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20世紀(ji)30年(nian)代末,法國有感(gan)于當時(shi)德國、意大(da)利(li)高漲的(de)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bu)長約(yue)瑟(se)夫·戈培爾在1936年(nian)大(da)力運作萊(lai)尼(ni)·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nian)的(de)柏林奧運,之后(hou)便(bian)成為1938年(nian)的(de)紀(ji)錄片(pian)《奧林匹亞》(Olympia),強(qiang)勢入圍1938年(nian)的(de)威尼(ni)斯電(dian)影(ying)(ying)節(jie)并還奪下最佳外國影(ying)(ying)片(pian)“穆(mu)索里尼(ni)獎(jiang)”;于是法國公共行(xing)政(zheng)及藝術(shu)部(bu)長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li)普·艾藍杰(Philippe Erlanger)的(de)建議,決定(ding)在戛(jia)納創立新(xin)的(de)國際電(dian)影(ying)(ying)節(jie);第一屆電(dian)影(ying)(ying)節(jie)全名(ming)為“國際電(dian)影(ying)(ying)節(jie)”(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jia)納是因為那(nei)邊氣候舒適。
1939年6月(yue),路易·盧米(mi)埃爾(Louis Lumière)擔任(ren)第一(yi)屆“國際電影(ying)節”主席,第一(yi)屆電影(ying)節自9月(yue)1日進(jin)行(xing)到9月(yue)30日。
1939年8月開始,美國(guo)片商米高梅(Metro Goldwyn Mayer)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wu)明星(xing)如(ru) Tyrone Power、賈利(li)·古(gu)柏(Gary Cooper)、Annabella、Norman Shearer、George Raft 來到戛(jia)納辦派(pai)對、慶宴,一(yi)時(shi)之(zhi)間吸引不少影(ying)迷駐足(zu)。但(dan)是9月1日(ri)德(de)國(guo)入侵波蘭(lan),電影(ying)節隨(sui)即宣布(bu)取消;9月3日(ri)法國(guo)、英國(guo)對德(de)國(guo)宣戰。
二戰之后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戛納電影節,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后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zhi)。
自(zi)1946年(nian)(nian)第1屆戛納國際電(dian)影(ying)節以來(lai),1948年(nian)(nian)跟1950年(nian)(nian)因(yin)財政困難停(ting)止舉(ju)辦。但是在(zai)1949年(nian)(nian),電(dian)影(ying)節在(zai)新(xin)的大(da)樓“電(dian)影(ying)節大(da)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ju)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da)樓”。
1968年5月(yue)19日第21屆戛納(na)國際電(dian)影(ying)(ying)節(jie)(jie)因(yin)為受到(dao)“五月(yue)風暴(bao)”的影(ying)(ying)響被迫(po)中斷。 前一(yi)天5月(yue)18日,評(ping)審(shen)之一(yi)路(lu)(lu)易(yi)·馬盧辭職,楚浮、克(ke)(ke)勞德·貝黎(Claude Berri)、尚-蓋(gai)布里耶·艾比柯寇(Jean-Gabriel Albicocco)、克(ke)(ke)勞德·勒路(lu)(lu)許(xu)(Claude Lelouche)、羅曼·波蘭斯基(ji)(Roman Polanski)跟(gen)讓·呂克(ke)(ke)·戈達爾沖進“電(dian)影(ying)(ying)節(jie)(jie)大樓”的大廳(ting),堅持要中斷影(ying)(ying)片的放映,目的是(shi)要“跟(gen)罷工(gong)的學生、勞工(gong)站在一(yi)起”。
正式定名
一直到2002年,電(dian)影節(jie)才把官方名稱定為“戛納(na)電(dian)影節(jie)”(Festival de Cannes)。
活動設置
電(dian)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ge)單元:“正式競賽(sai)”、“導(dao)(dao)演雙(shuang)周(zhou)(zhou)”、“一種特別關(guan)注”、“影評(ping)(ping)人(ren)(ren)周(zhou)(zhou)”、“法(fa)國電(dian)影新(xin)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ping)(ping)審委員(yuan)分別評(ping)(ping)審長(chang)片和短(duan)片,“正式競賽(sai)”的部分由各國電(dian)影文(wen)化界人(ren)(ren)士(shi)組成,其(qi)人(ren)(ren)選都是(shi)頗(po)有聲望(wang)的導(dao)(dao)演、演員(yuan)、編(bian)劇、影評(ping)(ping)人(ren)(ren)、配(pei)樂作曲家等,而其(qi)中一名擔(dan)任(ren)主席。非競賽(sai)部分以提拔新(xin)人(ren)(ren)為主,其(qi)中”導(dao)(dao)演雙(shuang)周(zhou)(zhou)”及“一種特別關(guan)注”發掘了不少頗(po)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dao)(dao)演。
正式單元:
正式競賽長片【主競賽單(dan)元】(Long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正式觀摩(mo)長片【非競賽展映(ying)單元(yuan)】(非競賽,Longs métrages hors compétition)
一種(zhong)特(te)別(bie)關注(zhu)單元(Un certain regard),1978年成立
正式競賽短片(pian)(Court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電影基金會(Cinéfondation),1998年成立(li)
短(duan)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2004年成立
平行單元
國際影評人周(zhou)單(dan)元(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1962年(nian)成立
導演雙周單元(La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1969年成立
獲獎次數
美(mei)國(guo) 18次
意大利 12次
法國 9次
英國 8次
丹麥、日本 4次
比利時、前蘇聯、瑞典、聯邦德國、塞爾維亞和黑山 2次
阿爾及利亞、巴西、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伊朗、墨西哥、新西蘭、波蘭、西班牙、瑞士、土耳其 1次
華語電影
1959年,臺灣(wan)話劇界(jie)元(yuan)老田琛(chen)的《蕩發與(yu)圣女》成為第一部正(zheng)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jiao)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xiang)(臺灣導(dao)演):1960《倩女(nv)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ru)圍”金棕櫚獎(jiang)“。《楊貴妃》因富麗堂(tang)皇的宮(gong)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nei)景攝影色彩獎(jiang),成(cheng)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jiang)的華(hua)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dong)畫《小蝌蚪(dou)找媽媽》獲得(de)第17屆戛納(na)電(dian)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于金棕櫚獎(jiang)(jiang)和評審團大獎(jiang)(jiang)的(de)最高綜合技術獎(jiang)(jiang),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nian)岑范《阿q正傳》成為(wei)首(shou)部入(ru)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de)大陸影(ying)片。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huo)得首(shou)屆路易斯—布努埃(ai)爾獎。
1993年,陳凱歌(ge)《霸王別(bie)姬》獲(huo)“金棕(zong)櫚”大獎,侯孝賢《戲(xi)夢人生》獲(huo)評審團獎。
1994年(nian)《活著(zhu)》獲評委會(hui)大(da)獎
1994年《活著(zhu)》獲(huo)評委會(hui)大獎
1994年,張藝謀(mou)《活著》獲得評審團(tuan)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jia)納影帝)。
1995年(nian),張藝謀《搖(yao)啊搖(yao),搖(yao)到外(wai)婆橋》獲第(di)48屆戛納(na)最高技術大獎(jiang)。
1997年,王家衛《春光(guang)乍洩》入(ru)圍主競賽單元(yuan),奪(duo)得最佳(jia)導(dao)演(yan)(yan)獎(王家衛成(cheng)為首位獲得戛納最佳(jia)導(dao)演(yan)(yan)的華人(ren)導(dao)演(yan)(yan))。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na)最高技術(shu)大獎。
2000年(nian)(nian),王(wang)家衛《花樣年(nian)(nian)華》獲(huo)得戛納最(zui)佳藝術成就獎(jiang)(杜可風、李(li)屏(ping)賓、張叔平),梁朝(chao)偉榮膺(ying)戛納影帝(di),姜文的《鬼子來了》獲(huo)評審團(tuan)大獎(jiang),楊(yang)德昌的《一(yi)一(yi)》獲(huo)最(zui)佳導演獎(jiang)。
2001年,侯孝賢(xian)《薔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邊幾點(dian)》獲戛(jia)納技(ji)術(shu)大(da)獎。
2002年,伍仕賢的電影短片《車四(si)十四(si)》成為首(shou)部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shuang)周(zhou)”單元(yuan)的華語短片,廖琴《哭泣女人》獲“一(yi)種特別(bie)關注”特別(bie)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ping)借(jie)法國電影(ying)《清潔》斬(zhan)獲戛納最佳(jia)女主角(jiao)桂(gui)冠(首(shou)位(wei)華人戛納影(ying)后,首(shou)位(wei)亞洲戛納影(ying)后)。
2005年,鞏(gong)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shuai)《青紅》獲得評(ping)審(shen)團獎。
2006年,王(wang)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ren)戛納評(ping)審(shen)團主(zhu)席的華人。王(wang)超(chao)《江城夏日》獲“一種特別關(guan)注”單(dan)元大獎。
2007年(nian),王(wang)家衛的英語新片(pian)《藍(lan)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jiang)”主競賽單元,同(tong)時成為開幕影(ying)片(pian),這(zhe)也是戛納電影(ying)節六十(shi)年(nian)來第一次以華(hua)人導(dao)演的電影(ying)作為開幕影(ying)片(pian)。
2009年,《春風(feng)沉醉的晚(wan)上》梅(mei)峰獲(huo)最佳編劇(ju)獎(繼王小(xiao)帥《左右》柏林獲(huo)獎后中國編劇(ju)第二次在國際(ji)A類電影節獲(huo)得(de)編劇(ju)獎)
2010年,王小(xiao)帥《日照重慶(qing)》入圍(wei)“金棕櫚(lv)獎”主(zhu)競(jing)賽(sai)單元。
2013年,賈樟柯(ke)的《天注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dao)(dao)演(yan)雙(shuang)周"單(dan)元宣布,“金馬車獎(jiang)”授予中國導(dao)(dao)演(yan)賈(jia)樟柯(ke)(第一位華人(ren)導(dao)(dao)演(yan)獲(huo)該(gai)獎(jiang));臺灣導(dao)(dao)演(yan)侯孝賢執導(dao)(dao)的《刺客聶(nie)隱娘》奪得(de)最佳導(dao)(dao)演(yan)。
2017年,邱(qiu)陽(yang)的短(duan)片《小城二月》獲得中(zhong)國(guo)首座(zuo)短(duan)片“金棕(zong)櫚”獎 。
華影獎情
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電(dian)影(ying)市(shi)場(chang)的(de)(de)(de)(de)(de)(de)發(fa)展(zhan)僅次(ci)于美國(guo)(guo)(guo)位居全球第(di)二,影(ying)片(pian)(pian)(pian)的(de)(de)(de)(de)(de)(de)質量(liang)卻并沒有同步前進。國(guo)(guo)(guo)際三大(da)電(dian)影(ying)節(jie)上的(de)(de)(de)(de)(de)(de)主競(jing)賽和(he)重要競(jing)賽單元,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導演的(de)(de)(de)(de)(de)(de)身影(ying)越(yue)來越(yue)少(shao),2016年在戛(jia)(jia)納(na)(na)則(ze)徹底消失。戛(jia)(jia)納(na)(na)選片(pian)(pian)(pian)負責人蒂耶里·弗雷茂證實(shi)2016年報名(ming)的(de)(de)(de)(de)(de)(de)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影(ying)片(pian)(pian)(pian)數(shu)(shu)量(liang)不在少(shao)數(shu)(shu),可惜入(ru)圍名(ming)額有限。他表(biao)示(shi)可以(yi)直接反映戛(jia)(jia)納(na)(na)電(dian)影(ying)節(jie)和(he)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關系(xi)(xi)密(mi)切的(de)(de)(de)(de)(de)(de)參數(shu)(shu)——戛(jia)(jia)納(na)(na)市(shi)場(chang)的(de)(de)(de)(de)(de)(de)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公司(si)注(zhu)冊(ce)人數(shu)(shu),以(yi)及(ji)電(dian)影(ying)創作者、電(dian)影(ying)報道(dao)記者的(de)(de)(de)(de)(de)(de)人數(shu)(shu)不斷(duan)增(zeng)加(jia),則(ze)從另一側面表(biao)明了戛(jia)(jia)納(na)(na)和(he)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越(yue)來越(yue)緊(jin)密(mi)的(de)(de)(de)(de)(de)(de)聯系(xi)(xi)。
華人評審
1997年:中國(guo)女演員鞏俐獲邀(yao)成(cheng)為該屆(jie)競賽(sai)片項目(mu)評審。
1998年:中國導演陳凱歌獲邀(yao)成為該屆競賽片項(xiang)目評審。
2001年: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獲邀成為該屆競賽(sai)片項目評審。
2003年:中國導演(yan)姜文獲邀成(cheng)為該屆(jie)競賽片項目(mu)評審(shen)。
2004年(nian):中(zhong)國香港導(dao)演徐(xu)克獲邀成為該屆競(jing)賽片項目評審(shen)。
2005年(nian):中(zhong)國(guo)香(xiang)港導(dao)演(yan)吳宇森獲邀成為該屆(jie)競賽(sai)片項目評審(shen),導(dao)演(yan)楊德昌擔任短片單(dan)元的(de)評審(shen)團主席。
2006年(nian):中國香(xiang)港導(dao)演王家(jia)衛擔(dan)任電影(ying)節的評判團主席,成為(wei)首位獲此殊榮(rong)的華人(ren),該年(nian)評審成員(yuan)亦包(bao)括(kuo)中國女演員(yuan)章子怡。
2007年:中國香港(gang)女演員張曼玉獲邀成為該屆(jie)競(jing)賽(sai)片項目評審。
2008年:中國(guo)臺(tai)灣導演侯孝賢獲邀任電影基金獎(jiang)與短(duan)片競賽獎(jiang)評(ping)審團主席。
2009年:中國臺灣女演員舒淇獲(huo)邀成為該屆競(jing)賽(sai)片項目(mu)評(ping)審,章子怡二度(du)擔任電影基金獎與短片競(jing)賽(sai)獎評(ping)委(wei)。
2011年:中國香港(gang)導演杜(du)琪峰(feng)和(he)制(zhi)片(pian)人(ren)施南(nan)生獲邀成為該屆競賽(sai)片(pian)項目評(ping)審。
2013年(nian):中國臺灣導演(yan)李安獲(huo)邀擔任(ren)該(gai)屆競賽片項目評審,章(zhang)子怡擔任(ren)“一(yi)種關注(zhu)”單元(yuan)的評委。
2014年:中國導演賈(jia)樟柯獲邀擔任該(gai)屆競(jing)賽片項目(mu)評審(shen)。
2017年:中國女(nv)演(yan)員(yuan)范冰(bing)冰(bing)獲邀(yao)擔任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zhu)競賽單(dan)元評委。
獎座
作(zuo)為電影盛典無可爭議的標志,最新的金棕櫚獎座由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于1998年在時任電影節(jie)主席(xi)皮埃爾-維奧(Pierre Viot)的邀請下(xia)重(zhong)新設計。
自2014年起,金(jin)棕(zong)櫚(lv)獎(jiang)座便(bian)采用符合倫理道德標準的(de)(de)“公平采礦”認證金(jin)原料制作,賦(fu)予金(jin)棕(zong)櫚(lv)獎(jiang)座環保的(de)(de)寓意。
2017年(nian)戛納(na)電影節迎來70周年(nian)之際,為(wei)紀念此盛事,為(wei)戛納(na)制作(zuo)金棕(zong)櫚獎座(zuo)(zuo)的瑞士珠寶品牌蕭(xiao)邦創作(zuo)了一座(zuo)(zuo)帶(dai)鉆石的奢華版(ban)金棕(zong)櫚獎座(zuo)(zuo)。
2017年全新(xin)的(de)金棕櫚獎座其上點綴的(de)鉆石原(yuan)料來自經(jing)責任珠寶委員(yuan)會(hui)(Responsible Jewellery Council,RJC)認證的(de)供(gong)應商,如(ru)星塵一般鑲嵌(qian)在標(biao)志性(xing)的(de)棕櫚葉(xie)(xie)上,映襯(chen)著纖(xian)巧精(jing)致的(de)葉(xie)(xie)柄,綻(zhan)放灼灼光華。這座富(fu)有傳(chuan)奇色(se)彩(cai)的(de)電影圣杯煥發全新(xin)華彩(cai),將再次成為所(suo)有人的(de)心之所(suo)向。
金棕(zong)(zong)櫚(lv)的每(mei)(mei)一英寸都是高級珠寶創(chuang)(chuang)作匠心(xin)的具現。葉(xie)柄末端(duan)呈小(xiao)巧的心(xin)形,微風輕拂,輕柔的葉(xie)片隨之(zhi)曳動,仿若倏忽間經久定格。棕(zong)(zong)櫚(lv)葉(xie)由(you)118克經“公平采礦”認證的18K黃金打造而成,置于祖母(mu)綠(lv)形切割的水晶(jing)底座之(zhi)上(shang)。此臻(zhen)美細(xi)節令每(mei)(mei)一個(ge)金棕(zong)(zong)櫚(lv)獎座都變得獨一無(wu)二,因為(wei)大(da)自然母(mu)親(qin)從未(wei)創(chuang)(chuang)造過兩塊完全一樣的水晶(jing)。五位工匠大(da)師需花費(fei)不下40個(ge)小(xiao)時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這座電(dian)影節最(zui)令人夢寐以求的臻(zhen)寶杰作——金棕(zong)(zong)櫚(lv)獎座。