩選》(1985)、《穆旦譯(yi)文(wen)集(ji)》(2005)。
穆旦(dan)早在四十(shi)(shi)年(nian)(nian)代就(jiu)(jiu)成為(wei)當時受歡迎的(de)(de)青年(nian)(nian)詩(shi)人(ren),他的(de)(de)詩(shi)在上海詩(shi)人(ren)中(zhong)(zhong)產生了強烈的(de)(de)反響(xiang)。四十(shi)(shi)年(nian)(nian)代初(chu)期(qi),聞一多遍選(xuan)(xuan)(xuan)《現代詩(shi)鈔》時,選(xuan)(xuan)(xuan)入(ru)了他詩(shi)作十(shi)(shi)一首(shou)(shou),數量之多僅次于徐志(zhi)摩(mo)一首(shou)(shou)。1948年(nian)(nian)初(chu),方(fang)宇晨(chen)的(de)(de)英(ying)譯《中(zhong)(zhong)國現代詩(shi)選(xuan)(xuan)(xuan)》在倫(lun)敦(dun)出版,其中(zhong)(zhong)就(jiu)(jiu)選(xuan)(xuan)(xuan)譯了穆旦(dan)詩(shi)九首(shou)(shou)。1952年(nian)(nian),穆旦(dan)的(de)(de)兩首(shou)(shou)英(ying)文(wen)詩(shi)被美國詩(shi)人(ren)赫伯特(te)·克(ke)里克(ke)莫爾編選(xuan)(xuan)(xuan)入(ru)《世界名詩(shi)庫(ku)》同時入(ru)選(xuan)(xuan)(xuan)的(de)(de)其他中(zhong)(zhong)國詩(shi)人(ren)只有何其芳。穆旦(dan)詩(shi)作的(de)(de)藝術風格、詩(shi)學(xue)(xue)傳(chuan)統(tong)、思想傾(qing)向和(he)文(wen)學(xue)(xue)史意義,在四十(shi)(shi)年(nian)(nian)代就(jiu)(jiu)被一些詩(shi)人(ren)和(he)評論家較為(wei)深(shen)入(ru)地討論著(zhu),并被介紹到英(ying)語文(wen)學(xue)(xue)界。
五十(shi)年代初以(yi)來,穆旦(dan)(dan)(dan)頻受政治運動的(de)打擊,身心遭到極(ji)大的(de)摧殘(can),被(bei)(bei)迫從詩(shi)壇(tan)上銷聲(sheng)匿跡,轉而(er)潛心于外國詩(shi)歌(ge)(ge)的(de)翻譯,直(zhi)到驟然去世(shi)(shi)。穆旦(dan)(dan)(dan)去世(shi)(shi)多年以(yi)后(hou),才逐漸被(bei)(bei)人們重新(xin)認識。人們出版他(ta)的(de)詩(shi)集(ji)和(he)紀(ji)念文集(ji),舉行“穆旦(dan)(dan)(dan)學術(shu)討論(lun)會(hui)”,給予他(ta)很高的(de)評(ping)價。“二十(shi)世(shi)(shi)紀(ji)中(zhong)國詩(shi)歌(ge)(ge)大師”的(de)排行榜(bang)上,他(ta)甚至(zhi)被(bei)(bei)名列榜(bang)首。這種種的(de)不尋常,被(bei)(bei)稱為“穆旦(dan)(dan)(dan)現象”。
袁可嘉在(zai)《詩(shi)(shi)的新(xin)方(fang)向》中認為(wei),穆旦“是這一(yi)代的詩(shi)(shi)人中有能量的、可能走得遠(yuan)的人才之一(yi)”,現在(zai)看(kan)來這一(yi)判斷(duan)是準確的。
袁可(ke)嘉回憶了現代(dai)(dai)文學史上現代(dai)(dai)化(hua)新詩潮的(de)由(you)來和(he)發展(zhan),認(ren)為“穆(mu)旦是是站在40年代(dai)(dai)新詩潮的(de)前列,他是名副其(qi)實的(de)旗手之一(yi)。在抒情方式和(he)語言藝術‘現代(dai)(dai)化(hua)’的(de)問題(ti)上,他比誰(shui)都做得(de)徹(che)底”。不過袁又指出,這樣(yang)的(de)“徹(che)底性”難免在某些尚不成熟的(de)詩作中(zhong)帶來一(yi)定程(cheng)度的(de)生硬(ying)和(he)晦澀(se),使他的(de)作品到(dao)今天(tian)還不能為更(geng)多(duo)的(de)人所理解和(he)欣賞,是我們(men)應當吸取(qu)的(de)教訓(xun)。
王佐良認(ren)為“無論如何,穆(mu)旦(dan)是(shi)到達(da)中國(guo)詩(shi)壇的前區了,帶著新的詩(shi)歌主(zhu)題和新的詩(shi)歌語(yu)言(yan),只不過(guo)批評家(jia)和文學史家(jia)遲遲地(di)不來接近他罷了”。王佐良還談到了穆(mu)旦(dan)晚(wan)年(nian)的詩(shi)作(zuo)(zuo),認(ren)為詩(shi)人經過(guo)將近三(san)十年(nian)的坎坷,仍有那(nei)無可(ke)企及的詩(shi)才。他認(ren)為《冬》可(ke)以放在穆(mu)旦(dan)好的作(zuo)(zuo)品之列(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