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qing)(qing)平縣(現臨清(qing)(qing)市)康莊(zhuang)鎮官莊(zhuang)一個農民(min)家庭(ting),六歲以前(qian)在清(qing)(qing)平隨(sui)馬景(jing)恭老師識(shi)字。
1917年,離家去濟南投(tou)奔叔(shu)父,進私塾讀書,學習了《百家姓》、《千字(zi)文》、《四書》等。
1918年、1920年,分(fen)別于濟南(nan)山東省立第(di)一師范附設小學(xue)、濟南(nan)新育小學(xue)就讀。課余(yu)開始學(xue)習英語。
1923年小(xiao)學(xue)(xue)(xue)畢業后,考(kao)取正誼中學(xue)(xue)(xue)。課后參加一個古文學(xue)(xue)(xue)習(xi)班,讀《左傳》、《戰國(guo)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shi)英(ying)(ying)文學(xue)(xue)(xue)社繼續學(xue)(xue)(xue)習(xi)英(ying)(ying)文。
1926年(nian)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xue)讀過半年(nian)高(gao)中后(hou),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xue)附(fu)設高(gao)中,在此期間(jian),開始(shi)學(xue)習德語。
1928年(nian)-1929年(nian),日本侵(qin)華(hua),占領濟南,輟(chuo)學一年(nian)。創作(zuo)了《文(wen)明人(ren)的公理(li)》、《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1929年(nian),轉入(ru)新成(cheng)立的山東(dong)省(sheng)立濟南高中。
1930年,開始翻譯屠格涅(nie)夫的(de)散文《老婦》、《世(shi)界的(de)末日》、《老人》及《玫瑰是(shi)多么美麗,多么新鮮(xian)啊!》等,先(xian)后(hou)在山(shan)東《國民新聞》趵突周(zhou)刊和天津《益(yi)世(shi)報》上發表(biao)。
高中畢業后考取清(qing)華大(da)學(xue)和北京大(da)學(xue)。后入清(qing)華大(da)學(xue)西洋文學(xue)系,專修方向是(shi)德文。在清(qing)華大(da)學(xue)四年中發表(biao)散文十余篇,譯文多篇。
1934年,清(qing)華大學(xue)西洋文學(xue)系(xi)畢業(ye)。應母校(xiao)山東省(sheng)立濟南高中校(xiao)長宋還(huan)吾先生的(de)邀請,回母校(xiao)任(ren)國文教員。
1935年(nian),清華(hua)大(da)學(xue)(xue)與德國(guo)簽訂(ding)了交換研究生的(de)協(xie)定,報名應考被(bei)錄取。同年(nian)9月赴德國(guo)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da)學(xue)(xue),主(zhu)修印度學(xue)(xue)。先后師從瓦爾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jiao)(jiao)授、西克(Sieg)教(jiao)(jiao)授,學(xue)(xue)習梵文(wen)、巴利文(wen)、吐火羅(luo)文(wen)。及俄文(wen)、南斯拉夫文(wen)、阿(a)拉伯文(wen)等。
1937年,兼任哥(ge)廷根(gen)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nian),哥廷(ting)(ting)根(gen)大學畢(bi)業(ye),獲哲學博士學位。以后幾年(nian),繼續用德文(wen)撰寫(xie)數篇論文(wen),在《哥廷(ting)(ting)根(gen)科學院(yuan)院(yuan)刊》等學術刊物(wu)上發表。
1946年(nian),回(hui)國后受聘為(wei)北(bei)京(jing)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系主任職任至1983年(nia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an)一結束,季羨林(lin)就(jiu)輾轉取(qu)道回到闊別10年(nian)的祖(zu)國(guo)懷抱。同年(nian)秋,經(jing)陳寅恪推薦,季羨林(lin)被聘為北京大學教(jiao)授,創建東(dong)方語(yu)文系。季羨林(lin)回國(guo)后,著重研究佛教(jiao)史和中印文化關系史,發表了一系列富有學術創見的論(lun)文。解放(fang)后,繼續擔任北大東(dong)語(yu)系教(jiao)授兼(jian)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yi)工作。
1956年2月,被任(ren)為(wei)中國科(ke)學院(yuan)哲(zhe)學社會科(ke)學部委員。
1954年(nian)、1959年(nian)、1964年(nian)當選(xuan)為第(di)二、三、四屆(jie)全國政協(xie)委員。并(bing)以中國文(wen)化使(shi)者的身(shen)份(fen)先后出訪印(yin)度、緬(mian)甸、東德、前蘇聯(lian)、伊(yi)拉克、埃及(ji)、敘利亞等國家。"文(wen)革(ge)"中受(shou)到"四人幫"及(ji)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
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jing)大(da)學(xue)東語系系主任,并被任命(ming)為(wei)北京(jing)大(da)學(xue)副校長(chang)(chang)、北京(jing)大(da)學(xue)南亞研(yan)究所所長(chang)(chang)。當選為(wei)第五屆全國(guo)政協委員,中國(guo)外國(guo)文(wen)學(xue)會副會長(chang)(chang)。
1979年,任中國南亞學會(hui)會(hui)長。
1980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hui)名譽會(hui)長(chang)。
1981年,中國外(wai)語(yu)教學研究會(hui)會(hui)長。
1983年(nian),當選為第六屆全國(guo)人大(da)常(chang)委,兼任中國(guo)語言學(xue)會(hui)會(hui)長、中國(guo)敦煌吐(tu)魯(lu)番學(xue)會(hui)副(fu)會(hui)長。
1984年,任(ren)北京大學校務(wu)委員(yuan)會副主任(ren),兼任(ren)中(zhong)國(guo)史(shi)學會常務(wu)理事、中(zhong)國(guo)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chang)。
1985年,任(ren)中國作(zuo)家學(xue)會(hui)(hui)理事(shi)、中國比(bi)較文學(xue)會(hui)(hui)名譽會(hui)(hui)長(chang)。
1988年,任(ren)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yuan)會主(zhu)席。并(bing)曾以學(xue)者身(shen)份先后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1990年,任(ren)中國(guo)亞非學會會長。
2009年7月(yue)11日11時10分(fen)27秒,季羨林逝世。
《〈大事〉偈頌中(zhong)限定動(dong)詞的變位》1941年
《〈福力太子因緣(yuan)經〉的吐火羅(luo)語(yu)本的諸異本》1943年(nian)
《中世(shi)印(yin)度語(yu)言中語(yu)尾(wei)-am向(xiang)-o和-u的轉化》1944年
《中(zhong)印文化關系(xi)史論叢》1957年
《印度簡史》1957年
《印度古(gu)代語(yu)言論集》1982年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qi)義(yi)》1985年
《原(yuan)始(shi)佛教的(de)語言問題》1985年
《大唐西域(yu)記校注》1985年
《吐火(huo)羅文彌勒會見記(ji)譯釋》1985年
《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er)相》1985年
《敦煌吐(tu)魯番吐(tu)火羅語研究導論》1997年
《清塘荷韻》
《賦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萬泉集》
《清華園日記》
《牛棚雜憶》
《朗潤園(yuan)隨筆》、
《季(ji)羨林散(san)文選集》
《泰戈爾名作欣賞》
《人生絮語》
《天竺心影》
《季羨林談讀書(shu)治學》
《季羨林談師友》
《季羨(xian)林談人生(sheng)》
《病榻雜記》
《憶往述懷》
《新紀元文存》
《季羨林品讀人生(sheng)》
1986年
論(lun)文集獲(huo)北京大學(xue)首(shou)屆(jie)科學(xue)研究成果獎
1989年
“從(cong)事(shi)語(yu)言文字工作三(san)十年(nian)”榮譽(yu)證書
1997年
主編《印度古(gu)代(dai)文學史》獲國家級(ji)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9年
獲國家社會科(ke)學基金(jin)項目優(you)秀成果獎專著二等(deng)獎
1998年
《季羨林(lin)文集》(24卷)獲第四(si)屆國(guo)家(jia)圖書獎
1999年
德(de)黑(hei)蘭大(da)學授予名譽博士(shi)學位
2000年
長(chang)江讀書(shu)獎“專家(jia)著作獎”
2000年
獲得德(de)國哥(ge)廷根大學(xue)博士學(xue)位金(jin)質證書
2002年
香(xiang)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bo)士
2006年
感動中(zhong)國十大人(ren)物之(zhi)一
2006年
被授予“翻譯文化終(zhong)身成就獎”
2010年
獲(huo)第六屆“國家圖書(shu)館文(wen)津圖書(shu)獎(jiang)
季羨林(lin)在大陸被許多(duo)人(ren)尊重,并被一些人(ren)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xue)大師(shi)”、“學(xue)界泰斗”、“國寶”。
溫(wen)家寶曾五次看(kan)望季羨林(lin)。他稱:“您最(zui)大的(de)(de)特點就是(shi)一生(sheng)(sheng)筆(bi)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zi)成(cheng)蹊。您寫的(de)(de)作(zuo)品,如行云流水,敘(xu)事真(zhen)實,傳承精(jing)神,非常耐讀。”“您寫的(de)(de)幾本(ben)書,不僅(jin)是(shi)個人一生(sheng)(sheng)的(de)(de)寫照,也是(shi)近百年來(lai)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de)(de)反(fan)映。……您在最(zui)困難的(de)(de)時(shi)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de)(de)時(shi)候,也沒有(you)丟(diu)掉自(zi)己的(de)(de)信仰。”“您一生(sheng)(sheng)坎(kan)坷,敢說真(zhen)話(hua),直抒己見,這(zhe)是(shi)值得人們學(xue)習的(de)(de)。”(溫(wen)家寶評)
賀(he)劍(jian)城(cheng)稱(cheng)自己“為老(lao)搭檔的(de)逝世(shi)感(gan)到悲(bei)痛”,賀(he)劍(jian)城(cheng)道(dao):“季(ji)(ji)先生對(dui)(dui)待學術、工(gong)作非常(chang)嚴謹,對(dui)(dui)自己和別人(ren)要求都(dou)非常(chang)嚴格。他(ta)精力過人(ren),每天到單位非常(chang)早,有(you)時竟然(ran)會提前三個小(xiao)時到。”賀(he)老(lao)稱(cheng),季(ji)(ji)先生一生對(dui)(dui)待學問十(shi)分(fen)刻苦,提及他(ta)在德國同時學三門語言的(de)情(qing)況(kuang),笑稱(cheng)“簡直是自我折磨”。(賀(he)劍(jian)城(cheng)評(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