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1916—1985),原名童天(tian)鑒,安徽省無為市開城鎮羊(yang)山人(ren),著名詩(shi)人(ren)。
1933年考(kao)入上海光華大學外文系(xi)。
1934年(nian)加(jia)入中國(guo)左翼作家聯(lian)盟,參加(jia)《文學叢報》、《新詩(shi)歌》的編輯工(gong)作。1935年(nian)任《每周詩(shi)歌》主編,創(chuang)作并出版(ban)處(chu)女作《未明集》。
1936年出版描寫東北人民抗日斗(dou)爭的短詩(shi)集(ji)《中國牧(mu)歌》和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寫農民反(fan)抗斗(dou)爭的長詩(shi)《中國·農村的故事(shi)》。這兩部書都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作者險(xian)遭逮捕。
1937年春到東(dong)京學日文(wen)。“七.七事變(bian)”后,回上海寫抗戰(zhan)詩(shi)歌。是年秋,去武(wu)漢,寫成《給戰(zhan)斗(dou)者(zhe)》。該詩(shi)表達了(le)人民反抗侵(qin)略的(de)決心,鼓(gu)舞了(le)人民的(de)戰(zhan)斗(dou)意志,是當(dang)時公認的(de)優秀(xiu)政治抒情詩(shi)。年底,到八路(lu)軍(jun)領導的(de)西北戰(zhan)地服務團當(dang)戰(zhan)地記者(zhe)。
1938年(nian)春夏(xia),到(dao)(dao)延安與文藝界同仁(ren)共同發起街頭詩(shi)(shi)運(yun)動日(8月(yue)7日)。其詩(shi)(shi)作《假使我們不去(qu)打仗》傳遍全國,被聞一多稱為“擂鼓(gu)詩(shi)(shi)人”、“時代的鼓(gu)手”,是(shi)年(nian)8月(yue),加(jia)入中國共產黨。年(nian)底,到(dao)(dao)敵(di)后晉察冀邊區當戰地(di)記者。參加(jia)過百團大(da)戰。
1940年創作《名將錄(lu)》。
1941年任(ren)(ren)晉察冀邊(bian)區文協副主任(ren)(ren),被選為邊(bian)區參(can)議員。1943年任(ren)(ren)孟平縣抗聯(lian)和縣委宣傳部長。1944年創作《太原謠》。
1945年任冀晉(jin)邊(bian)區《新(xin)群眾(zhong)》雜志社長兼主編,創作著(zhu)名(ming)敘事詩《戎冠秀》及《趕車傳》,出(chu)版(ban)《民歌雜抄》。
1946年(nian)任雁北地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參加土改復(fu)查,創作《宋村紀(ji)事》。
1948年冬,任張家口市(shi)委宣傳部長。
1949年兼任察(cha)哈爾省文聯主任,參加過第一(yi)次全(quan)國文代會,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創作部部長、文學研究室主任、《詩(shi)刊》編委等(deng)。
1950年任(ren)全國(guo)文聯研(yan)究會主任(ren)。
1951年(nian)任(ren)中(zhong)央(yang)文學研究(jiu)所秘書長(chang)兼研究(jiu)員。在赴朝鮮慰問(wen)中(zhong)國人民志(zhi)愿軍期間,任(ren)二分團秘書長(chang)。
1953年(nian),中央文學研究所改為中國作協文學講習(xi)所后,任主任。是年(nian),再次(ci)去朝鮮(xian)前線,以記者身份(fen)進入板門店談(tan)判帳(zhang)篷內,寫成(cheng)散文集(ji)《板門店記事(shi)》。
1954年(nian)出訪東德、羅(luo)馬尼(ni)亞(ya)、保加利亞(ya)等國。次年(nian)寫作《歐游札記》。
1956年到內(nei)蒙包頭及黃河兩岸訪(fang)問,寫出《馬頭琴歌集》一書。
1957年(nian)到(dao)云南(nan)訪問,寫(xie)有(you)《芒(mang)市(shi)見聞》。年(nian)底,到(dao)張家口市(shi)懷來縣花園鄉南(nan)水泉大(da)隊蹲點,創作街(jie)頭(tou)詩(shi)、詩(shi)傳單。
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wen)聯主席。
1964年出席第三(san)屆全國人大,到開(kai)羅(luo)參(can)加亞非(fei)作家大會。“文化(hua)大革命”后期,任河北(bei)省(sheng)文藝組(zu)黨組(zu)書記兼組(zu)長。
1978年出(chu)席第五(wu)屆全國人大。以后,任河(he)北省人大常委(wei)。
1985年病逝。
《趕車傳》(第(di)一(yi)部)有德、捷兩個譯本(ben)。《田間詩選》有朝文譯本(ben)。日(ri)本(ben)、蘇聯(lian)、法國、羅(luo)馬尼亞、保加利(li)亞、蒙古等(deng)10多(duo)個國家翻(fan)譯了田間的不少短(duan)詩,如《給(gei)戰斗(dou)者》、《斯(si)大(da)林頌》和《鹿》等(deng)。
未明集(短詩集)1935,上海群眾雜志公(gong)司
中國牧歌(短詩集(ji))1936,詩人(ren)社
中國農村(cun)的故事(敘事長(chang)詩)1936,詩人社
呈在大風沙里(li)奔走的(de)崗衛們(詩集)1938,生(sheng)活
給戰斗者(zhe)(詩集)1943,希望社
戎冠秀(長(chang)詩)1946,冀(ji)晉日報社
她(ta)的歌(長詩,又名《她(ta)也(ye)要殺(sha)人》)1947,海燕
趕車(che)傳(第1部,長詩)1949,新華書店(dian);上下卷,1959—1961,作家
抗戰詩(shi)抄(短詩(shi)集)1950,新華書店
短歌(詩(shi)集)1950,群益一竿紅旗(敘事長(chang)詩(shi))1951,工人
拍碗圖(中(zhong)篇小說)1951,三聯
我的(de)短(duan)詩選(詩集)1952,人(ren)文
誓(shi)詞(詩(shi)集)1953,新文藝(yi)
板門店紀事(shi)(散(san)文集(ji))1953,人文
汽笛(詩集)1956,作家
歐游(you)札記(散(san)文(wen)集)1956,作家
芒市見聞(詩集(ji))1957,云南人(ren)民
馬頭琴歌(街頭詩(shi)集)1958,中青
長詩三首(上(shang)下集)1957,作家(jia)
1958年的個(街(jie)頭(tou)詩集)1958,中青
東風歌(和社員唱合集)1959,作家
火花(hua)集(散文集)1959,百(bai)花(hua)
英(ying)雄歌(詩集)1959,上海(hai)文藝
英雄戰歌(ge)(長(chang)詩)1959,作家
田間詩抄(詩集)1959,人文
新國風贊(詩(shi)歌)1964,作家
田間短詩(shi)選1960,人文
非洲游記(ji)(詩集(ji))1964,作家
太陽和(he)花(詩集(ji))1965,作家(jia)
清明(ming)(詩集)1978,河北(bei)人民
云(yun)南(nan)行(詩集(ji))1982,云(yun)南(nan)人民
離宮及其他(詩(shi)集)1983,花山
青春中(zhong)國(詩集)1984,陜(shan)西人民(min)
新中(zhong)(zhong)國建立后(hou),田(tian)間(jian)詩(shi)(shi)作(zuo)題材(cai)廣泛,大(da)體(ti)可分為表(biao)現朝鮮戰爭和海防前線(xian)、國際友誼、少(shao)數民(min)族生(sheng)(sheng)活(huo)(huo)、農(nong)村生(sheng)(sheng)活(huo)(huo)等四類。先后(hou)出(chu)版有《抗戰詩(shi)(shi)抄》、《一(yi)(yi)桿紅旗》、《誓辭》、《田(tian)間(jian)短詩(shi)(shi)選》、《非洲游記(ji)》等。長篇敘(xu)事(shi)詩(shi)(shi)《趕(gan)車傳》是(shi)田(tian)間(jian)這(zhe)(zhe)一(yi)(yi)時期的(de)代表(biao)作(zuo),通過貧農(nong)石不爛尋找樂(le)園的(de)過程(cheng)(cheng),描繪了(le)中(zhong)(zhong)國農(nong)民(min)在中(zhong)(zhong)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xing)革(ge)命斗爭的(de)艱苦歷程(cheng)(cheng)。這(zhe)(zhe)部(bu)(bu)詩(shi)(shi)的(de)藝術特(te)點是(shi),結構靈活(huo)(huo),除第一(yi)(yi)、七部(bu)(bu)外(wai),其余五(wu)部(bu)(bu)皆(jie)以(yi)(yi)五(wu)個(ge)人(ren)(ren)(ren)名為題,每一(yi)(yi)部(bu)(bu)以(yi)(yi)一(yi)(yi)個(ge)人(ren)(ren)(ren)物為中(zhong)(zhong)心(xin),獨立成章,這(zhe)(zhe)樣(yang)便于對每個(ge)主人(ren)(ren)(ren)公(gong)的(de)內心(xin)世界進行(xing)刻畫。句法(fa)采用六言和七言三拍的(de)格式,明快(kuai)嚴謹(jin),朗朗上口。在敘(xu)事(shi)主人(ren)(ren)(ren)公(gong)之外(wai),詩(shi)(shi)人(ren)(ren)(ren)還(huan)塑造了(le)一(yi)(yi)個(ge)抒情主人(ren)(ren)(ren)公(gong),讓他在每部(bu)(bu)詩(shi)(shi)中(zhong)(zhong)或(huo)詠懷(huai),或(huo)議論,或(huo)譴責,以(yi)(yi)增強敘(xu)事(shi)詩(shi)(shi)的(de)抒情效果。
田間的(de)(de)詩(shi)形(xing)式(shi)多(duo)樣(yang),信天游、新格律體(ti)、自由體(ti)都有嘗試。在新詩(shi)的(de)(de)民(min)族化、大(da)眾化方面,他作過一些探索(suo),以平樸的(de)(de)描述和激昂的(de)(de)呼喚形(xing)成了明快質樸的(de)(de)風(feng)格。
田(tian)(tian)間(jian)是(shi)抗戰(zhan)前夕詩(shi)(shi)壇(tan)上(shang)崛(jue)起的(de)(de)(de)(de)新星,田(tian)(tian)間(jian)從延安到晉察冀,一(yi)(yi)直是(shi)街(jie)頭詩(shi)(shi)運動(dong)的(de)(de)(de)(de)積(ji)極推動(dong)者。他這(zhe)時(shi)(shi)期寫的(de)(de)(de)(de)街(jie)頭詩(shi)(shi),像《假(jia)使我們(men)不去打仗》等,詩(shi)(shi)行簡短,寓意(yi)深(shen)長,在樸素的(de)(de)(de)(de)詩(shi)(shi)句(ju)里,充(chong)滿著火熱的(de)(de)(de)(de)時(shi)(shi)代(dai)氣息(xi)和強烈(lie)的(de)(de)(de)(de)愛憎感情。他以自(zi)己鮮明的(de)(de)(de)(de)藝術特(te)色在新詩(shi)(shi)發展史(shi)上(shang)產(chan)生過較大影響(xiang)。聞(wen)一(yi)(yi)多談論田(tian)(tian)間(jian)的(de)(de)(de)(de)詩(shi)(shi)作(zuo)時(shi)(shi),曾以本詩(shi)(shi)集內的(de)(de)(de)(de)街(jie)頭詩(shi)(shi)《多一(yi)(yi)些》等為例(li),肯定作(zuo)者是(shi)抗戰(zhan)“時(shi)(shi)代(dai)的(de)(de)(de)(de)鼓(gu)手”,并指出(chu)他詩(shi)(shi)歌(ge)中(zhong)具有(you)一(yi)(yi)種積(ji)極的(de)(de)(de)(de)“生活欲”,“鼓(gu)舞你(ni)愛,鼓(gu)動(dong)你(ni)恨,鼓(gu)勵你(ni)活著,用最高限(xian)度的(de)(de)(de)(de)熱與力活著,在這(zhe)大地(di)上(shang)”(注(zhu):《時(shi)(shi)代(dai)的(de)(de)(de)(de)鼓(gu)手——讀田(tian)(tian)間(jian)的(de)(de)(de)(de)詩(shi)(shi)》,見《聞(wen)一(yi)(yi)多全集》(三),1948年(nian)開明書店版)。
作為(wei)中(zhong)國(guo)(guo)新詩(shi)的開拓者(zhe)之(zhi)一,詩(shi)人田間是有(you)獨特魅力的。任(ren)何(he)具有(you)起碼民族自尊心的中(zhong)國(guo)(guo)讀(du)者(zhe),只要認真投入地(di)去(qu)讀(du)田間的像《假使我們不去(qu)打仗》這樣以中(zhong)華(hua)民族凜然的崇(chong)高氣節和無辜者(zhe)的鮮(xian)血(xue)凝(ning)鑄成的詩(shi)章(zhang),心靈不可(ke)能(neng)不被深(shen)深(shen)地(di)震撼。
他是一位戰斗詩人,曾有“時(shi)代的鼓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