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a)城站(zhan)(zhan),原名(ming)阿(a)什河站(zhan)(zhan),位于中國黑(hei)龍江省(sheng)哈(ha)爾濱(bin)市,是中國鐵路哈(ha)爾濱(bin)局集(ji)團有(you)限公司管轄的二等站(zhan)(zhan)。距離(li)哈(ha)爾濱(bin)站(zhan)(zhan)41公里,距離(li)綏芬河站(zhan)(zhan)507公里。
阿城站,始設于1901年(nian)(清光緒(xu)二十(shi)七(qi)年(nian)),原名(ming)阿什河站,是中東鐵路濱綏線上的一個(ge)三等車站,1903年(nian)經營。1936年(nian)改稱阿城火車站。
1898年(光緒二(er)十(shi)四年)8月31日普降(jiang)早霜,莊(zhuang)稼未熟多凍死。
是年中東(dong)鐵(tie)路阿(a)城段動工(gong)。大俄鐵(tie)路公司在阿(a)什(shen)河口、松花江邊(bian)購得8平(ping)方公里土地一塊,擬修車站、鐵(tie)路職工(gong)住宅和(he)倉庫(ku),之后,便(bian)在這一帶濫釘筑路之木樁,濫占(zhan)強(qiang)(qiang)占(zhan)土地,引(yin)起阿(a)勒楚喀(ka)人民的(de)強(qiang)(qiang)烈(lie)反對(dui),全城罷市。
因(yin)阿勒楚喀為東(dong)北沖(chong)要(yao)之地,外事(shi)活動日益(yi)頻繁,又因(yin)阿勒楚喀所屬之哈爾濱(bin)是水陸(lu)通衢,并為鐵(tie)路匯總之區,乃報請(qing)吉林(lin)將軍(jun)批(pi)準,設交涉(she)承辦處。副都統衙署原以木板(ban)為墻(qiang),是年始改筑(zhu)磚墻(qiang)。
1899年(光緒二(er)十五年)3月4日中東鐵路濱綏線(xian)由哈爾濱站(zhan)通車至阿什河站(zhan)。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8月義和(he)團(tuan)運動興起,迅速發展,并與入侵俄兵多次(ci)激(ji)戰于(yu)城北郝羅屯一帶。
8月俄兵(bing)入(ru)侵(qin),攻(gong)陷阿勒楚喀城。城垣(yuan)毀于火(huo),副都(dou)(dou)統鈕楞額出逃,達桂接任副都(dou)(dou)統,與(yu)俄軍議和。重修街市、道路、廟宇,1902年完竣。
8月吉林將軍無條(tiao)件(jian)接(jie)受沙俄的(de)無理(li)要(yao)求--議和八款。復修(xiu)中東鐵路,設鐵路交涉(she)分局(ju),并在車站筑房10間,為交涉(she)局(ju)辦公(gong)地(di)址。
清真寺復修(xiu)工(gong)程,歷時10年(nian),至是,修(xiu)葺(qi)一新(xin)。
改(gai)練軍(jun)為捕(bu)盜隊。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濱綏線全線通車(che)(che),阿(a)(a)城站(zhan)正(zheng)式營運。阿(a)(a)城境(jing)內(nei)共(gong)5個車(che)(che)站(zhan),火(huo)車(che)(che)從哈爾濱之(zhi)田家(jia)燒鍋(guo)(香坊)站(zhan)開(kai)出后(hou),依次經過阿(a)(a)城的(de)大嘎哈(成高予)、阿(a)(a)什河(阿(a)(a)城)、二層甸子(zi)(玉(yu)泉)、小林站(zhan)(小嶺)、帽(mao)兒山(shan),全長105公里。阿(a)(a)城火(huo)車(che)(che)站(zhan)(當時稱阿(a)(a)什河站(zhan),俗稱票房(fang)子(zi))建成,該建筑造型考究,是(shi)傳統的(de)中國建筑風格。
客(ke):辦(ban)理旅客(ke)乘(cheng)降;行李、包裹托運。
貨運(yun):辦理整車、零(ling)擔、集(ji)裝箱貨物(wu)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